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夜登富士山

富士山下,箱根小镇。

为九如城项目的开发运营,集团领导组团来日本考察养老项目,考察行程于下午六点结束,全队安排在箱根温泉小镇住宿。小镇隐于森林之中,山水之间,公路两旁的各类乔木参天盛密,直指云天,溪流中溪水清澈见底,欢快地奔流在山沟之间。

我们找了一家餐厅用餐,日本似乎所有的器物都是细小精巧,这也体现了大和民族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饭店也很袖珍,沿街的一个小铺,几张小桌子,三个服务生。我们一行十几人的到来,将这小铺挤得满满当当。

我没有喝酒,倒是吃了不少东西,面啊饭啊之类,生鱼片最多,打算多补充些能量,利用今晚的时间去攀登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晚七点半用餐完毕,巴士先送大家到箱根君悦温泉酒店住宿。公路本就狭窄,两边林立的许多大树又覆盖住这精巧的盘山小道,一路就像在林海中行驶。小镇在山间,酒店又在山上,沿途景色美不胜收,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度假胜地。

司机继续送我到富士山五合目,我强制自己开始休息。车行于盘山公路,来回的摇晃使我进入了梦乡。

上山人群

巴士直接行驶至海拔2200米。我换上冲锋衣、冲锋裤、徒步鞋,包里有手杖、头灯、帽子等各种装备,再加食品和水,以及一件防寒保暖的羽绒服(夜间山上肯定很冷)。满满的一包,大概10公斤。

停车场边上,登山者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我心中不免诧异,怎么有这么多人选择晚上爬山?难道也像我这样赶时间吗?还是“夜登富士山”,果然别有一番风味?

一切准备就绪,向导也到了,约好晚十点在这里碰头。向导是天津人,高中毕业就来日本留学,现在是早稻田大学经济类本科大三学生,本身并不是专业向导(只登过一次富士山),户外经验有限,所以这一路只能靠我自己了,所幸海拔不高。

我们从五合目出发,走进豪华壮观的登山道大门。如此漂亮的大门,居然没有任何的收费项目,这怎么可以呢?在国内登山,都会有专人来收取各种费用,比如你沿途经过一个村庄,就要缴纳所谓的“环保费”,不明就里的费用名目就更多了,连相关的收费凭证都没有。

上行约半小时到六合目,海拔2390米。沿途遇到一些登山者,都是三两成群,装备着头灯手杖,看起来很专业。据向导介绍,这些都是登山爱好者,夜间攀登是为了在山顶看日出。六合目以上,脚下的道路开始有些变化了,基本是2-3厘米厚的石子和沙石路面,踩下去就如同踩在沙堆中一样。富士山上都是火山岩,很多的这种砾石及沙石,极易扬起灰尘,难怪他们提醒我要戴上口罩。

随后的道路开始出现了较大坡度,我调整呼吸与脚步的频率,匀速前进,两根手杖作用很大,头灯也是。这盏头灯从2007年走戈壁时就与我相伴至今,走这么多路写这么多游记,它的贡献最大,功不可没。不管是在南北极点还是在亚马逊雨林,是在四姑娘山或是在西藏启孜峰,哪里都能看到它的光明,而今天,它又将照亮我夜登富士山的征程。

六合目至七合目距离较远,海拔提升也很大。稍作休息,继续前行,又一段坡度较大的上行后,半夜十二点我们到达了七合目,海拔2700米。一路上来,两边都有简单的护栏,各类标识也很清楚。简单停留、拍照,吃些东西,日本的糕点做得很好,品种繁多,样式精致,口味也不错。

七合目再往上的山路真有些难度了,就算是平缓之处,地面的砾石也都是由火山岩构成,石阶上都有木板,一段一段地挡住不使砾石下滑,每块板差不多30-40厘米左右,有的更高。一段平缓坡后,再没有山路了,全在火山石中行走,火山石表面粗糙,一不小心就会划伤手脚。有时遇到狭窄处,人只能侧身而过,有时又必须用手攀住上面的石块,手脚并用才能使自己爬上去。

向导看样子很累,我们就在“富士馆”旅店休息,气温明显低了许多,风又大。我到目前为止,尚能按自己的速度攀登,深感平日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再出发,依然是火山石山道,前面头灯闪烁,像是繁星点点播洒在山岩上,登山者越来越多,因为这段难度大,所以都堵在这段了。沿途旅店很多,给登山者提供一些暂时性的服务,像补充能量、避雨防寒等。也使游客可以不带帐篷夜宿富士山,这里的服务设施还是相当完备的。

再上去一段几乎是垂直的感觉,人就在岩石中爬行,不知不觉到了“东洋馆”,风特别大,气温已近零度了,停下拍照时,风一吹直打冷颤。向导赶上来,因准备不充分,他只能把包里的一条毛巾扎在脖子上挡些风,毕竟没什么经验,也没有在夜间登过富士山,何况我速度比他快一些,要他一直跟着我,也是难为他了。

头灯点点

山间旅店

又急行二十分钟到达八合目,海拔3100米,有旅店“太子馆”,相比其他路段的旅店大一些。要在山崖上开辟这么一块平整之地建造旅馆,真不容易。这里也是观日出的绝佳之处,许多游客会选择在此等日出。

我和向导继续赶路,不断超越沿途的登山者。前方坡度很陡,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只能先绕过它再向上攀登。近一小时登至“本八合目”,应该是九合目,那为什么又叫“本八合目”呢?向导也说,其实就是九合目了。

越往上旅店越多,“蓬莱馆”“白云馆”元祖室”……更便于旅客休息。富士山上下山路线是分开的,犹如两条盘龙横卧于山坡之上。下山那条线,之字形的坡度更长,上山线相对要陡一些。向下俯瞰,头灯形成了两条星光长龙夜卧于富士山上,甚是壮观。

已近凌晨3点,行进的速度慢了下来,再往上,路上已是人挤人了,每走上三五步就要停一下,好比高速堵车,只是很少见爬山还堵人呢。人就像扎堆一样在路上,无奈我们也只能跟着大部队慢慢挪动。身上出了许多汗,此刻停下来最容易感冒,我赶紧拿出羽绒服穿上,冷的问题解决了,困的问题又产生了,身上暖和,又是凌晨,正是睡觉的大好时机,也许停下脚步用两根手杖撑着,还真能睡着。这种瞌睡如山倒的状态持续了十分钟,心想不妙,叫上向导从路边开始超前。

沿途每隔一段都有指挥者,手持红色荧光棒,似乎一直在喊:“大家小心!慢点!”但此刻我必须得快点。我们沿着路边一路超过去,花了近半小时越过了那些密集的人群,其实前后距离还不足100米,主要是这段人实在太多了,连旅店门口都站满了人。

已然能看见山顶了,接下来向导在我的鼓励下爬完了最后半小时山路,此刻山顶已是人山人海,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大家都在等待日出,时间赶得正好,凌晨四点半。找了一个勉强能坐的地方,我放下背包坐下,也不管地上脏不脏了。

向导站在一旁瑟瑟发抖,嘴唇发紫脸色苍白,也许一夜没睡,再加上山顶温度的确很低。我看他这么冷,也不好意思再等着看日出了,便和他去了山顶的一家旅店。旅店里面也是人来人往,只能在门口等着,有顾客出来后再进去。好不容易等到位置,买了两碗面条,此时一碗热汤面,真是最大的享受了。

外面好像下雨了,干脆在这里坐会儿吧,向导有些撑不住了。我把包靠在椅子上,两人都很快进入梦乡。不知过了多久,服务员的叫卖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已是早上六点半,向导还在睡,毕竟年轻人,也是真累了。

富士山海拔3776米,山顶是火山口。我穿过人群走到火山口边缘向下看,火山灰堆积形成的环形坑直径足有100多米,附近还有白雪冰川,但是已经所剩无几。火山岩呈现各种颜色,灰褐色、土红色、灰黄色等,墨色较多,这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在高温作用下与各种矿物质融合产生的。

登顶

山顶刚下完雨,雾气很重。我横穿几个高高低低的山坡,两边都是深谷,到达那块全日本最高的火山石,许多人都在排队等待拍照留念。脚下仍是火山石砾,踩下去不着力。偶遇一对父子,小孩才十二三岁的样子,神色疲惫。这么小的孩子,也来登富士山,虽然海拔只有3000多米,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是很辛苦的,又是晚上。但父亲只是一再鼓励他继续往前走,哪怕每走一步,都休息一下也无所谓。

富士山剑锋,海拔3776米,是全日本最高点。我请边上的好心人士帮忙拍了一两张照,下来后碰到向导,仍旧很累的样子,我给了他一根手杖,希望能有些帮助,时间不早,该下山了。

天还在下雨,雨细而密,衣服早被淋湿,雨滴打在裤腿上凉飕飕的。上山时一鼓作气往上爬,没想这么多,但这样的下山路面却是第一次碰到,沙石路面极易打滑,每一脚下去都有可能摔倒,一路下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下山道路宽3米,全在这山坡上横切,之字形的来回折腾,路线更比上山长,时而险陡,时而平缓。有些特别陡的地方,就如在坡面凿开的一条线一样。一路全是沙砾的路面,若是晴天必定扬尘,不过下雨就不会碰到扬尘的问题了。每一脚踩下去都像是在戈壁的盐碱地中行走,而且还是下坡,按理下行更快,但路况实在太差。

急行半小时来到“下口户屋”,许多人在这里休息,天气开始好转,能清楚地看见山脚下的田园及湖泊。向导去看路边的指示牌,我仍然顺道下行。碰到一辆改装过的装载机在这山坡上爬行,估计是为山上提供物资的,样子有点像南极科考站的雪地车,前面装了个集装箱式的货箱。我避过这怪东西,连下几个急坡,转向一条小路,只有一米多宽了,此时向导在后面叫我,走错了。

从“下口户屋”向下已经走了15分钟了,无奈只能折返,上山更需要体力,走错路时更觉得累。

一再确认后回到下行正道,路段与之前一样,3-4米宽,石阶上有钢丝网挡住往下滚的砾石。火山石随着高度不同,颜色也在发生变化。路过一处紧急避难所,其实就是一个山洞,洞口用水泥浇筑,还有一扇大门。日本地震频发,富士山虽然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但科学家依旧把它归入活火山之列,所以这应该是供登山者遇到地震或者火山爆发时,临时避难用的。

火山口

将近中午11点到达六合目,总体说来时间控制得不错。走过六合目,两边植被开始丰富起来,犹记得昨晚十点半在这里发的第二条微博:“富士山的星空之夜。”抬头仰望,蓝天白云,星空渐远。

此行富士山,因在夜间,时间又仓促,无暇好好欣赏这座日本圣山的美景,只是借工作之便顺带满足一下我的登山愿望。也许收获不多,但当一个人能由着自己的兴趣,顺从内心去完成一件事情,这种感触多半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感动,美好,幸福?我想如果人生中多一些这样的经历,个人的生命也将无限灿烂。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更多追求的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少。每次当我踏上户外的征程,体验登山的乐趣,都感觉精神得到充分放松,身心得到洗涤,似乎真正抛开了一切尘世烦恼,只为自己而活,进入了只属于我的自由空间。一个平凡人能真正按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完成心中的目标,我想也算对得起自己了。

此行来日本考察,也是为九如城的养老产业做研究分析。记得在登富士山时,遇到一对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年龄至少在七十左右,一路相扶持登至山顶,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的。而九如城的建立,正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老人有计划地去实现他们的愿望,让他们活得健康快乐,更有尊严。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此为“九如”之真谛。

车一路前行,脚步还在继续。 FBQPBhpaY77SJusSPiwXDCaBeJK1Rlbllv1EUbo2XrfODaTBmnursnfb3BkzUi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