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紧围绕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正义”展开研究,以马克思著作中有关正义的论述为出发点,以国内外对“马克思与正义”“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以及“共产主义与正义”的研究为支撑,深入探究共同体的历史形态及其内蕴的正义序列,分析马克思正义批判所运用的尺度和标准,透析“正义”概念在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不同语境,最终化解剥削是否正义、共产主义是否超越正义、马克思是否拒斥正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排斥正义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阐释马克思共同体视域中正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演变理路,论证共同体与正义的内在关联。为此,本书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概念分析法。概念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黑格尔说:“概念虽说是抽象的,但它却是具体的,甚至是完全具体的东西”
。在本书中,我们将对各种术语和概念进行历史分析、语境分析和文本分析,针对同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家和不同流派那里所指涉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确定马克思本人的文本语境和特定意涵。我们知道,正义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外延广博,对它的研究应坚持历史的观点来分析,以便能够准确把握其实质。同样,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也极其复杂,他有时将共同体、联合体和社会加以区别开来运用,有时将共产主义作为“社会”概念使用时又特别指称它为“人的社会”。因而,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和正义概念本身就是在历史情境和语境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应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述相关概念和术语。
文献分析法。要研究马克思共同体视域中的正义思想,就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从马克思关于共同体形态和正义观念的论述中阐发其正义思想。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和共同体概念是极其复杂的,他们既覆盖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也分布在马克思早期的哲学论著中,既涵括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中,更呈现在其晚年的历史学、人类学等笔记中。同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英美学界掀起的正义争论经久不衰,催生出了大量研究成果,既有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观点,也有欧陆激进左翼的重要著作,还有关于全球正义的当代建构。因而,唯有全面、准确地分析这些文献,才能挖掘并领会马克思的正义思想。
比较研究法。马克思是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只有将他的正义思想置于西方的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哲学传统中加以考察,才能从整体上厘定其正义思想的位置。本书在研究中,系统分析马克思共同体正义思想的“前源”与“续果”,考察“共同体正义”的理论之源与思想谱系,以及马克思共同体的“出场”与正义“在场”。通过把马克思共同体的正义思想与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凸显马克思共同体正义思想的真理性。同时,鉴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复杂性和宏观性,本书兼收并蓄历史哲学、人类学、政治学、人学等研究范式和方法,从多视角、多维度探究正义问题,形成交叉研究。
恩格斯说:“逻辑的发展需要历史的例证,需要不断接触现实”
。本书既坚持历史分析进行纵向比照,又坚持逻辑分析进行系统整合,以期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真正体察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