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共同富裕的中国境界

一、天下情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为公”的天下情怀。在儒家典籍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本真追求。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看来,人类社会从“地域史”转入“世界历史”以后,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的命运就被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马克思提出“工人无祖国”的论断,不是让工人阶级抛弃自己的祖国,而是强调工人阶级的命运与全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政党,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被动进入全球化进程、被迫纳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的幸福必然是要建立在打破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枷锁之上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也必然是在新的全球格局中来实现的。同样,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也必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在开放环境中才能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要求中国要更加积极地处理好自身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视为自己的崇高使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解决世界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推动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人民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必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必然要将天下情怀深深融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全面互动之中,以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精彩诠释、提供有力支撑。

二、人民中心

与许多思想流派宣传“价值中立”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体现鲜明的人民立场,就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边,为维护、实现、增进人民利益提供思想武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也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出庄严承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国发展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经济增长更具有共享性和包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重申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肯定人民是创造历史、成就梦想的伟大力量,并号召全党坚守人民立场、永葆赤子之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定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推进人民共建共享,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富裕美好生活。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受到物质总量匮乏的约束,人民群众不具备获得富裕生活的条件,共建共享也无从谈起。只有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且社会生产力达到较高水平,人民群众开始具备摆脱资本逻辑支配所导致异化现象的条件,恢复了自身在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作用和分配中的主导作用,共建共享才第一次成为人民群众追求共同富裕、共享美好生活的现实途径。

三、脚踏实地

实现共同富裕是无比崇高而又异常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持续艰辛的努力。梦想放在心中,道路就在脚下。回顾新中国追求共同富裕的历程,就是一部脚踏实地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上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有成果也有挫折。其中,我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建立了普惠性的国民教育系统和卫生健康系统,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这些都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奋进,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我国总体上跨过温饱线,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第一次根本解决了人的吃饭问题,结束了广大民众长期在温饱线挣扎的苦难史。解决温饱问题意味着我国结束了贫困恶性循环形成的“贫困陷阱”,开始具备后发经济体经济起飞的基础条件,印证了邓小平同志提出“头十年为后十年打基础”思想的深谋远虑。告别温饱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进入21世纪,我国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其中的实现机理是中国依托独特的“低价格竞争优势”,成功地嵌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加入到国际经济大循环当中。与此同时,经过20世纪末的国企改制、税制改革等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市场大潮洗礼中,我国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企、民企等市场主体,在以地方政府主导的开发区建设中形成了一批富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为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经济建设的新成就有力支撑了小康社会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全面小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大幅提升,国家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持续增长,全社会共同富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共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中国70年的奋斗历程,就是我国向着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奋斗的过程,是脚踏实地把共同富裕理想不断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必将永载史册,并激励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民族复兴、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拼搏进取、勇往直前。

四、胸怀梦想

实现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中国人追求共同富裕有着自己的独特智慧,既体现为对“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至高追求,也体现为提出小康社会等更为务实的现实追求。中国人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一般规律,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活殷实、可安然度日的理想状态的独特追求,体现了中国人进取而有节制的积极务实的生活哲学。尽管中国人在对小康社会的最初谋划中,就把小康设定为不同于“大同社会”的既可望也可即的理想状态,但是由于数千年来中国普通民众始终生活在求温饱而不得的贫困或准贫困状态,因此,小康是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真正具备实现条件的奋斗目标,小康实践只有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才真正展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距离实现共同富裕更近了一步。中国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与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相互激荡,让共富的中国探索有了别具一格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面对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胸怀梦想、奋力拼搏,必然能不断取得共同富裕新成果,不断开创共同富裕新境界,创造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J4OaFB23A7wxwiM8VacEf50tz/QnmjDOd/bnj6ubKKUO9N6ri9DOMrcY5qc0G3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