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荣”1644部队总部

(一)总部机构设置

从迄今已发现的中、日、美三国各类文献资料中,一共查到4张“荣”1644部队总部(基地)平面图(简图)。其中,有2张平面简图被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收藏,即图3-1、图3-2。图3-1是战俘榛叶修绘制,图3-2是1944年12月13日美国陆军少校约翰·A.波顿(John A.Burden)提交给美国中国战区司令部的报告——《日本在中国的化学战与细菌战——1944年12月11日日军战俘#229再讯问记录》附件,因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解密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档案后才得以公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细菌战调查人员根据查获的资料和审问日军细菌部队部分成员得到的证词归纳成《日本和细菌战》报告书。报告书第二部分“日本的细菌战研究”中提及的“战犯第229号”就是榛叶修。榛叶修毕业于名古屋帝国大学医学院,是X射线专家。他从部队逃跑前,曾为“荣”1644部队总部和九江支队的一等兵,“他提供了大量有关防疫给水部组织机构和活动信息”。 图3-3是原“荣”1644部队军画兵石田甚太郎晚年根据自己的记忆画的“荣”1644部队总部平面简图,图3-4是水谷尚子根据她的舅爷石田甚太郎画的简图,结合她自己采访原“荣”1644部队重要成员山中太木的回忆,重新画的一张“荣”1644部队平面图。水谷尚子重新画的这张“荣”1644部队平面图,可以说是目前有关“荣”1644部队总部基地最详细、最清楚的平面图。

图3-1 “荣”1644部队平面草图(榛叶修绘)
资料来源: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R331, M690,#271。

图3-2 “荣”1644部队平面简图(美国根据榛叶修提供平面图绘制)
资料来源: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R112,E295A,B11。

依据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馆藏档案——“荣”1644部队平面简图(见图3-2),“荣”1644部队总部位于南京中山东路北,明故宫机场在其主楼正南面,中间相隔一条18米宽的街道(中山东路),东面是汪伪政权的军官学校,西面是航空队。在美国收藏的这张平面简图上面,每栋建筑物都用英文大写字母标识。图中A是一栋四层高的副楼,是培养鼠疫、霍乱、斑疹伤寒、赤痢等病菌的实验研究楼;A楼北面的B是一栋饲养动物的平房;C是靠近中山东路的一栋六层高的建筑, 这是“荣”1644部队总部的办公楼,C楼还兼做总部人员宿舍及仓库用;D是部分军事人员和雇员的宿舍;E是锅炉房;F是一栋用于教学的二层楼房;G是一栋两层高的药房;H是车库、食堂;K是仓库(3个平房);L是中山东路正对面的一块园圃;M是航空部队兵营;M-1是一栋四层高的航空部队营房,N是汪伪军官学校。

关于“荣”1644部队总部的建置,虽然没有731部队总部的建置那么齐备,但大致相同,主要的几个部门是一样的。部队长之下共设一部六课,即总务部、防疫课(科)、给水课、材料课(科)、细菌课(科)、理化课、经理课。总务部主要负责人事、教育、领导工作;防疫课(科)主要负责细菌检索、传染病防治及其他一般的防疫业务;给水课主要负责净化饮用水的水质,当分驻华中广大地区的日军野战部队有作战行动时,就临时配备小分队随行,以保障各部队能够喝上纯净水;材料课(科)主要负责各种卫生材料、各种类型供水器及其他材料的生产、采购及运输;理化课(细菌课)主要负责掌握各类毒品检测、疫病防治、痘苗研制、水质检测及其他理化研究;经理课主要负责“荣”1644部队的给养(后勤保障)。根据驻扎在华中各地野战部队的实际需求,又分设12—15个支部。总部及在各地设立的12—15个支部人数最多的时候有1700多人。

图3-3 “荣”1644部队平面图(原“荣”1644部队军画兵石田甚太郎绘)
资料来源:[日]『戦争責任研究』(季刊)10号(1995年冬季号),第64页。

图3-4 “荣”1644部队平面图(水谷尚子根据山中太木绘图编制)
资料来源:[日]『戦争責任研究』(季刊)15号(1997年春季号),第55页。

图3-5 1935年,中央医院主楼图
资料来源:《中央医院年刊》1933年第2期。

原南京中央医院主楼是紧靠中山东路北面的一栋主体高四层、中间突出部分高六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荣”1644部队刚建立时,对其进行修整,作为总部基地主楼。“荣”1644部队长的办公室及其他行政办公室、总务部、防疫给水课设在总部大楼。中山(东)路对面(南面)是飞机场(明故宫飞机场),常有3架九七式轻型轰炸机停在那里。“荣”1644部队总部基地有高达3米的砖墙环绕,墙头架设有通电铁丝网。营区内还驻有一支警察部队,在营区内全天候巡逻警卫。为保证不泄露秘密,凡是来基地工作的人,不管军职、文职,必须签约发誓,保证不向任何外人(包括自己的至亲)透露所见所闻。

在总部大楼正面入口处挂有一块华中防疫给水部的牌子。副楼是位于主楼后面一栋四层高的楼房,各种细菌研究设施、细菌实验所用的“犯人”囚室都在副楼里,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实验都在副楼秘密进行。除主楼和副楼外,“营区内还有食堂、仓库、训练营房、健身房、游泳池、礼堂、兵器库、图书馆等,还有一座专门用来处理实验动物和人的遗体的焚尸炉”。

“荣”1644部队总部还是培养技术专家、业务骨干的重要场所。伯力审判期间,被告佐藤俊二供称:“荣”1644部队内设有训练部。1943年2月至1944年3月,在他任职“荣”1644部队长期间,训练部每年可以培养出300名细菌学干部、以满足细菌战的需要。

从“荣”1644部队总部机构设置来看,它的规模仅次于731部队总部,就是一支名副其实的731部队的“姊妹”部队。

(二)“荣”1644部队员额设置

关于“荣”1644部队员额设置,主要有“1283名”“1500名”“1700名”等几种说法。

日军731部队在中国各地设置的细菌部队对外一律宣称是“防疫给水部队”。1939年5月,在北京成立华北防疫给水部,队员定额“810名”;在南京建成的华中防疫给水部即“荣”1644部队,队员定额“1283名”;在广东(广州)建成的华南防疫给水部即“波”8604部队,队员定额“665名”。

这则史料证明:“荣”1644部队是除731部队之外,在华北北京、华中南京、华南广州建成的三大细菌部队员额设置人数最多的一支细菌部队。这与当时日本在中国华中地区野战师团规模成正比。日本在华中广大地区的野战部队番号最多,相应地,在中国派遣军司令部驻地南京 建成的“荣”1644部队的规模更大,其建制规模仅次于731部队。

本书第一章图1-1《“中国事变”后新设陆军防疫机关》表中左侧“固定防疫机关”部分,华中防疫给水部正式编成时的员额数就是“1283名”。这个数字应该是“编成”时配置的员额数,并非固定不变。

除了“1283名”说之外,另有“1500名”“1700名”两种说法。有以下文献依据。

伯力审判期间,佐藤俊二供称,“荣”1644部队总部及其分设华东、华中各地的12个支部人员数额“总共约有1500人”。

田村良雄(又名筱冢良雄)供称:1941年8月上旬,石井四郎调回日本,原来的731少年队就解散了。田村良雄生病住院回到731部队总部后,发现原少年队的人已被分配到中国南方各防疫给水部工作。

日本学者、大阪府保险医协会事务局人员原文夫认为:日军攻占南京后,“荣”1644部队于南京中央医院设立了总部。“部队的总人数在1700人左右,其中包括120多人的常驻医学工作者,同时还从日本国内的各大学中挑选优秀的年轻医学人才,从事各方面的研究。”

由于得到日本陆军中央(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登户研究所 和731部队的大力支持,“荣”1644部队总部及各支部在中国华东、华中广大地区构建了一个相当周密的细菌部队网络,总部和支部除从事多类细菌实验、制造外,还积极配合中国派遣军第11军、第13军的作战行动。 reXQykCf8+Q8zDtjCrmz+wcXZzhN09a04EjqPvm1jxtWZCdINmZJk8pBp/VHHf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