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罗马征服高卢的历程,我们最为熟知的史料当数《高卢战记》。考虑到高卢的人口和地理范围,凯撒征服高卢诚可谓神速。然而,凯撒的这部日记难免有夸大自己武功之嫌。如今的历史学家已经抛弃了以往从单纯的个人或者战争的角度,而更乐于考察罗马成功征服并统治高卢的结构性因素,这些因素有经济上的也有政治上和文化上的。
为什么高卢征服能进展如此迅速?前面已经提到高卢和罗马文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交流,罗马商人更是掌控着高卢的贸易。虽然在公元前1世纪到征服的60多年间,高卢一度分割成罗马统治的山外高卢省和其他地区,但这些不受罗马直接控制的地区也有活跃的贸易往来。
罗马人在征服高卢之前,就可能已经主导了高卢的贸易。西塞罗在《为封忒尤斯辩护》(Pro Fonteio)中写道:“高卢已经满是罗马商人……高卢人做生意总是要经过罗马公民。”
高卢向意大利进口了大量瓷器,对于这一点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佐证,不过,其他基本的商品,如原材料、矿产和农产品,我们所知甚少。罗马向高卢的商业渗透显然有助于破坏高卢内部的团结,制造出不同的利益团体,也为罗马找到了盟友。
高卢的货币经济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亦效法罗马。高卢并非没有货币经济。在高卢,货币铸造最早可能在公元前300年就出现了。而到了公元前100年,高卢基本融入了地中海的货币圈,他们改变了自己货币的重量、成色和金属成分,将自己的货币铸造成了罗马的式样,与罗马的第纳尔对接。所以,在征服以前,很多高卢部落就已经与意大利和山外行省有了近似的经贸体系。
征服能够维持也有政治上的重要原因。不过在这个方面,凯撒并不愿意多谈,而更希望将自己的战争说得更伟大一些。高卢人能够较为顺利地服从罗马统治,很大原因也在于其自身的政治考量。因为只有罗马可以给高卢带来和平,而和平才能抵御日耳曼人的威胁。另外,就政治制度方面而言,在征服之前,高卢已经出现了一些贵族寡头统治,他们效法罗马政治和城市文明。最著名的当数罗讷河上游的爱杜伊人,他们的德鲁伊德狄维契阿古斯就深受地中海文化的影响,曾于公元前61年到罗马西塞罗的府邸做客。不过,这些影响大多在南方。对于北方而言,罗马的影响没有那么深刻。凯撒就曾发现,“所有这些人中,最勇悍的是比尔及人,因为他们离开行省的文明和教化最远,并且也是商贩们往来最少、那些使人萎靡不振的东西输入也最少的地方。”
地中海文明对于高卢的长期影响也不容忽视。马赛对于高卢有十分广泛的文化影响。用希腊语记录的高卢语铭文,就最早出现于罗讷河的中下游。凯撒则认为,希腊语字母的影响还触及高卢腹地。
斯特拉波在《地理学》(IV,1,5)中更曾有云:马赛是野蛮人的学校,让高卢人亲近希腊。
如前所述,凯尔特人在扩张期间,一度对罗马构成了巨大威胁。公元前387年的耻辱深深镌刻在罗马人心中。不过,这次失败并没有把罗马人击垮。面对威胁,他们重振旗鼓,励精图治,于公元前2世纪开始向高卢扩张。在皇帝奥古斯都登基之前的两个世纪里,罗马人发动了一系列征服战争,让高卢南部走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在此期间,罗马人相继征服了意大利北部,经历了第二次布匿战争,随后罗马军团出征山外高卢。
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先后征服巴尔干半岛、西班牙的一部分,并染指高卢人居住的地区。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不久,罗马为了扩大公民的土地,缓和内部人口压力,借口高卢部落帮助汉尼拔对抗罗马,出兵征服山南高卢,并建立了大量殖民地。公元前125年,执政官弗拉古斯(Fulvius Flaccus)在马赛的请求之下,第一次率军穿越阿尔卑斯山开始远征(Florus,I,37,3 :prima trans Alpes arma)。此后又经过几十年时断时续的战争,于公元前 121年征服阿洛布罗基斯族,占领了高卢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在那里建立了纳尔榜高卢行省,确立了罗马对山北高卢的部分统治。从公元前113年到102年,数位执政官均率军前往法国南方对抗入侵的辛布里人(Cimbres)和条顿人。马略则于102年在埃克斯附近取得胜利(Plutarque,Marius)。马略在此期间还命部队开凿了将罗讷河与地中海连接起来的运河(fossae marianae)。在公元前60年左右,山内和山外高卢正式成为执政官行省。
征服山南高卢和纳尔榜高卢后,罗马对高卢人的语言、习惯、文化开始有了深入了解;军队中开始吸收高卢人,还控制了高卢地区与其他地区间联系的交通要道,为凯撒的大规模征服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60年,庞培、克拉苏和凯撒结成“前三头同盟”,订立了瓜分罗马权力的秘密协定。三人都想得到最高统治权,凯撒虽有平民的支持,但是战功比不上庞培、财富不敌克拉苏。要具备这三项条件,征服战争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途径。凯撒看到了征服高卢的可能性,在执政官任期届满之后(公元前 59年),争取到高卢总督的职位,准备对高卢进行征服。从公元前58年就任到公元前49年初离任,凯撒当了9年的高卢总督。9年期间,他率领罗马大军转战高卢全境,进行了数十次战役;“总共跟四百万以上的蛮族人打过仗。这些人数中,有俘虏一百万人,在战争中被杀死的人数同样多。他们征服了四百个部落和八百多个市镇。”
不但把整个高卢都纳入了罗马的版图,并且越过莱茵河与日耳曼人作战,跨过海洋征服不列颠,可谓战功赫赫。
公元前58 年,厄尔维几人迫于日耳曼部落的压力,举族西迁。凯撒借口保障行省的安全,对他们发起进攻,并在阿拉河流域打败他们,征服高卢之战由此开始。征服厄尔维几人之后,凯撒又打败阿里奥维斯特率领的日耳曼人一部,从此控制了克勒提卡中部和东部。公元前57 年,凯撒听说整个比尔及在结成同盟,反对罗马,于是率领军团进攻比尔及。经过一系列战役,征服了比尔及全境。公元前 56 年,凯撒向西部沿海进军,打败文内几人,征服克勒提卡西部;同时,还派副将征服了阿奎丹尼亚。至此,长发高卢三部全部处于罗马军队控制之下。公元前 55年,凯撒在莫塞河与莱茵河之间打败日耳曼两个部族,越过莱茵河向日耳曼人示威,并第一次远征不列颠。公元前 54 年,凯撒第二次远征不列颠,迫使不列颠一些部族臣服;同年,高卢人民举行反罗马起义。公元前 53年,凯撒到处镇压起义,并再次越过莱茵河对支持高卢起义的日耳曼人进行征服。公元前 52 年,由于凯撒决定在全行省进行征兵,使得高卢人想要摆脱罗马的控制,由此引发了影响深远的高卢人民大起义。罗马与起义军经过多次激战,最终打败高卢军主力,镇压了起义。公元前51年到前50年,凯撒在长发高卢四处掠夺,获取大量战利品,巩固了对高卢的统治,凯撒对高卢的征服战争就此结束。
在众多战役中,公元前52年的阿莱西亚(Alesia,今第戎以北)之围也许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颇具传奇色彩。
反对凯撒的高卢部落团结在了阿维尔尼贵族维钦托利旗下。事实上,将松散而各自独立的高卢部落联合起来,应该归功于维钦托利的个人魅力。在新堡(Noviodunum,位于今卢瓦尔与谢尔省)与罗马军队正面交锋失利之后,维钦托利改变了策略,开展了类似于游击战的战略,对凯撒军队多加骚扰,破坏其供给。罗马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无处发力,面临着崩溃的风险。凯撒于是放手一搏,率领不足5万的军团士兵和若干辅助军团,在阿莱西亚包围了维钦托利所率领的8万士兵和1 500骑兵。维钦托利派出骑兵突围向高卢各地求援,凯撒则在阿莱西亚城外修筑了防御工事,等待高卢人的内外夹击。高卢人在援军(据称有25万士兵和8 000骑兵)到来之后发动了攻势。战事十分胶着惨烈,高卢人一度占了上风,凯撒都不得不亲自率领卫队发动反击。但是,凯撒的日耳曼骑兵迂回包抄成功,最终逆转了战局。虽然维钦托利的反抗最终失败了,但他在日后会被视为法国的民族英雄,是受不少法国人喜爱的悲剧性历史人物。
在对高卢进行战争的过程中,凯撒几次召开全高卢的大会
;主持高卢的巡回审判,轮流到各区的首府去主持审判、接受请愿,处理税收和征兵等事务上的纠纷
;还经常把高卢各邦的首领召集到他的军队中来开会
;并把自己的军队派到分散在高卢各邦的冬令营中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对高卢的控制和管理。
在征服高卢的战争结束后,“整个高卢,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塞文山和莱茵河、罗讷河为界,周围约 3200罗马里范围地方,除了同盟者和曾经给了他(指凯撒——作者)很大帮助的城市外——都被他并成一个行省,并被规定每年向他上缴税金 400万塞斯特尔提乌斯。”
凯撒为了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他在行省为自己的老兵建立了许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成为高卢行省接受罗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的前沿。高卢各族以前都只是罗马人的盟友,“如今则开始置身于库里亚之下”
。为了拉拢行省的上层贵族,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凯撒开始大规模地把公民权授予行省人民。“特兰斯帕达努斯高卢和某些西班牙的城市获得了充分的罗马公民权。纳尔波高卢、西班牙、西西里和阿非利加的许多城市则获得了拉丁权。”
此外,凯撒还“允许已经取得公民权的非罗马人和某些半开化的高卢人进入元老院”
,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在行省的税收方面,凯撒也进行了改革,“包税人不能再进行直接税的征收,而是在凯撒的代理人——他的被释奴隶和奴隶——的监督之下交给公社了”
;“赞成每年支付固定税款代替农业税,以保护行省居民。”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凯撒提高了行省的地位,加强了罗马对高卢的统治,也促进了高卢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在公元前1世纪,希腊人和罗马人越发清楚地认识到高卢的战略意义。斯特拉波在《地理学》中对高卢的表述相当细致:“整个国度盛产小麦、栗、橡实和各种牲口。那里的土地没有一块是闲置的,除非是在作物不能生长的沼泽或者森林。但是,即便在那些地方,由于人口繁盛而非他们的智慧,也都住着人。他们的女人多产而且是很好的哺育者,而男人不仅是农夫,更是战士。”
西西里的迪奥多罗斯(Diodorus Sicilus)讲到高卢丰富的矿产资源:“高卢有丰富的黄金:这是大自然给高卢居民的馈赠,让他们不需要多费力气就能取得。河流在高卢蜿蜒曲折,冲击其流经的山地,大块土壤就落到了水中,使其里面充满了金沙。有人专门采集这些残土。他们碾碎这些土块,寻找里面宝贵的黄金;随后,通过冲洗系统,他们分离掉天然附着着的土壤成分,将剩余的金属放入熔炉。他们用这种方法积累了大量黄金,肆意地用在自己的装饰上。”
他的说法也得到了斯特拉波的佐证:“不用挖掘太深,就能发现满手都是黄金的碎屑。有时候,这些碎屑只需要轻微的提炼,而剩下的矿物就会以片状或者块状出现,它们也无须多做加工。”
因此,在希腊和罗马的游客看来,高卢是一块物产丰饶、人口稠密、矿产丰富的土地。无论是斯特拉波还是游历过高卢的哲学家波希多尼,他们都认为罗马应该重视这块广阔的土地。斯特拉波意识到,高卢是食物的重要来源地,所以在日耳曼人可能入侵高卢之际,他呼吁不要让高卢被日耳曼蛮族占领。波希多尼对于高卢则表达了其老师波利比乌斯对于希腊的看法:罗马应该去主宰他们的命运。他也觉察到,这个“流动的文明”正在走向消亡。虽然如此,这个国度是一个成熟可摘的果实,有着近乎无限的市场,而且还有补给和食物无穷无尽的供给。这个果实断然不能落入日耳曼蛮族之手。
高卢的战略意义在凯撒征服期间就已经凸显。高卢对于凯撒的征服活动至关重要。虽然凯撒最初对于高卢人的忠诚有所顾虑(《高卢战记》1,6:“他们认为那些新被罗马人征服的阿洛布罗基斯人,对罗马人还不一定太有好感,也许可以说服他们借一条路给自己通过他们的领土,不然就用武力强迫他们这样做。”),但还是在那里招兵买马。无论是赫尔维西亚人、阿洛布罗基斯还是其他部族,都在凯撒的统率之下,积极地对抗维钦托利的联军。(《高卢战记》7,65:“厄尔维人自告奋勇地跟他们的邻人作战,却被击败了。这个邦的首领卡布勒斯的儿子该犹斯·瓦雷留斯·堂诺道勒斯,跟别的一些人都战死,被迫撤进自己的要塞和城堡。阿洛布罗基斯沿着罗唐纳斯河络绎不绝地布置下大量哨岗,极小心、极辛劳地保卫着自己的边界。”)
征服之后的高卢很快就成了罗马的军营和粮仓。新征服的高卢人口据估算在1 200万—1 300万左右,占到了整个罗马帝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过,凯撒征服高卢仅仅花了8年时间,相比之下,伊比利亚的征服持续了150年,而那里的人口最多不过高卢的三分之一。高卢的人口基础为日后法国在西欧的强大埋下了伏笔,也让法国在18世纪以前一直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度。凯撒征服统一了高卢,也为日后的法兰西版图奠定了基础。甚至可以说,是罗马征服创造了“高卢民族”。原本,高卢部落之间联系松散,不受统一的中央权力管束,更没有共同体意识。而罗马人希望将疆界维持在莱茵河,防止日耳曼人的入侵,防卫的需要使得必须统一调度和管理高卢地区。这在现实上统一了所有高卢人部落,让“高卢”这个名称有了更为切实的政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