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法国的地理环境

法国自然条件优越,这主要是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说的。法国这片土地气候宜居,处在文明汇聚和流通的要道。因此,就如法兰西的历史不能脱离于欧洲和世界而单独观之,法国的自然环境也奠定了这种国际化的格局,内与外的辩证是法兰西历史的一个基调。

1.法国的地理位置

今天的法国本土南北、东西距离大致相当,均在1 000千米左右。正因为如此,法国人乐于将其国土称为“六边形”(hexagone)。法国本土的纬度大致在北纬42度至51度之间。境内的最高点是阿尔卑斯山脉的勃朗峰,海拔4810.45米,同时也是欧洲的最高峰。

自古典时代起,地理学家就注意到了这块禀赋卓越的土地。它虽然地处大陆,却是南北两大海洋体系的连接处。它就好比一道卡口,可谓重要的交通通道。斯特拉波就曾赞美高卢,称赞其河流联通海洋,也是内海联通大西洋的要冲。 如此重要的位置,可谓大自然的独具匠心。远古以来,这里就是人类交通的必经之路。百万年前,法国土地上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在旧石器时代初期,也就是距今200万年到13.5万年,法国的遗址分布呈较为广泛的状态。就有人定居的地区而言,在北部,有阿布维尔(Abbeville)、圣阿舍尔(Saint-Acheul)、谢勒(Chelles)等遗址。往南,有丰莫尔(Fontmaure)、拉米考克(La Micoque)等遗址。到了比利牛斯山脉,有陶塔维(Tautave)。在普罗旺斯,有雷斯卡勒(L'Escale)、拉瓦罗内(La Vallonnet)等处。在卢瓦尔河上游的索莱阿克,有原始人类在湖边竖起石块的痕迹。70多万年前,雷斯卡勒洞穴坐落于尼斯附近的迪朗斯河谷,里边可能已经有了用火和社会组织的迹象。洞穴中的灰烬层厚度有10多厘米,可见其用火活动的连续性。考古学家对于这些迹象是否表明是有意识的用火活动还存在争议,因此尚难说它是人类掌握用火的最早证据。5万年前,出现了墓葬、献祭和医疗设施。3万年前,文学和艺术初现端倪。

1971年,考古学家在比利牛斯山脉陶塔维发现了一处洞穴。他们在洞穴中发现了古人类化石,经测定距今约有40万到35万年。陶塔维位于法国南部城市佩皮尼昂西北19千米处。当时,在一堆工具和动物遗骸化石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块下颌、一些牙齿、一块髌骨和一些指骨,由此辨认出了“最早的法国人”。经过仔细挖掘,他们在洞穴中发现的遗骨化石140余件,最近发现的一颗人类牙齿经年代测定距今55万余年。 [2] 时间越往后,考古发现的种类就越丰富。在法国西南的朗德(Landes),出土过一个精致的人头像。这个人头像由象牙雕刻而成,高3.65厘米,被称为布拉桑普伊夫人(Dame de Brassempouy)。经测定,这个旧石器时代的现实主义女性人头像距今约2.9万—2.2万年。 而要说最举世闻名的考古发现,当属拉斯科洞穴的壁画。拉斯科洞穴的发现十分偶然。1940年9月12日,蒙蒂尼亚克(Montignac)村庄的18岁青年马塞尔·拉维达(Marcel Ravidat)和几个伙伴发现了洞穴壁画长廊。拉斯科洞穴的壁画以其生动性、独特性和规模而轰动世界。考古学家对于壁画的功能有不同的解读。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绘画表现的是某次狩猎的成果。另一些考古学家则认为,壁画也许并非纯粹为了欣赏,而是有一定的宗教用途。绘画为的是祈求打猎顺利,其最明显的佐证,即部分壁画的层叠绘画次数多于其他位置的壁画——也就是说这个部分的壁画更为灵验。在各种动物,尤其是一些大型动物(如大型猫科动物、牛等)的周围,还能发现一些尖锐的图形。有学者认为,这些图形是武器的象征,当时的人类绘制这些图形,可能是因为害怕这些动物从图画变成真实。

原始人类在法国活动的历史久远且遗迹繁多,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法国处在重要的地理连接处。就法国所处的陆地来讲,其东北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与中欧通连,天然地形成了许多条交通要道——因此,在这个区域从很早就诞生了若干经济、政治中心,许多知名的战场遗址也在此;西南面翻越比利牛斯山脉之后,便是伊比利亚半岛(进而连接北非世界);翻过位于法国东南的阿尔卑斯山脉,则可以到意大利——人类穿越阿尔卑斯的痕迹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河流而言,在法国北部,塞纳河流入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而塞纳河的各条支流经过巴黎深入巴黎盆地腹地。卢瓦尔河平原的居民则可通过卢瓦尔河经南特出海。同样汇入大西洋的还有发源于比利牛斯山脉的加隆河,波尔多是其咽喉。而在所谓的“蓝色海岸”,法国与地中海相接,是它与地中海文明往来的窗口——这些往来又经由罗讷河可以一直延伸到里昂乃至更北。因此,无论是技术还是文化,法国学者普遍认为法国天然受到来自两条路线的影响。一条是从南往北的路线,经过地中海;另一条则是从东边的路线,从巴尔干半岛的北部,沿多瑙河穿过中欧,最终抵达巴黎盆地。在距今1万多年前,农业就是这样以这两条主线为路径传入法国的。也正因为往来的便利,在历史上,凯尔特人(也就是高卢人)、日耳曼人、维京人相继向这块土地移民。

不过,便利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塑造出一个文化高度统一的法兰西,这是因为法兰西版图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人们的饮食起居、工作方式乃至建筑和服饰。这些复杂性我们将留待后文探讨。

2.法国的气候条件

法国整体处于北半球温带偏南部。南北的气温总体差异不大。在南方的尼斯,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而北方城市里尔,年平均气温为10度左右。但是,决定法国各地气候条件的,不仅是纬度,还有具体的地理位置。大西洋对法国的气候有着尤为显著的影响。越往东去,大西洋的影响就越少,越接近于大陆性气候。在北大西洋暖流、地中海和欧亚大陆高压的影响下,法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气候带: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大西洋和西风不断为法国西部运送水汽,这使得法国西部地区极为湿润。在布列塔尼西端的布雷斯特(Brest),一年的降水天数超过了200天。又由于相对远离大陆,法国西部常年处在较为温和的状态。靠近大西洋也意味着多变的天气。和英国一样,在法国西部沿海地区,天气可能一天变换多次;即使是在很小一块地区范围内,也会出现天气差异。从西往东,气候逐步向大陆性气候转变。降雨量减少,冬天和夏天的温差增大。在法国东南,尤其是普罗旺斯地区,盛行的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的典型特征。夏季,地中海气候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则是大西洋吹来的西风发挥影响。在法国,地中海气候带一直沿着罗讷河往北延伸(至蒙特利马)。地中海气候造就了法国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著名的好天气,也因此造就了许多度假胜地。在朗格多克-鲁西永地区,一年当中有超过300多天的晴天,导致年降水量甚至可能不足500毫米。正因为降水量低,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系统;生产方式也影响了南方的社会组织形态。在法国的东部,与德国接壤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已基本属于大陆性气候。这里距离海洋较远,所以西风的影响也变得微弱。在斯特拉斯堡,每个月的降水日数较为平均,虽然夏季雨水更多,但整体上降水量有限。气候上,法国东部与德国接近,属于大陆性气候。至于从西部过渡到东部的中间地带,气候也带有过渡的特征。类似的,朗格多克的西部是西南海洋气候到地中海气候的过渡带。气候影响着植被和农业,南北之分也因为气候不同而凸显。葡萄、橄榄等等作物往往只能在偏南方的地带生长。唯一的例外是小麦,它能够适应法国各地的气候。

勒华·拉杜里(Le Roy Ladurie)等学者根据阿尔卑斯山冰川的海拔高度以及勃艮第地区的葡萄收获情况,测算了13世纪到今天的气候变化。 13世纪是小冰期开始的时代,气候变冷,农业收成变差,中世纪最美好的一段时间结束。随之而来的是黑死病和饥荒。百年战争结束,经过一段相对温和的时期后,16世纪中后期又出现了几次极端气候,小冰期的影响不断强化。到了1644年,夏莫尼克斯(Chamonix)的冰川海拔达到历史性低位,而此后的寒冷天气造成了1693—1694年的大饥荒。法国大革命之前虽然没有显著的气候危机,但在一些重大事件(如大革命爆发和罗伯斯比尔下台等)之前,都会有如气候干旱等影响粮食收成的因素在推动。

虽然并不总是风调雨顺,但历史上的法国人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所居住的土地十分宜居,这让他们倍感自豪。从中世纪起,法国人就认为自己国家的空气是最为清新的,气候也最为宜居、有利健康。法国16世纪著名诗人皮埃尔·德·龙沙(Pierre de Ronsard)曾这样歌颂法国的气候条件:

……无需航行别处,这里便出产

各种商品,谷物、葡萄酒、森林和草场:

太强的热浪不会袭击我们这地方,

也不会有太强的寒潮,摧残一切的狂风,

这里人们无需畏惧毒龙瞬间抖落的鳞片,

没有寸草不生的峭壁,和荒芜无用的沙地。

3.法国的自然资源

相比其他西欧国家,法国的领土相对辽阔,其自然资源的种类也相对丰富。在农耕时代,法国拥有各种种类的作物,动植物资源也能够满足人类活动的众多需要。从远古一直到近代早期,动植物、石料、水力、树木和矿石可谓是用途最广的自然资源。而步入工业化时代,各类矿藏和化石能源得到广泛开采和利用。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法国的土壤大部分属于棕壤(sols bruns)或者钙质土壤(sols calcaires),是落叶森林在温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这些土壤大多比较肥沃,适于农耕。在邻近地中海的区域,土壤是红色的地中海土壤。法国的土壤普遍偏弱酸性。布列塔尼半岛、阿基坦沿海地区、中央高原西部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有强酸性土壤。东南的土壤较为特殊,如普罗旺斯以pH值在7.5—8.5的碱性土壤为主。根据石灰岩土和黏土土质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选择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石灰岩土是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共同作用的产物。所以,石灰岩土壤土层较薄,岩石碎屑多,富含钙质。石灰岩土排水性佳,能够迅速排走多余的雨水,因此是种植葡萄的理想土壤。法国诸多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如香槟、勃艮第、卢瓦尔河谷、罗讷河谷和波尔多都有石灰岩土广泛分布。相比之下,黏土的颗粒细,透水性弱,毛细作用大。因为土壤的因素,在一些地方,农产品富足;另一些地方,向来都需要定期外出务工。

远古时代,法国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在北部,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橡树、栗子树、松树、山毛榉。在高卢-罗马时代,有了所谓的“野地”的说法。荒芜而没有开发的土地,都能称为野地(saltus)——包括荒地、森林、沼泽等等。在人们的观念里,这些地带荆棘丛生,野兽横行,不可轻易踏入。有人类开发和聚居的“耕地”(ager)则象征着文明与安全。从远古时代一直到近代,未有开发的森林是狼的乐园。有时它们还会侵入农田,破坏庄稼乃至袭击人类。除了狼,常见的野兽还有鹿、野猪等。罗马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森林可谓高卢的标志性风景。从布拉邦(Brabant)到阿图瓦,从阿登到孚日高原,巴黎盆地周边,阿基坦和朗格多克之间(加隆河中游),拉昂、苏瓦松的森林,下诺曼底、中央高原等处的森林都未有开发。稠密的森林成了不同地区、政权的自然分界线。

出现于12世纪的中世纪法语文学作品《列那狐传奇》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也许也是对当时人所处自然环境的展现。出现过的野生动物有狮子、狼、鹿、野猪、獾、狐狸、棕熊、猴子等等。在中世纪中后期,王权和领主权力的兴盛使得自然资源的利用有了集中化的管理。尤其是森林,一直以来都是王公贵族的禁脔,其开发受到严格控制。在14世纪,勃艮第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受到高度监控,为的是最好地满足公爵需要。 管控森林资源也意味着野生动物难以治理,因此时常能见到民众动议,要求治理狼害。自然,为了谋生,违反禁令的偷猎也是较为普遍的。

森林除了提供木材,也意味着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供利用。这些植物资源也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动力源。例如,欧马桑(Coriaria myrtifolia)是一种法国南方盛产的野生植物。由于它是制作皮革的重要原料,所以在法国南方自13世纪起便开始有了相应的贸易活动。不过,在前工业时代,森林的功能,除了提供肉类、食物,主要是提供燃料和建筑材料。法国各地的树木种类也因为气候原因而不尽相同。中央高原的石灰石地貌上,生长着金雀花、灌木、薰衣草和桧树。同样,地中海气候带的植被别具一格。由于夏季炎热干燥,阔叶树很难存活,所以常见的都是较为耐旱的植物,如冬青栎、栓皮栎、薰衣草、松树和各类灌木等。在工业革命时代,法国的森林一度遭到过度开发。随后,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森林面积在不断扩大。根据法国国家地理和森林信息研究所的调查,2017年,法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1%。森林占地面积仅次于农业用地。 森林的逐年递增得益于法国国内强劲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政策实践。

前工业时代,矿山开采也是自然资源利用的重要形式。在上古,高卢的先民就开采了矿石。其中,锡是一种重要矿产。锡不仅可以制作器皿,也是制作青铜器的必备原料。从西班牙加利西亚到法国布列塔尼再到英国康沃尔一带是富含锡矿的地区。今天的布列塔尼已经不再产锡,但在遥远的古代,锡让法国与世界往来。 洛林、诺曼底以及安茹-布列塔尼交界处有铁矿。白银作为货币金属,在古罗马和中世纪法国均有开采。秃头查理在862年的敕令中规定了10个铸币工坊,其中包括普瓦图地区的梅勒(Melle),这是加洛林时代的银矿开采中心,其银币流通广泛且留存至今。在商品经济日臻繁荣和发达的中世纪盛期,法国南方是银的主要产地。不过,到了15世纪末,洛林地区和德国的采矿业走向繁荣,这使得法国各地的开采活动减缓,有的甚至不再活动。 [3] 同时,地理大发现很快就会将新大陆的矿产源源不断运回欧洲。

到了工业时代,自然资源的定义扩展了。法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简而言之,可谓种类多样但往往储量有限。除了工业时代具有标志性的煤炭资源外,法国的自然资源主要有铁矿石、硫磺、铁矾土、锌、铀、锑等。其中,中央高原有储量丰富的铀,而阿基坦地区的硫磺较为丰富。一度,法国北部和洛林的工业区颇负盛名,这两个地方均藏有丰富的煤炭。19世纪20年代,法国北部以里尔为中心,曾是拉动法国经济发展的马车。不过,由于产量低下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北部加来海峡大区的煤炭在1990年以后停产(2012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洛林拉乌弗(La Houve)煤矿关停,这是法国最后一座煤矿,它的关停标志着法国采煤业成为历史。法国的煤炭品质并不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鲜有竞争力。法国的煤炭曾长期处于过度利用的状态,这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和生态污染。法国西南部拉克(Lacq)地区一度探明有天然气(1957),但很快开采耗竭。目前,法国的天然气基本依赖进口。

法国有大约一半的边界由海洋划定,也就使得渔业资源较为丰富。常年带来西风的大西洋暖流从墨西哥湾出发,一路往东北方向流动,直至北极地带。暖流带来温暖的水汽,也使得大西洋海岸有丰富的鱼类。相比之下,地中海海岸的渔业就相形见绌了。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风能、水力和太阳能也成为重要的资源。法国风力资源的开发潜力据估计在欧盟排行第二。在欧盟再生能源指令的补贴和推动下,法国各地建立起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在近十年间,相关发电量呈数倍增长的态势,且占世界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4%以上。 oJuQvzl+q5/cZE5UGeuvU8qXXwx+iXl/bNPqScX58kzMJD7EMqYApChKNaUVWI3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