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天的法国本土版图观之,法国地处欧洲大陆收窄处。它是狭义上的西欧国家的核心成员,东临中欧,南接南欧,是交通要地,地理位置优越。今天的法国本土面积约为54.9万平方千米,远大于德国(35.76万平方千米)、英国(24.36万平方千米),略大于西班牙(50.6万平方千米)
[1]
。法国气候温和,河网密布,土地大多适于耕作。早在100万年前,上卢瓦尔的索莱阿克(Soleihac)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70万年前,尼斯(Nice)和迪朗斯(Durance)的河谷中就可能有了用火的迹象。1960年代,在法国南部东比利牛斯省小镇陶塔维的阿拉戈洞穴中,发现了距今约45万年的原始人类遗骸化石。著名的拉斯科洞穴(距今约1.5万年)更是留下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壁画。从古至今,人们在这片天赋优渥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中世纪,法国人就为自己所生活的空间和风土感到自豪。他们相信,法国的自然环境最为宜居,空气最为清新。
在一战前夜,拉维斯主持编写的《法国史》当中,负责撰写法国地理的维达尔·白兰士(Vidal de la Blache)则认为,法国这片土壤的一大特点是能吸纳自己内部的移民,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实现人员的相互往来。
18世纪前,法国一直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被英国、德国和俄罗斯超越。
法国的自然条件以其多样性著称。正如布罗代尔所言:“多样性就是法兰西。”
虽然从大的结构上看,法国的地理形势呈西低东高的特点,平原和高地泾渭分明,但是,在具体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之下,每一个区块的划分都显得武断,因为每一个区块内部甚至都不具备充分的同质性。不过,即使多样性是法兰西这片土壤上的根本现实,我们今天看到的仍是一个富有内聚力而统一的法兰西。这个法兰西是数千年人类活动的结果,经历了无数次历史沿革。正如布罗代尔所说,地理是“重新理解、重新衡量、重新阐明法国的过去的一种方式”
。地理环境因素为诸多历史发展奠定了深层结构。历史上的法国人,如何借助于自然环境所赋予他们的种种条件,构造了一个统一的法兰西?法兰西的“天赋异禀”,造就了怎样的历史结构?今天的法兰西又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本章要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