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96年,全省公安机关禁毒工作职责主要由刑侦部门和治安部门承担,刑侦部门负责侦办毒品违法犯罪案件,治安部门负责查处非法种植罂粟活动。1978~1991年,省内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主要以零星非法种植罂粟和非法吸食、买卖土制鸦片为主。从1992年起,吸食、贩卖毒品海洛因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并在苏南各市发展蔓延。是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9名,缴获海洛因28克、鸦片0.67千克。
1995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贩毒案件546起,抓获贩毒人员714名,缴获海洛因3.53千克、鸦片0.51千克。1997年,仅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5个市公安机关,就破获贩毒案件1451起,抓获贩毒人员1047名,缴获海洛因4.45千克。
1999年,各省辖市以及大部分县区均已发现吸贩毒活动,涉毒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为此,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是年,全省共破获贩毒案件2988起,抓获贩毒人员1332名,缴获海洛因22.2千克。
2000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保持对毒品犯罪的主动进攻态势,充分发挥缉毒专业队伍的尖刀作用,采取长期经营、适时打击的策略,灵活运用多种侦查手段,打击毒品违法犯罪。7月,针对公共娱乐场所贩卖、吸食摇头丸违法犯罪活动的实际情况,省公安厅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娼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查禁力度,集中查破一批贩卖、吸食摇头丸案件,有效维护了公共娱乐场所良好的治安秩序。9月,针对外省籍毒贩在丹阳、昆山两地贩毒活动突出的情况,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镇江和丹阳两级公安机关连续侦破3起外省籍毒贩以丹阳为据点从事贩毒活动的大案,缴获海洛因均在千克以上。昆山市公安局摧毁一个由17名外省籍毒贩组成的在该市从事贩毒活动的犯罪团伙。
2001年4月,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禁毒严打整治斗争,至8月底,全省共破获贩卖、运输毒品案件1341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09名,缴获海洛因19.07千克及一批其他毒品。南京市公安局对该市大厂区毒品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37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7名,缴获海洛因0.16千克。宿迁市公安局通过缜密侦查,破获一起特大制造毒品安眠酮案件,缴获安眠酮9吨,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无锡市公安局根据线索,破获了以刑满释放人员陈某为首的集吸贩毒、抢劫、强奸、敲诈勒索为一体的涉恶涉毒团伙案件,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1名。
2002年2月,针对吸贩摇头丸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在省内一些地方迅速蔓延扩散的态势,各级公安机关会同文化、工商等部门开展整治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摇头丸统一行动,进一步加大对歌舞娱乐场所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查禁打击力度。3月27日,为科学准确地分析毒品犯罪现状和趋势,省公安厅印发《江苏省毒品案件统计标准(试行)》,对贩卖、运输、走私、制造毒品案件发生数的统计工作作了统一具体的规定。7月3日,省公安厅会同省法院、省检察院印发《关于办理毒品、制毒物品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弥补了现行法律法规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的不足。年内,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按照国家和省禁毒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南京市公安局以强化专案侦查为重点,加强重点案件侦破,破获了汤某贩运6000多粒摇头丸、任某某贩运180多千克大麻、严某某贩运5千克海洛因等一批有影响的大案。
2003年5月12日,针对全省毒品犯罪案件多发的实际情况,省公安厅印发通知,提出要建立毒品违法犯罪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缉毒破案工作中的情报线索集中管理、地区和部门协作等关键问题,为多破案、破大案、多缴毒,提供支撑和保障。8月,省公安厅部署在全省开展打击跨区域贩毒和苯丙胺类毒品犯罪专项行动。南京市公安局破获了邵某某等团伙贩卖海洛因1.6千克和刘某某贩运摇头丸1393粒等有影响的跨区域贩毒大案;常州市公安局采取交叉检查、协同作战的方式,通过对26家歌舞厅、卡拉OK厅等场所暗访检查,抓获52名涉嫌吸食摇头丸、K粉的违法嫌疑人员,铲除6个聚众吸毒窝点。
2004年8月31日,为加强禁毒执法办案工作力度,省公安厅下发《全省加强禁毒执法办案工作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武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对制造、走私、贩卖、运输毒品,容留、引诱、教唆、强迫他人吸毒,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非法持有毒品,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脏等,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贩卖少量毒品的违法人员,犯罪情节轻微的,实行劳动教养。对查获的吸毒人员,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强制戒毒或者劳动教养。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的经济处罚力度,对毒品犯罪的非法所得和毒资依法予以追缴,供毒品违法犯罪使用的工具依法予以没收,彻底摧毁其再次违法犯罪的经济基础。
图4-1 2004年,淮安市公安局查获的毒品和赃款赃物
2005年6月,针对省内公路交通发达、毒品大多通过公路运输的实际,省公安厅禁毒部门会同交巡警部门联合召开动员会,部署在全省集中开展公路毒品查缉会战。各地公安机关树立主动查缉毒品的意识,互通情报、协调动作,积极组织开展公路毒品查缉工作,形成区域和规模效应。7月6日,省公安厅制定下发《江苏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挂牌督办案件管理办法(试行)》,对全省毒品大要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制度,
图4-2 2005年5月26日,泰州市公安局集中销毁收缴的毒品
对挂牌督办案件的条件、审批程序、经营与管理、奖惩等作了相应规定。是年,省公安厅对梳理出的17起目标案件进行挂牌督办,每起案件都明确责任人和联络人,年内共有15起挂牌督办案件告破。
2006年10月,针对外来人员在省内一些城市聚集,实施吸贩毒、扒窃拎包、涉黑涉恶等犯罪活动突出的问题,省公安厅组织部署沿江8市公安机关开展代号为“沿江1号”的专项整治行动,以禁毒专项整治为龙头,综合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打击了外来人员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各地公安机关针对通过邮寄渠道贩毒不断增多的情况,加强与邮政部门的合作,加大对通过邮寄快件方式进行贩毒的查处打击力度。是年,全省破获通过邮寄快件贩毒案件36起,缴获各类毒品8.8千克。
2007年3月19日,省公安厅召开全省缉毒侦查工作会议,提出了“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主动进攻、整体作战”的工作思路,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制毒和涉枪毒品犯罪活动及时发现打击,解决在萌芽状态。年内,全省公安机关结合“春雷行动”“灭枪行动”等专项斗争,侦破了一批毒品犯罪案件,打掉一批贩毒团伙。
2008年7月30日,省公安厅召开“网上缉毒”行动动员部署会,部署开展网上信息分析研判和实战化应用,向各地集中交办了一批研判确定的重点嫌疑人,组织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展开新一轮集中攻势。8月,省公安厅制定禁毒业务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总体方案,部署开展禁毒专业应用平台建设。省、市公安禁毒部门成立专门班子,细化业务需求,逐步建成以服务实战为核心的禁毒专业应用平台,初步构建了涉毒人员动态管控网络。至年底,通过该平台实战应用,全省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5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57名,查获吸毒人员3310名(其中外省籍1270名)。
表4-1 1998~2008年全省破获毒品案件一览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