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法国的地形地貌:区块

一条条线或划分或嵌入一个个区块。在遥远的地质时期,法国的高原曾经海拔很高,但在漫长的风化和冲刷作用下变得平缓。即便如此,巨大的中央高原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无法维持大量人口生活,许多居民必须向四面八方外出务工。地质运动形成的冲击平原,往往地势较低,且十分肥沃,是经济繁荣、人口聚居的地方。在西北部,还有一块在历史上一直维持着相对独立性的半岛,即布列塔尼。

1.主要的平原与盆地

法国地势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也正因为如此,法国北部和西南部有较为广阔的平原与盆地,如巴黎盆地、卢瓦尔平原、阿基坦盆地;往东南方向移动,则是中央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它们大致沿罗讷河分割,而罗讷河在普罗旺斯地区形成了一块冲积平原。

巴黎盆地覆盖了法国北方的多个地区:法兰西岛、皮卡底、诺曼底、香槟、洛林、阿登,还触及勃艮第和卢瓦尔河地区。在巴黎盆地的外围,若干个高原为之设定了框架:西边,是阿摩利卡丘陵,西北部是阿登高地,东边是孚日高原,南边是中央高原。巴黎盆地与阿基坦盆地的分界在“普瓦图门槛”(seuil du Poitou)。相比周边的地形地貌,巴黎盆地呈现出凹陷的平原特征,故而得名盆地。它的平均海拔约100米。相对低洼的地势,使得巴黎盆地中有多条水系汇集,分别出自莫尔旺山、朗格勒高地、比利时边境和卢瓦尔河流域等。

塞纳河适于航行,在它的两岸,逐渐形成法国最活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盆地中央是法兰西岛,塞纳河将之一分为二。而各条河流蜿蜒曲折,将其进一步细分。从远古直到凯撒的时代,这块盆地为茂密的森林覆盖。不过,人口日渐稠密,使得森林逐步被吞噬,变成了一座座城市。今天,当我们通过卫星图观看巴黎盆地,能看到城市占据了其中心的很大一部分,只有更远处还保留着自然景观和乡村景观。巴黎中心塞纳河上的西岱岛是中世纪早期兵荒马乱之时人们天然的庇护所,也是国王宫殿坐落之处。到今天,巴黎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塞纳河上的这几座小岛。巴黎的二十个区甚至都已经不能完全指代巴黎。根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中心(INSEE)的数据,与巴黎有建筑物直接相连的“巴黎城市单元”(unité urbaine de Paris)面积约为2.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86万,相当于法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5] “巴黎城市圈”的范围就更广阔了。

在巴黎盆地的东北面,是法国的北部平原。经由这块平原的衔接,法国腹地向大海和低地国家方向倾斜。由于临近海洋,这块平原降水丰富。在冬季,这里的天气较大西洋沿岸略冷,一年中晴天较少,是有名的多雨地带。不过,这块平原十分适合农业耕作,其收成是今天法国的佼佼者。它还蕴藏着煤炭,出现过著名的鲁尔工业区。至于加莱海峡(英吉利海峡),它并没能隔绝不列颠群岛和大陆的频繁往来。因此,在北部平原,很早就形成了聚落,当然也有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如加莱和敦刻尔克。

在巴黎盆地的西南面,是阿基坦盆地。阿基坦盆地是继巴黎盆地之后,法国第二大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冲积盆地,覆盖了约6.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流经阿基坦盆地的有加龙河和多尔多涅河等河流。由于濒临大海,阿基坦的先民最初以打鱼为生。大约在公元3世纪,罗马人带来了葡萄种植技术,在一千多年后演变为举世闻名的波尔多葡萄酒。地理大发现对阿基坦盆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让这片原本并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地种上了玉米和烟草。蛮族入侵的时代,阿基坦盆地上曾有过西哥特王国。6世纪,法兰克人征服了此地。而1152年,阿基坦的埃利诺与安茹伯爵金雀花亨利(英国国王亨利二世)结婚,使之成为英王的领地,直到百年战争后才重新并入法兰西王国。

另外,在法国的东南角,地中海沿岸也有平原地带,称地中海沿岸平原。这块平原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普罗旺斯的沿海地区。由于罗讷河含沙量较大,加之入海口处水下,地势低平,潮流作用弱,泥沙容易沉积,逐渐形成了罗讷河三角洲。这里,受到地中海气候的影响,终年干燥少雨,因此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在远古,这里是地中海文明的一个据点和中转站。罗马人带来的葡萄种植技术也很早就在此扎根。而今天,它以蓝色海岸、薰衣草等带有浪漫色彩的名词闻名,堪称“法兰西”的一个代表。

最后,在巴黎盆地和阿基坦盆地之间,是卢瓦尔河谷的平原。这块平原位于卢瓦尔河中游,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引来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平原有多座著名的历史名城,以图尔、昂热、奥尔良最为显赫。地缘上讲,它处在巴黎和阿基坦两大政治-文化版图的边缘。在中世纪早期,由这里往南,是高卢-罗马文化的中心;往北,是法兰克人的日耳曼文化。它因此曾是基督教传播的桥头堡,图尔主教格里高利曾在此活跃。7世纪创建的弗勒里修道院,一度是教育和文化的中心,阿波(约940—1004)在这里创建了弗勒里的学院;弗勒里也有自己早熟的历史书写传统(如弗勒里的艾穆安[Aimoin de Fleury]的《历史》)。卢瓦尔河平原可谓南北交融的大门,反过来也意味着是一块军事要地。12世纪以后,英王统治着西南的阿基坦,卢瓦尔河平原也就成了需要警惕的边境地带。百年战争期间,王太子查理七世一度退守布尔日,能够直通巴黎的重镇奥尔良,因此成了英军的眼中钉,圣女贞德的传奇就此上演。16世纪,图尔一度是亨利三世的首都。也是在这个世纪,王公贵族在卢瓦尔河畔修建了一座座城堡,让这个地区也有“法国王室后花园”的美誉。

2.半岛、高原与山区

除了地势低平的盆地和平原外,法国还有一些突出和隆起的区块。观察法国地图,西北角上突入大西洋的布列塔尼半岛十分显眼。而等高线地图又给我们另外一些提示:西南边境、中南部和东部边境是海拔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将几块平原盆地隔开;但它们同时掌控着沟通内部世界和通往外部世界的钥匙。这些区块看似是天堑,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闭塞。

在法国的西北角,一座半岛突入海中,这便是布列塔尼半岛。不列颠与布列塔尼实属同名,之所以称英国为大不列颠,是因为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诸岛时,部分不列颠人(凯尔特人)移居到了这个半岛,遂称此地为不列颠或者小不列颠。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半岛上有尼安德特人的踪迹。布列塔尼普鲁伊内克(Plouhinec)的梅内·德勒冈(Menez Dregan)发现了距今约45万年的人类聚居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聚居区之一。由于其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布列塔尼与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政治权力保持距离。虽然比邻海洋,但大西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非贸易的重心所在,航海活动因此也并不那么频繁。相反,由于它在地理上远离欧洲大陆,所以这个地方长期处于边缘和自我封闭的状态。布列塔尼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布列塔尼语,属于凯尔特语族)和制度。直到1532年,布列塔尼才并入法兰西王国,成为王国的一个省。说布列塔尼语的人口虽然逐年减少,但这个古老的语言仍具有活力。

在大西洋沿岸,潮湿的西风一年四季吹拂着这座半岛,带来了温暖而湿润的空气。在布列塔尼半岛的突出部分,布雷斯特的天气也许是最具特色的。这里的夏天十分凉爽,日平均最高温度仅20摄氏度。冬天也十分温暖湿润,日平均最低温度为7摄氏度。即便在降水最少的6月,平均降水天数也有18天。在其他月份,几乎超过三分之二的日期都会有降水。不过,这里所谓的降水,更多的是西风吹来的温润的零星小雨。这种小雨造就了神秘、利于制造神话的雾境。布列塔尼半岛由礁石岬角环绕,这些岬角形态各异,鬼斧神工;其西海岸向前突出,受海洋和大风的侵蚀。暗礁丛生,常有航海者因此殉难。而往南,自然景观就显得柔和得多,少了严酷,多了温情。复杂的海岸线造就了若干港口。气候和海洋带来的肥料则有利于沿海的农业发展。阿摩利卡丘陵将布列塔尼一分为二,但这片丘陵较为低矮平缓,并不构成阻隔,海拔很少超过400米。半岛东南与大陆交会处,是雷恩盆地。这里土壤肥沃,是布列塔尼公爵领的首府所在,地理位置更靠近法国的中心。就这样,半岛与法兰西的政治中心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即便在地图上看,巴黎到雷恩的距离不过300多千米,但地区的多样性至今仍然十分显著。

布列塔尼地处偏远,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有自己独特的文明遗存下来。最早的布列塔尼先民建造了宏伟的巨石阵,以卡纳克的巨石林最为集中,由3 000多块史前布列塔尼凯尔特人居民竖立的石头组成。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石阵,而这些石头均产于本地。对于石阵的起源,至今仍尚无定论。传说中,这些石阵是梅林施展魔法石化的罗马军团。有学者认为它是德鲁伊的杰作,也有人认为这和凯尔特人的天文或地震观测活动有关。

根据形态不同,巨石有不同的名称:Menhir指的是竖立起来的巨石,纵横排列的巨石构成了石阵(alignement)。规模最大的石阵可能包含1 000多块巨石,而前端最大的巨石高可达4米。凯尔特先民也建造了与英国巨石阵类似的“cromlech”,也就是巨石圆形排列的石圈。另外,还有一些遗迹称为支石墓(Dolmen)。它的具体功能存疑,但一般认为这些支石墓的确是坟墓。它们由数块巨大的石头支持着一块“顶石”组成,然后被埋在土堆下。到了农业文明的时代,布列塔尼又出现了新的石造建筑物,称为“石冢”(cairn)。这些石冢占地面积庞大,外观与金字塔有几分神似。其中尤为典型的,是在莫利邦(Morhiban)地区拉尔摩尔-巴登(Larmor-Baden)镇的颇为宏伟的石冢。

3.中央高原

中央高原位于法国中南部,面积约8.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法国本土面积的15%。其最高点在桑西(Puy de Sancy)火山,海拔1 885米。 [6] 中央高原形成于距今5亿年前。法国境内大部分火山都在中央高原,所以说中央高原是火山活动的杰作毫不为过,奥弗涅和沃莱地区都还存在火山口,正因为如此,这里一直都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带。它也是海西运动的产物,主要由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中央高原大致涵盖法国的多尔多涅、夏朗特、维埃纳、安德尔、歇尔和上加隆等省。因其地势较高,中央高原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这里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尤其是中央高原上的一些盆地,有时甚至比高地更冷。不少地方一年有100多天的冰冻。大雪在中央高原也并不罕见。不过,由于长期的西风,冬天中央高原的大雪并不持久,更常见的自然灾害是雪碛(congère),也就是由大风吹成的雪堆,妨碍日常生活。

中央高原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可谓颇为恶劣,所以人口稀少。虽然在农业社会的时代,中央高原的劣势相对还不是那么明显,但在今天,相比领土占比的15%,这块地区的人口占比不足7%。人口超过2万的市镇不多,主要的城市聚居区是圣埃蒂安(Saint-Etienne)、克莱蒙费朗和利莫日。过去,中央高原的人口增长模式,以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为特点,相比其他山区,中央高原向四面八方输送了大批移民。中央高原因其所处的位置和较高的地势将法国分割为多个地区,而贫困让这里的人口不断向四周迁移,反倒成为联系各个地区的特殊纽带。这是一块相对保守也相对受到保护的地带,在历史上也发挥着其天然屏障的作用。百年战争后期,王太子查理退守这块高地,被人笑称“布尔日国王”,展开了一场“绝地反击”。南方和北方的相互影响,也因为这块高原的存在而减缓。

中央高原常以农产品闻名。中央高原西南部今阿韦龙(Aveyron)省,生产一种特别的奶酪:罗克福尔(Roquefort)。罗克福尔奶酪由羊奶制成,通体分布有蓝绿色纹路,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口味,深受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15世纪,查理七世将罗克福尔定为专有产区名。1925年,它正式成为一个法定产区。只有在苏宗尔河畔的罗克福尔的岩洞中发酵成熟的蓝霉干酪才能冠上罗克福尔干酪的名字。干酪必须在苏宗尔河畔罗克福尔村康巴路山上的岩洞经过至少90天的发酵。 saaahOFRAMjC8tc1bKwqjnhDrqvv2vyLeGhTSEx/o2J4FJcq1h9fY3JG90r/h/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