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吉斯卡尔-德斯坦的改革

蓬皮杜去世后,法国总统的位置五年内出现第二次空缺,参议院议长波埃第二次代理总统职务。接着进行的总统竞选出现了众多的候选人,在爱德加·富尔和梅斯梅尔退出以后,仍有12人之多。这一次密特朗处在十分有利的地位,他成为左派唯一有望获胜的候选人,得到了社会党、法共、左翼激进派、统一社会党的支持。相反,在政府多数派营垒中出现了两雄并争,一位是戴高乐派的沙邦-戴尔马,另一位是戴高乐派的长期盟友吉斯卡尔-德斯坦,后者还得到戴高乐派内部以希拉克为首的43名议员的支持。在其他的候选人里值得一提的是:生态主义运动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候选人勒内·杜蒙(René Dumont),极右政党又出现了一位领军人物让-马利·勒庞(Jean-Mari Le Pen)。

5月5日进行了第一轮选举,弃权率仅为15.77%,表明了选民对这次选举的热情。密特朗得到有效票的43.25%,吉斯卡尔-德斯坦紧随其后,得到32.6%的有效选票,沙邦-戴尔马得票率为15.11%。这三个人的得票达到有效票的九成。 (31) 在第二轮选举中,更多的选民走向投票站,弃权率进一步下降为12.76%,政府多数派的选票相对集中地投向吉斯卡尔-德斯坦,结果他以50.80%的得票率险胜密特朗的49.19%。 (32) 左右两翼的胜负如此接近,这是第五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本次总统选举中,中间派没有提出自己的候选人,进一步证明了法国政坛的“两极化”趋向。

吉斯卡尔-德斯坦于1974年5月27日正式走马上任。在就职演说中,他提出了“变革”(changement)的口号。随后,雅克·希拉克被任命为总理组阁。内阁的组成进一步反映出政治变化的趋势:只有五名部长来自戴高乐派,而其中三人可谓名不见经传。相反,吉斯卡尔-德斯坦的亲信得到重用,如波尼亚托夫斯基以国务部长兼任内政部长,相当于副总理职。另外还吸收了一些与戴高乐派政见相左的人物入阁,如勒卡尼埃任掌玺部长,塞尔旺-施赖贝尔(Jean-Jacques Servan-Schreiber)任改革部长等。不过,吉斯卡尔-德斯坦并不想改变第五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恰恰相反,他想以此来进一步体现总统的权威,而且通过创建将他给内阁的指示公开化的做法,表明他是实际领导者,强化了总统的决定权,这正是第五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精髓。

接着,吉斯卡尔-德斯坦冲破各种阻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比较重要的改革有:

降低选民的年龄至18周岁(1974年7月5日)。

修改提交宪法委员会审议法案的程序(1974年10月22日)。原来只有四位首脑(总统、总理和两院议长)才有权将法案提交宪法委员会审议,实际使这一程序形同虚设。新的修正案规定只要有60人以上的国民议会议员或60名以上参议员提议,法案就可以交宪法委员会审议。

实现电台和电视台的独立(1974年8月7日)。原来的“法国广播电视署”分成多个独立的实体,包括法兰西广播电台、电视一至三台和一些技术机构。

确定巴黎的新地位(1975年12月31日)。巴黎一直是没有自治权的城市,自此巴黎取得了和法国其他城市一样的权力,有一位由选举产生的市长,拥有和其他市长一样的权力。

进行一系列社会领域内的改革。1974年12月和1975年7月,实现社会保障的普及化,扩展到所有行业。1975年7月11日通过以教育部长的名字命名的《哈比法》,进一步推进教育民主化,在初中取消了分科,设立“基础课阶段”,初中的课本免费分发。

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也迈出了重要的改革步伐。1974年12月4日法批准在药店出售避孕药,这些药可以在医疗保险中报销。1975年7月11日法简化了离婚手续,引入“互相赞同”的程序。引起巨大争议的是1975年1月17日有关“自愿终止妊娠”即人工流产合法化的法案。议会为此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电视台第一次进行了议会辩论的直播。该法案最后以284票对189票通过,但赞成的284票中,只有103票是属于议会多数派,反映出议会多数派对改革的分歧意见。 (33)

在改革的过程中,议会中戴高乐派的保守分子指责这些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改革似乎更像是左派做的事。希拉克虽然没有在正式场合批评吉斯卡尔-德斯坦,但两人的矛盾日益加深。总统抱怨希拉克过分靠近戴高乐派,不支持改革;而希拉克认为他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履行他总理的职责,并且希望提前大选。这种互不信任最后造成了1976年8月25日希拉克的辞职。

就在希拉克辞职的当天,吉斯卡尔-德斯坦任命雷蒙·巴尔为新总理。这一任命多少有点出人预料,类似当年戴高乐任命蓬皮杜的情景。雷蒙·巴尔是位经济学教授,尽管他在希拉克内阁中担任了外贸部长,但在公众中算不上知名人物。不过,吉斯卡尔-德斯坦任命这位被他称为“法国最好的经济学家”为总理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为了解决法国面临的严重的经济问题。前任总理希拉克为了拉动经济曾开出增加公共事业开支的药方,效果适得其反,通货膨胀加剧,外贸形势恶化,失业也没有减少。

雷蒙·巴尔上任后兼任了财政和经济部长,1976年9月在议会的讲话中表示要把反通货膨胀的斗争放在优先地位。9月22日,巴尔提出了振兴经济的计划,主要内容是减少社会保险的报销支出,增加投保金额,冻结三个月的物价和工资,控制集团购买力,增加税收。这种严厉的政策遭遇了左派的激烈批评,工会在10月7日组织了大型抗议活动。此后执行的效果也不佳,未能在抑制通货膨胀和解决失业问题上见效。因此,在1977年3月的市政选举中,左派在三万以上人口的221个城市中(不包括巴黎地区)赢得了155个城市的胜利。 (34) 同样在这次选举中,希拉克东山再起,击败了吉斯卡尔-德斯坦派的对手当选为巴黎市长。在此之前,戴高乐派已经于1976年12月进行了重组,组成了新的“保卫共和联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République,简称RPR),以希拉克为领导人。

1978年又迎来了国民议会的选举。在1977年夏天,左派还处在有利的地位,他们刚刚获得市镇选举的胜利,而右派由于戴高乐派和吉斯卡尔-德斯坦派的不和而出现了分裂。面对戴高乐派的重组,吉斯卡尔-德斯坦也在1978年2月1日建立了新的政党“法兰西民主联盟”(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Française,简称UDF),由自己领导的共和党(Parti Républicain简称PR,1977年5月在独立共和党基础上成立)、让·勒卡尼埃(Jean Lecanuet)领导的由人民共和党发展而来的社会民主中心(Centre des démocrates sociaux,简称CDS)和让-雅克·塞尔旺-施赖贝尔领导的激进党等中右翼政党联合而成。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法国政治的重心应该是在左右之间的中间地带,而法兰西民主联盟正是代表中间派的政党。然而,1977年秋天,左翼联盟也出人意料地解体了。从5月开始,法共、社会党和左翼激进派就《政府共同纲领》的更新进行会谈,但随着谈判的进行,法共和其他两党的分歧越来越明显,主要集中在国有化和工会在未来国家中的地位等问题上,9月23日谈判破裂,左翼联盟解体。

1978年3月12日举行了第一轮选举。弃权率是1945年以来历届国民议会选举中最低的,为16.75%。左翼获得了约50%的有效选票,其中法共得20.61%,社会党得22.79%。右翼中法兰西民主联盟略多于保卫共和联盟,分别为23.89%和22.84%。 (35) 但在第二轮的选举中,左派的不团结给了自身致命的一击。尽管在最后时刻,法共和社会党同意在第二轮选举中实行合作,但无法消除六个月以来互相攻击的影响。选举的最后结果是:右翼得到291个议席,左翼只得200席。其中保卫共和联盟得154席,法兰西民主联盟137席,社会党及其分支得114席,法共得86席。 (36)

选举落下帷幕后,雷蒙·巴尔重组内阁,不再兼任经济部长,把它交给了参议员勒内·莫诺里。但国内政坛的形势变得复杂起来,左右两派内部都有纷争。左派中,法共和社会党的关系并无改善,法共由于支持苏联出兵阿富汗,而在国内政党中陷于孤立。在社会党内部,由于新的总统选举即将来临,由谁代表社会党出面竞选总统,密特朗的支持者和罗卡尔的支持者闹得不可开交,矛盾公开化。在右翼阵营,希拉克一直对政府的国内政策和总统的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尤其认为吉斯卡尔-德斯坦在欧洲联合的问题上放弃了戴高乐维护民族主权的传统。这一态度使他尝到了苦果。在1979年6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首次直选中,保卫共和联盟只获得16.25%的有效选票,低于法兰西民主联盟的27.55%、社会党的23.57%和法共的20.57%。 (37)

第五共和国的成立再次革新了法国的政治制度,各派政治力量分化组合,重构了法国的政治版图。1962年的《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同时也结束了从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历经一战、二战和印度支那战争一直笼罩着法国的战争阴影。法国失去了殖民帝国,空间收缩到六边形的本土,但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政治的稳定和战争的结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950—1959年法国年平均增长率为4.6%,而1960—1969年达到5.5%,超过了美国和英国。1973年之后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增速有所放缓,但1973—1979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仍有3.2%。 (38)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文化全方位的变迁,其广度和深度被称为“第二次法国大革命”。 (39) 当1981年左翼首次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时候,人们仿佛看到了人民阵线的重现,对未来的变革充满憧憬。密特朗在就职演讲中以“希望”为口号,提出要建设一个更加“正义和团结的法国”,能够“照亮世界的其他部分。” (40)

(1)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aris:Armand Colin,2011,p.94.

(2) Consititution de 1958,publiée au JO du 5 octobre 1958,p.9151,Titre II Le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Article 5.

(3) Mathias Bernard,La France de mai 1958 à mai 1981,Paris:Librairie Générale Française,2003,p.27.

(4) Consititution de 1958,Titre III Le Gouvernement,Article 20.

(5) Mathias Bernard,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V e République,Paris:Armand Colin,2008,p.20.

(6) Mathias Bernard,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V e République,p.20.

(7)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p.100-101.

(8) Mathias Bernard,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V e République,p.21.

(9) Mathias Bernard,La France de mai 1958 à mai 1981,p.34.

(10)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14.

(11) Jean-François Sirinelli,La V e République,Paris:PUF,2009,p.21.

(12) Michelle Zancalini-Fournel,Christian Delacroix,La France du temps présent 1945-2005,Paris:Belin,2014,p.334.

(13) Jean-François Sirinelli(sous la direction de),La France de 1914 à nos jours,Paris:PUF,2014,p.349.

(14) Jean-François Sirinelli(sous la direction de),La France de 1914 à nos jours,p.350.

(15)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44.

(16) Jean-Francois Sirinelli,La V e Republique,p.27.

(17) Olivier Wieviorka et Christophe Prochasson,La France du XX e siècle,Paris:Seuil,2011,p.537.

(18) Mathias Bernard,La France de mai 1958 à mai 1981,p.118.

(19) Mathias Bernard,La France de mai 1958 à mai 1981,p.120.

(20) Jean-François Sirinelli,Mai 68.L'événement Janus,Paris:Fayard,2008,p.313.

(21)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p.147-149.

(22) Jean-François Sirinelli,Mai 68.L'événement Janus,p.319.

(23)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52.

(24) Mathias Bernard,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V e République,p.87.

(25) Mathias Bernard,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V e République,p.88.

(26) Olivier Wieviorka et Christophe Prochasson,La France du XX e siècle,p.545.

(27)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p.158-159.

(28) Jean-François Sirinelli(sous la direction de),La France de 1914 à nos jours,p.410.

(29)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68.

(30) Jean-François Sirinelli,La V e République,p.37.

(31)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77.

(32)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77.

(33)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81.

(34) Mathias Bernard,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V e République,p.129.

(35)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88.

(36)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89.

(37)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p.192.

(38) Jean Vigreux,Croissance et contestation 1958-1981,Paris:Seuil,2018,pp.9-10.

(39) Henri Mendras(avec la collaboration de Laurence Duboys Fresney),La Seconde Révolution française:1965-1984,Paris:Gallimard,1988.

(40) Jean Vigreux,Croissance et contestation 1958-1981,p.408. a88mfB7qxiswdW5ilwxfxWNPnCPUlOjujBPC7xbp6yU5IALWpoZEP9QVdnKbne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