基督教会的分裂把信众划分为彼此分立且相互敌意的信仰群体,这种缺乏沟通和理解的状况必将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内在和谐。借助圣经正典的厘定和基本信条的成型,早期教会逐渐确立起了大而公之教会的观念,将挑战正典和信条的各种教派视为异端,与之进行教义论战和政治斗争,并使大公教会的观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大公教会与异端教会的并立和交锋中,教会的分裂与合一就成为早期教会所持续面临的棘手课题。
对于罗马帝国治下的北非教会,4—5世纪是一段纷纭激荡的历史时期。戴克里先皇帝的迫教导致北非教会分裂出多纳图派,引发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教会分裂。而为了维护教会合一,北非大公教会对分裂派展开了艰苦的教义论战,同时求助于帝国世俗权力镇压其暴力行径和避战策略,以宗教强制使之回归大公教会。在这场斗争中,奥古斯丁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直接促成了北非大公教会的最终胜利。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梳理20世纪以来的多纳图派研究历史,其次借助已有研究成果和原始文献勾勒出多纳图派百年历史的波折过程,最后描述奥古斯丁与多纳图派的实际交锋,从提倡自由对话(free discussion)转变到支持宗教强制,大致实现了北非教会的合一。在原始文献方面,我们主要依赖优西比乌的《教会史》、奥普塔图(Optatus of Milevis)的《驳多纳图派》、多纳图派的《殉道故事集》、奥古斯丁的著作(包括书信、布道等)、官员报告、皇帝敕令(收录于《狄奥多西法典》和《西蒙迪敕令集》)、教会会议纪要和教规,包括390年代开始的北非大公会议的年度会议纪要,还包括411年北非大公教会与多纳图派公开辩论的会议纪要即《迦太基会议纪要》。近年来,由于涌现更多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多纳图派研究正在成为古代晚期历史研究中逐渐独立且正在成熟的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