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担任总理和被授权制定新宪法标志着第四共和国的结束,法国历史进入第五共和国时期。在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戴高乐领导着国家的政治生活,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重铸国家政治制度、解决阿尔及利亚危机、推进国家经济的现代化等,给法国当代历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戴高乐无疑是法国20世纪中最杰出的领导人,他领导的第五共和国的最初十年,也是法国20世纪最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然而,这一段历史并不是和前面的历史割裂的,如果说戴高乐的法国表现出和以前诸多的不同,那么,还有许多方面,我们仍能看到法国历史的连续性。
1958年6月3日,人们把制定宪法的权力交给政府,这和法国历来的民主传统有所违背,通常共和国的宪法都是由选举产生的制宪议会来制定的。不过,授权法案对新宪法的制定作了原则的规定,保证了宪法的民主性。这些原则包括:实行普选、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司法权独立、政府对议会负责等,同时还规定建立由议会议员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行政法院,一起对宪法进行审议和提出意见,最后新宪法由全民公决通过。
宪法制定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根据戴高乐的思想精神,具体由内政部长米歇尔·德勃雷领导。宪法最初由行政法院的参事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起草,然后提交政府委员会审查修改,政府委员会由戴高乐、德勃雷、摩勒、弗林姆兰等人组成。7月底,宪法草案又提交给政府全体成员审议。8月,由保罗·雷诺领导的咨询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9月3日,政府部长正式批准宪法草案。9月4日,戴高乐在巴黎共和国广场的盛大游行集会上宣布,将于9月28日举行批准宪法的全民公决。
法共号召选民投反对票,而戴高乐派、人民共和党和温和派则号召投赞成票。激进党和社会党内部意见有分歧。激进党人以孟戴斯-弗朗斯为首、抵抗运动社会民主联盟以密特朗为代表坚持反对意见,但大部分激进党人表示赞成。大部分社会党人在摩勒的带领下对新宪法大唱赞歌,另一部分人则拒绝加入合唱,分裂出去,另组“自治社会党”(Le Parti socialiste autonome,简称PSA),1960年改组为“统一社会党”(Le Parti socialiste unifié,简称PSU)。
9月28日,全民公决的结果是2 660万登记选民中的79.25%的选民赞成,弃权率仅为15.6%,反映了人们对这次政治体制改革的关切和支持。10月5日,新宪法正式公布。 (1)
戴高乐早在1946年的贝叶讲话中就提出他所设想的政治制度应该实行总统制,但第五共和国宪法由于保留了议会制的基本原则,保留了拥有行政权力的政府,因此第五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被称为“半总统制”。
在1946年的宪法中,议会的规定放在开头,有关总统的条文是宪法第五编。而在第五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总统的规定放在第二编,紧跟在第一编“主权”后面,而有关议会的规定排在第四编,明显表示出设计者的倾向。总统的权力和第四共和国在原则上并无太大的不同:“共和国总统监督遵守宪法。通过仲裁,保证公共权力的正常运作和国家的连续性。他保证民族独立、领土完整、遵守共同体的协定和条约” (2) 。然而他的选举方式和所行使的权力却有了很大的变化。总统不再由议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扩大了的选举团选举产生,选举团除了两院议员外,还有省议会的议员和市议会的代表,总共达80000人, (3) 权力的本源更为扩大,增加了总统的代表性,这就为总统权力的扩大提供了合法性。1962年第五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总统改由全民普选产生,表明总统的权力本源和国民议会一样,总统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与第四共和国相比,第五共和国的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他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他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的建议任命部长;他主持内阁会议;他任命国家军政官员;他在征求总理和两院议长的意见后(不一定要征得同意)有权解散国民议会;他有权将有关公共权利的法案诉诸全民公决;第二编第16条还规定,在共和国的制度、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时,总统可以采取形势所需的措施,拥有非常权力。
紧接着“总统”后面的是关于“政府”的条文。宪法规定“政府决定和实施国家的政策” (4) ,是实际的行政部门。宪法对政府首脑的称呼作了改动,从原来的“President du Conseil”(通常译成总理,原意是内阁长官)改为“Premier Ministre”(通常也译作总理,原意是第一部长),其含义是真正的政府首脑将是总统。从宪法条文上看,总理的权力也很大,拥有实权:总理领导政府的行动;负责国防;保证法律的执行;也有权任命部分军政官吏,因此如何处理好总理与总统的关系是第五共和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难题。有关政府成员新的规定还包括:一旦被任命为部长,就要放弃议员资格,部长不能兼任国民议会议员和参议员。
第五共和国宪法对议会权力作了较多的限制。议会仍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选举团由国民议会议员、各省议会议员和市议会代表组织,近似于总统的选举团。国民议会任期五年,参议院任期九年,每三年更新三分之一。议会制度仍然得以保留,政府对国民议会负责,可以向国民议会提出信任问题,国民议会也可以通过弹劾推翻政府。不过议会的活动余地比第三、第四共和国时要小得多。国民议会不再是常设的了,它每年的会期做了严格规定,议事日程在实践上也由政府决定,质询的权力被取消,立法的范围也做了限制。对于弹劾,宪法规定,它的通过需要国民议会成员的绝对多数,弃权被认作反对弹劾动议。参议院仍旧恢复了它旧有的名称“Sénat”,但它的权力十分有限,当两院发生矛盾时,决定权在国民议会。
宪法没有对国民议会的选举方式做出规定,而由政府法令形式决定。戴高乐实行“单记名多数二轮投票制”,其形式近似于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区域选举制,考虑到人口分布的因素,对选举进行重新划分,国民议会的议员数也大为增加。
第五共和国的最后一项新创造是增设了“宪法委员会”(le Conseil Constitutionnel,一译宪法法院),是美国最高法院的翻版。它由九名成员组成,分别由总统和两院议长任命,任期九年,每三年更新三分之一,它的职能是监督选举的合法性和审议法律是否符合宪法。
宪法通过后到国家机构的建立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首先举行的是国民议会的选举,然后是总统选举。
国民议会的选举定在1958年11月23日和30日举行。选举前各政治力量进行了重组。戴高乐认为他是超党派的,因此反对任何政党打着他的旗号进行竞选活动。然而戴高乐的主要拥护者们还是组成了一个新党“保卫新共和国联盟”(l'Union pour la Nouvelle République,简称UNR),以苏斯戴尔、沙邦-戴尔马、德勃雷等人为核心,于10月1日建立。左派政党,包括“自治社会党”、激进党中的孟戴斯派、抵抗运动社会民主联盟中的密特朗派以及一些基督教左派和工会组织,联合组成“民主力量联盟”,余下的政治力量还是按传统的党派参加竞选。
11月23日的第一轮选举,弃权率和全民公决时相比上升了,达23%, (5) 许多人认为全民公决已经表明了选民的意向,不必再为此劳神。在第五共和国时期常常出现的现象是,全民公决和总统选举参选率较高,而议会选举会略低,以此也可看出制度重心的变化。支持新制度和戴高乐的党派获得约80%的选票,其中保卫新共和国联盟作为新党,单独获得20%的选票,温和派以获22%的选票而大出风头,社会党获得15%的选票,人民共和党获得11%,基本维持原样,唯独激进党的影响减弱,只得7%选民的支持。法共的支持率下降到略低于20%,并且低于第四共和国时期历次议会选举的支持率。 (6) 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共开始走下坡路,这是政治力量变化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
11月30日决定议席的第二轮选举进一步扩大了戴高乐派的胜利。在议会的左右两翼中,右翼的保卫新共和国联盟、温和派和阿尔及利亚的议员数达到378名,占国民议会议员总数的70%,形成了稳定的支持戴高乐的多数派。而第四共和国时期经常是政府多数派组成部分的一些左翼党派,如法共、社会党和激进党,只拥有87名议员,遭到惨败,表明这届国民议会是法国从1871年后最右倾的议会。此外,本届议会的人员更新明显。只有131名议员是前立法机构的成员,相当一部分第四共和国资深议员,被关在国民议会的大门之外,包括激进党的达拉第、爱德加·富尔和孟戴斯-弗朗斯、抵抗运动社会民主联盟的密特朗、社会党的加斯东·德费尔、法共的雅克·杜克洛等政坛活跃人物,真正呈现改朝换代的景象。 (7)
11月21日举行了总统选举。戴高乐只有两位名不见经传的竞争对手,一位是法共的二流人物乔治·马拉纳,另一位是大学教授阿尔贝·夏特莱。结果马拉纳得票率为13%,夏特莱得票8.4%,戴高乐得票78.5%。 (8) 于是,戴高乐作为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于1959年1月8日入主爱丽舍宫,而同时第四共和国的最后一任总统科蒂卸任。
戴高乐在以较大优势获得总统选举的胜利后,马上告诉世人,在当今的法国谁是权力的中心,他通过直接任命总理和部长表明政府的建立是由他来决定的。1月10日,戴高乐任命米歇尔·德勃雷组成政府,该政府中没有社会党人,包括了27名部长,但只有17名来自当选议员。重要的部长主要有两人,一个是比内,任财政和经济事务部部长;另一个是苏斯戴尔,没有具体分管的部,只行使副总理之职。4月,举行了不太重要的参议院选举,一些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败下阵来的老资格议员在参议院中找到了他们的位置,其中有密特朗、德费尔、爱德加·富尔和雅克·杜克洛等。
戴高乐重铸国家制度的工作就此告一段落,但并没有完成,还有一段路要走。就在戴高乐重铸国家政治制度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同时,他以振兴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早在第四共和国灭亡之际,戴高乐得到了六个月的颁布法令的全权,他利用这一权力,颁布了一些对宪法做出补充规定的法律,如选举法、宪法委员会的设立等等,也进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的改革,如医学研究改革、司法系统和国防系统的重组、修改住房政策等等。同时,更为重要的,政府开始制定一系列引导经济和财政政策的法令法规。
在经济方面,第四共和国已经创造了经济增长的条件,留下了可供戴高乐放手操作的新的经济体制,比如,从解放时期开始进行的企业国有化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国有企业部门,使国家能够控制很大一部分信贷、能源和交通;经济计划的实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企业领导人精神状态更加现代化,更注重投资和生产;欧洲联合的成就打开了法国向世界发展的大门,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然而这些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被第四共和国末期的暂时经济困境掩盖了,国家面临着财政赤字、贸易逆差、通货膨胀、购买力低等种种经济问题。
从1958年6月起,戴高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如增加发行公债、减少补贴、提高部分税收、在公共部门暂缓增加工资等。但在这些应急措施之外,戴高乐也在考虑迅速发展经济,为他实现法兰西独立和伟大的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举行宪法全民公决的第二天,戴高乐就建立了一个以雅克·吕夫(Jacques Rueff)为首的专家委员会,征集重振经济的建议。委员会在11月份提交了建议报告,被戴高乐和财政部长比内接受,最后以比内-吕夫计划(le Plan Pinay-Rueff)定型。这个计划由三方面内容组成。首先是关于预算平衡和抑制通货膨胀:减少补贴,控制国家工作人员工资的增长,暂停支付老兵的退休金,降低社会保险报销金额,除了最低保障工资外取消与物价指数挂购的补贴,增加烟和酒等商品的税收;其次是纯粹金融领域:法郎贬值17.4%,刺激出口,同时发行新法郎,每一新法郎相当于100旧法郎,使人们在心理上看重法郎,真正告别法郎贬值的历史;最后是商业方面,其目标是结束贸易保护主义,提高法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法国忠实执行有关降低关税的各项国际协议,与欧洲国家90%的商品贸易、与美元地区国家50%的商品贸易免征关税。 (9)
比内-吕夫计划提出后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资本家表示欢迎,工薪阶层表示抗议,退伍军人深表不满。但最后戴高乐力排众议,使议会于1958年底批准了这个计划。计划实施六个月后,法国经济复苏,为进一步经济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2年以前,戴高乐在经济问题上放手让政府去行动,当时的总理德勃雷、财政部长比内(1960年后由威尔弗里·包姆加尔特内取代)、工业部长让-马塞尔·让纳内及其办公室主任雷蒙·巴尔(Raymond Barre)和农业部长爱德加·皮萨尼(1961年任命)等人为法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1962年4月,随着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取代德勃雷任总理、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出任经济和财政部长,戴高乐在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从1959年至1968年,法国经济增势强劲,其中1964年一度增势趋缓,但吉斯卡尔-德斯坦反通货膨胀的稳定计划取得了效果,保证了法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经过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工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后文经济部分将详细论述。
戴高乐任内还推行了非殖民化政策。这种非殖民化政策并不是戴高乐心甘情愿实行的,它实际上是非洲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帝国主义没落的必然趋势,戴高乐顺应历史潮流体现了他的明智,最大的成功是解决了阿尔及利亚问题,最终承认了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也使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获得了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