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MI-CBT的整合取向

开发MI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当事人初始的改变动机;而MI针对落实改变及维持改变的方法,也是在近几年才有了一些具体的阐述(Miller & Rollnick,2012)。威廉·R. 米勒与斯蒂芬·罗尼克(Stephen Rollnick)指出(2002),初始的改变动机一旦建立起来,或许就要转向更偏行动取向的治疗方法(如CBT)了。因此,MI所启动的行为改变,再结合更偏行动取向的治疗干预后,可以获得增强。因为动机在落实改变以及维持改变期间,无论是强度的起伏还是方向上的摇摆,仍然都不稳定。所以,整合MI与CBT可以创造出一种更加有效的行为治疗,其效果优于二者中任何的单一运用。

亨尼·A. 韦斯特拉(Henny A. Westra)与哈尔·阿科维茨(Hal Arkowitz)探讨了MI与CBT结合的几种方式。其一,可先将MI作为短程的铺垫式治疗,用来培养当事人参与后续多次会谈干预的动机;其二,在CBT的治疗过程中,当当事人出现不和谐或矛盾心态时,使用MI来处理;其三,可将MI作为一种整合性的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其他的干预方法,如CBT的方法。本书将基于威廉·R. 米勒与斯蒂芬·罗尼克的理念(2012),对上述三种方式皆予以展开,并应用在不同的行为及问题领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也可以作为一部开端性的、基于MI及CBT双核来运行各类改变历程的、跨诊断的治疗方案来使用。我们的写作,依托于MI及CBT整合领域日益丰富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资料(也包括我们自己目前的工作),并会着重在实现这一整合式治疗的临床技巧上。

整合MI与CBT可以创造出一种更加有效的行为治疗,其效果优于二者中任何的单一运用。

我们也尝试谈一谈,MI-CBT在整合上的可行性、在应用上的便捷性,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分歧与矛盾(如图1–1所示)。

图1–1 MI-CBT的整合

特雷莎·B. 莫耶斯(Theresa B. Moyers)和乔恩·霍克(Jon Houck)评议了(2011)一个以MI作为整合性框架来运用CBT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Anton et al.,2006),并指出:“MI与CBT并非总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金玉姻缘。有时,这二者也会彼此矛盾、相互对立,所以从业者在这种时候就必须择取其一,作为主要的方法了。”对此,本书之意不在于选边站、更倾向谁,而是希望能给读者列举出一些选项以供参考。这些内容会在第2章至第8章每章末尾的“MI-CBT的两难情境”中予以讨论。 zlUrIm69Mn7O78UVT3Cl+l1MzZhw//KNkemiX3IQi2dr7I20LKsJqo3iOOlmQA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