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信息网络安全监察

一、信息系统安全保护

1990年5月,根据国务院和公安部有关文件精神,省公安厅对全省计算机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调查单位20家,抽查计算机1415台,其中受病毒感染的879台,感染面为62%。为此,省公安厅向省政府提交报告,建议尽快建立全省计算机安全监察网络,加强全省计算机设备情况、应用管理及安全状况的检查,同时开发应用计算机杀毒软件,控制病毒泛滥,对易于形成计算机犯罪的金融系统,必须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建立严密的防范制度和技术措施。10月5日,经省编委批准,省公安厅成立计算机监察处,与通信处合署办公,负责全省计算机病毒防治和一些重要单位的计算机服务管理工作。

1991年8月,为有效遏制计算机病毒蔓延扩散,确保全省计算机应用事业健康发展,省公安厅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发放新版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该软件能检测到计算机病毒506种,清除计算机病毒35种。至1992年4月,全省共发放杀毒软件3000余张。

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进行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使用单位报省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公安机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行使的职权有: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查处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是年,省公安厅与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合发出通知,贯彻落实《条例》相关规定,就加强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提出要求。

1995年,中科院南京分院科技网建成并投入运行,是全省最早的国际互联网接入单位。此后,省内上网用户迅速增长,至1996年10月,全省已有375个使用单位、1113个终端用户在省公安厅办理了国际联网备案手续。1997年4月28日,省保密局、省公安厅联合印发《江苏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明确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进行国际联网传输或存储;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进行国际联网;涉及商业、企业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内部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要从维护企业和单位的利益出发,确定是否进行国际联网,并做好保密防范措施。同年10月,省公安厅、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合下发通知,决定用2个月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开展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大检查。全省银行系统共自查了395个数据处理中心和10490个电子化营业网点,省联合检查组抽查了9个数据处理中心和11个电子化营业网点。

1997年12月1日,省公安厅印发《江苏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任务、公安机关的监督职能、使用单位的责任,规定经营网络信息服务或利用电脑软件从事游戏机经营活动,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核批准,利用计算机进行国际联网,应到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12月16日,公安部印发经国务院批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后,省公安厅下发了贯彻实施工作意见,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切实做好国际联网备案工作,了解和掌握当地联网接入单位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指导督促联网、接入单位抓好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的落实。1998年8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我省国际互联网络安全管理的意见》,对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管理机制、防范和查处网上违法犯罪行为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到8月底,全省共完成电子备案接入、联网单位62家,上网备案用户38494户,备案率达73.7%。

1999年3月15日,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主动深入各金融单位依法开展管理工作,指导、监督金融单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有针对性组织安全员、操作员培训。4月26日,全省有近百家计算机用户报警反映计算机不能启动,无法正常工作。各地公安机关迅速组织民警进行处理,对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安装了杀毒软件,及时消除了隐患。2000年,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防范利用计算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省公安厅举办了多期计算机安全员培训班,共培训全省各类单位计算机安全员1200余名。

2001年3月,省公安厅正式成立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负责全省互联网安全监督管理、网上违法信息处置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工作;牵头负责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承担全省信息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通报处置工作。是年,全省互联网上网用户突破400万户。2002年6月26日,省公安厅召开全省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关于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机构建设,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职责。至是年底,全省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工作体系基本形成,13个省辖市公安局均组建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机构,有49个县(市、区)公安机关单独或合署组建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机构。

2005年4月5日,省公安厅印发工作意见,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建立高效的网上舆情处理机制,加强网上舆情分析研判,严格依法规范管理。是年,全省公安机关及时发现并删除网上有害信息1.7万条,查获215名网上违法人员。

2007年6月,省公安厅开发了全省公安机关互联网报警、求助、举报于一体的“江苏公安网络警察”服务平台,统一使用“网上报警岗亭”和“虚拟警察”图标,先后在南京、南通、扬州、常州、苏州等8个省辖市的488个网站、3372个版块上公开上岗执勤。南京、南通等市公安局网上受理、回复率达到90%以上。南京、无锡、徐州、镇江等市公安机关在公开管理中,推行重点网站论坛版主实名制管理,提高了对有害信息的发现处置能力。11月,无锡市公安局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历时4个多月,先后奔赴6个省调查取证,抓获以马某某等人为首的网络犯罪团伙成员15名,扣押作案用电脑66台、银行卡39张,冻结赃款23万元。该案是国内破获的首起利用互联网域名服务器劫持技术,非法侵入电信主干网域名服务器传播计算机病毒案。

2008年,全省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有害信息问题突出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托管主机和虚拟空间服务单位的整改力度,集中挂牌督办一批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违法有害信息问题较严重的搜索引擎、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互联网服务单位。北京奥运会期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查处网上发布虚假恐怖信息案件5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7名,及时处置遭受木马病毒攻击的网站、网页836个,清除遭受“僵尸网络”控制的计算机897台,清除病毒下载服务器184台,清除木马病毒程序2151个。至9月底,“江苏公安网络警察”服务平台共在线受理网民咨询、求助1.06万起,各级公安机关督促1153家重点信息网络单位整改安全漏洞7175个,指导6517个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与备案工作。

二、网吧安全管理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信息服务开始进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通过计算机与公共信息网络联网,向消费者提供上网学习、信息查询和交流等服务的营业性场所(俗称“网吧”)应运而生。然而,有些经营者打着网吧的幌子,经营含有赌博、淫秽等内容的电脑游戏,对社会的稳定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坏影响。为此,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开始加强对网吧的管理。1998年8月,省公安厅组织各市公安局对网吧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全省以网吧名义开办的经营性单位有91家,但在邮电部门办理公共用户账号上网的仅有52家,其余均为不具备上网功能的电脑游戏室。52家网吧中,南京市33家,苏州市7家,无锡、连云港市各3家,淮阴市2家,徐州、常州、扬州、泰州市各1家;邮电部门单独开办的13家,邮电部门与其他单位合营的3家,社会力量开办的3家,私营的33家,共有上网电脑464台。由于对开办这类场所尚无明确规定,大多数网吧空间狭小,电线零乱,且缺乏管理制度,用户上网不用登记,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1999年6月23日,为规范全省网吧的管理,省公安厅会同省邮电管理局、省文化厅、省工商局制定了《江苏省“网吧”管理办法》,明确了开办网吧应当具备的条件,规定经信息产业部或省级电信管理部门批准,已领取经营许可证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和多媒体通信业务的经营单位可以发展网吧。申请经营网吧的单位和个人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登记,经检查安全设施符合条件的,由市级公安机关颁发安全合格证,再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7月2日,省公安厅就贯彻落实《江苏省“网吧”管理办法》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共同研究管理措施,对利用计算机进行赌博、传播淫秽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予以查处。

2000年7月至9月,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全省公安机关集中3个月时间,对网吧开展了治理整顿,重点检查网吧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依法处理利用网吧传播反动、色情和其他有害信息的行为。其间,全省共检查网吧1881家,取缔网吧92家,停业、停机整顿220家,收缴机器290台,处罚违法人员86人。

2002年6月,根据公安部关于外省非法经营网吧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的通报,省公安厅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网吧安全管理工作,分析全省网吧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部署开展网吧安全大检查,加强网吧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至6月底,全省共检查网吧7200多家,整改安全隐患6500多处,发出整改通知书1700多份,取缔非法经营的“黑网吧”1965家。

2003年,针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法接纳未成年人现象屡禁不止,利用网吧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突出,特别是“黑网吧”问题严重的情况,省公安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加强和规范网吧的安全监督管理,要求每个网吧至少配备2名安全员,网吧安全管理软件安装率达到100%,对于擅自关闭、卸载网吧安全管理软件的行为,依法从严查处,一年内发现3次以上此类行为的,责令其停业整顿。

2004年3月,根据全国和全省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10个月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各地公安机关加强与文化、工商、通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督促网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依法打击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至年底,全省共检查网吧10580家,查处违法违规网吧2179家,取缔“黑网吧”743家,查破利用网吧进行违法犯罪案件228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07名。

2006年6月,针对省内部分网吧上网实名登记制度执行不严格、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不健全、乡镇网吧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省公安厅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加强对校园周边、城郊接合部、农村集镇等地区网吧的安全监督检查,督促网吧落实使用实名上网卡登记上网制度,对违规使用他人实名上网卡上网的,依法进行处罚,对发现浏览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网吧,依法从严处理。11月,省公安厅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利用电信部门的互联网专线,违法违规从事互联网接入和经营“黑网吧”的,要按规定予以处罚,并通报电信部门终止其互联网接入服务。

图5-11 公安民警检查网吧实名上网情况

2007年3月,针对一些青少年沉迷网吧和网络游戏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各地公安机关根据公安部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网吧和网络游戏管理,严格落实网吧上网人员实名登记,对不落实上网实名登记、日志留存、安全巡查等制度的,依法从严查处;对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设立的网吧、大专院校校内变相经营网吧和非法经营的“黑网吧”,坚决予以取缔;对利用网络游戏进行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依法予以打击。

2008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省公安厅等十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网吧管理工作的意见》后,各地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网吧信息安全、治安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监管力度,督促网吧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和治安监控系统,推广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识别系统,实行上网人员电子化实名登记;对发现的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网吧,通报文化、工商部门予以取缔。同时与文化、工商、通信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开展经常性联合执法行动,确保网吧市场繁荣有序。

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逐步普及,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增多趋势,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切实加强对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2000年,全省公安机关共查处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219起,其中刑事案件13起,行政案件206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400名。

2001年,全省各级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充分发挥管理和技术优势,破获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利用计算机技术犯罪案件11起,查处各类违反网络安全管理的行政案件490起。2002年3月4日,省公安厅、省综治办对全省开展严打整治“春雷行动”作出部署后,各级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积极投入行动,发挥技术优势打击网上违法犯罪,一个多月时间就查处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91起,协助有关部门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12名。5月至12月,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又开展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其间,全省共清除网上有害信息3.5万条,破获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和利用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64起,一批重点涉网单位和网站得到整治。

2003年3月,省内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强网上信息检查,及时删除涉及“非典”谣言580多条,查处故意传播涉及“非典”谣言的违法犯罪人员46人,有效遏止了各类谣言在网上的传播。是年,全省各级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共办理和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335起,比上一年度同期上升14.3%,其中,刑事案件515起,治安案件820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1208名。

2004年7月至11月,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均成立了专项行动协调小组,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其间,全省共发现淫秽色情网站嫌疑线索203条,关闭淫秽色情及不良信息网站178个,破获淫秽色情网站刑事案件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9名,行政处罚41人。年内,省公安厅专项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被公安部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先进单位”,是受到表彰的10个单位之一。

2005年,全省各级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投入“夏季攻势”“迎十运、保安全”等专项行动,在打击信息网络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积极协助有关警种部门开展破案攻坚,共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395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485名。是年,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全省各级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打击网络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共立网络赌博刑事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5名,涉案金额5.2亿元,追缴资金2700余万元。

2006年5月,针对少数赌徒利用“世界杯”足球赛进行网络赌球的情况,省公安厅根据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严厉打击足球赌博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省组织开展为期40天的打击利用“世界杯”足球赛进行网络赌博专项行动,共破获网络赌球刑事案件5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87名。镇江市公安局通过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以王某、刘某某为骨干的特大网络赌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查明该团伙在境外赌博网站上设立赌球平台,组织会员赌球,非法牟利300余万元。

2007年4月,根据公安部、中央宣传部、信息产业部等九部委的部署要求,省公安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各级公安机关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大淫秽色情信息清理整治力度,加强网络传播淫秽色情物品案件的侦查,徐州、苏州、南京等地相继破获开设淫秽色情网站重大案件,净化了网络环境。12月,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集中打击网络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对工作发现、群众举报和相关单位通报的网络赌博线索进行梳理查证,对重点线索进行立案侦查。其间,共查处网络赌博违法犯罪案件132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19名,涉案总金额5亿余元,追缴赌资2040万元,扣押作案用电脑173台、车辆20辆。

2008年8月至10月,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整治网上非法买卖枪支弹药专项行动。行动中,各级公安机关上下联动、警种协同,按照“网上清、落地查、全国追”的总要求,加大对网上贩卖枪支案件的侦办力度,其间,全省共检查网站2364个,发现清理涉枪涉爆有害信息1558条,破获网上非法买卖枪支弹药案件30起,打掉非法制贩枪支团伙3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9名,缴获非法枪支28支、子弹34658发、仿真枪136支。截至2008年,经公安部考核,江苏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工作已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 2fA0Go90mKTIML4PUGKBWfr4J9aeGT4iz49IO5zwb5uMwXbZ4rY+Ruug/u/Yk+8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