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藏书家收藏

明代私家藏书自宋元而后,呈现一时之盛,戏曲类藏书更是独树一帜。除戏曲家自身藏书之外,主力仍为专门藏书家,且南北分合各有特点。以下分别考述。

(一)叶盛

叶盛(1420—1474),字与中,号蜕庵,自号白泉,又号泾东道人、淀东老渔,江苏昆山人。明正统十年进士,授官兵部给事中,官至吏部左侍郎。其间曾出任山西参政,协赞军务。又曾任巡抚两广、宣府等。明宪宗成化十年卒,谥文庄。著有《叶文庄奏疏》《水东日记》《菉竹堂稿》《秋台诗话》《卫族考》《经史言天录》《宣镇诸序》等。叶盛生平喜藏书、抄书。乾隆《苏州府志》称他生平嗜书,手自雠录至数万卷。钱大昕《江雨轩集跋》称:

文庄藏书之富甲于海内,服官数十年,未尝一日辍书,虽持节边徼,必携钞胥自随。每钞一书成,辄用官印识于卷端,其风流好事如此。

于此概可见其嗜书之一斑。

关于叶盛藏书的具体数目,通过目前留存的《箓竹堂书目》可知。该书今存日本秋谷柴樵抄校本,共收书4238部,合20576册。证之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文庄中外游历,不遑宁居。而见一异书,虽残编蠹简,必依格缮写,文庄储藏之目为卷止二万余,然奇秘者多亚于册府。” 由此可见,《箓竹堂书目》当为叶盛藏书之实录。当然,作为藏书家,叶盛所藏戏曲书并不多,“诗词集”一类收录《戏曲大全》3册、《十英曲会》2册、《东嘉蕴玉传奇》1册、《阳春白雪》《风月锦囊》各1册等少数几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东嘉蕴玉传奇》,南宋张炎《山中白云词》中《满江红·傅粉何郎》一阕题赠《东嘉蕴玉传奇》注云“惟吴中子弟为第一”,曲学界因此以为早期南戏作品,然未见传世。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认为“叶氏所藏,殆即此宋南戏本” ,可见其重要。由其数量之寡,亦可知在叶盛所处的明前期,戏曲收藏尚未成为文人士大夫私家藏书所特别关注,这种情况至明中期的北方藏书家高儒和晁瑮时发生了改变。

(二)高儒、晁

高儒(1499?—1553),字子醇,自号百川子,河北涿州人。出身兵家,父名荣,字邦庆,曾官尚宝丞,后转锦衣,升镇国将军。高儒长成后亦以武为业,嘉靖间官至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 然喜文翰,嗜诗文,富藏书,家有志道堂为其藏书之所。经多年访求购置,藏书连床插架,达万卷之数。至是,高儒以“书无目,犹兵无统驭,政无教令,聚散无稽矣。闲居启先世之藏,发数年之积,不啻万卷” ,遂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编成书目《百川书志》20卷。此书目经六年考索,三易成编。体例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每书名之下有简明题解。分经、史、子、集四志,此当然是传统所习见。值得注意的是,史部列“外史”一门,专收戏曲,著录《西厢记》等15种元及明初杂剧,并有朱有燉杂剧31种、《蔡伯喈琵琶记》等南戏传奇6种,共52种。作为一个北方藏书家,这样的收藏规模和编类方式还是较具实力和特色的。

晁瑮(1507—1560),字君石,号春陵,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官至国子监司业。喜访录收藏图书。工词赋,家富藏书,藏书楼曰宝文堂。瑮平生喜刻书,所刻之书,有饮月圃、百忍堂等版。刻印过《晁氏三先生集》《法藏碎金录》《具茨集》等。编纂有《嘉靖新修清丰县志》。嘉靖中,根据自己所藏之书,编有《晁氏宝文堂书目》3卷,收书7829种,每书下都注明是某刻本,可资考查明人版刻源流,为近世藏书家所重。其子晁东吴(1532—1554),字叔权,一字叔泰,亦参与编撰该目。李开先曾有《寄题晁春陵藏书屋》诗,赞其:“世史子长名姓芳,雄文巨笔述明昌。牙签悉付傒奴掌,缃帙频劳使者将。蝌蚪周书掘冢得,龙蛇禹刻出山藏。读书莫凿匡衡壁,自有窗前明月光。” 《晁氏宝文堂书目》在分类体系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打破传统四库法,分上、中、下3编,上编12类,中编6类,下编15类,共分为33小类。其中在子杂、乐府2类目下,收元、明话本、小说、杂剧、传奇,为明代其他书目中少见,其中“乐府”类下收杂剧129种,包括《西厢记》等元人杂剧和朱有燉等明杂剧家作品,对研究古典戏曲收藏及明代北方私家藏书皆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前已述及,李开先殁后,北方戏曲家藏书日渐衰竭,但并不意味着北方再无戏曲藏书,高儒、晁瑮即为此时期北方戏曲藏书家之典型代表,虽然他们并未扭转明代藏书重心由北而南的整体趋势。

(三)徐

(1570—1645),字惟起,更字兴公,别号三山老叟、天竿山人、竹窗病叟、笔耕惰农、筠雪道人、绿玉斋主人、读易园主人、鳌峰居士,福建闽县鳌峰坊人。惟起一生淡泊名利,童试后即摒弃科举,肆力创作,清人刘燕庭称其“博学工文,善草隶书,诗歌婉丽”。 在乡曾与叶向高、翁正春、曹学佺、谢肇淛、陈价夫等名流结芝社,人称“芝山诗派”。又好漫游,曾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北上吴江,万历二十三年和万历二十九年两次漫游吴越,万历三十五年南游广东。崇祯十二年(1639年)赴江苏常熟,与毛晋、钱谦益等藏书家结识。又喜聚书,多方搜罗购致。筑有红雨楼藏书楼。所居有柿叶庐、柿叶山房、镜澜阁、汗竹巢(一作“轩”)、绿玉山房(一作“斋”)、柯古陆植馆、宛羽楼、风雅堂、竹藤斋等,为诗文自署竹窗病史、读易园主人、天竺上人、绮雪道人、笔耕惰农、只山老里等。

藏书为读,其于万历二十年(1602年)所作《红雨楼藏书目序》中自云:

性喜博览,闲常取父书读,觉津津有味。然未知载籍无尽,而学者耳目难周也。既长,稍费编摩,始知访辑。……乃撮其要者购之,因其未备者补之。更有罕睹难得之书,或即类以求,或因人而乞,或有朋旧见贻,或借故家抄录,积之十年,合先君子、先伯兄所储,可盈五万三千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部分众类,著为书目四卷。 [1]

序中自云藏书所自、聚书之难、得书之喜,非亲历苦辛难知其味。《红雨楼藏书目》又称《徐氏家藏书目》,今存刘燕庭抄校七卷本(缺第七卷),首有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年)徐氏自序、《藏书屋铭》及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题儿陆书轩》,另有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藏缪荃孙“艺风抄书”版本,题序与此大同小异,唯改七卷为四卷,内容亦有所增减,除存刘燕庭本所缺第七卷内容外,更收录徐 不及见之陈子龙、夏完淳等人作品,显非原本。徐氏家藏书总数如徐 自言当为5.3万余卷,其中包括元明戏曲168种(杂剧111、传奇57),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位藏书家。

亡故后,其红雨楼藏书随之流散,一般认为浙江湖州陆心源皕宋楼收藏颇多。 rmqryGJGJ6lk8rvI4XjsGFkwAfwRPSOKohPC13iXz2BycHqGqgYhupkf/5+OVU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