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何选CBT

CBT聚焦于改变适应不良的想法与行为,因为正是它们在维持着症状,干扰着功能(Beck,2011)。CBT的一些方法不但是应用最广泛的循证治疗成分,而且这些成分的共性也体现在针对各种障碍的干预中,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或多动障碍(ADHD)以及肥胖症(Tolin,2010)。但是,CBT之于当事人而言也并非易事,而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因为CBT需要在会谈中做练习,还要完成会谈以外的“家庭作业”,这些方方面面的改变,可能都是当事人在过往难以掌握、不堪胜任的。所以,一些专家(Driessen & Hollon,2011)指出,MI通过培养当事人“去完成艰辛工作”的内部动机,同时帮助从业者免于“扮黑脸”的做法,可以让CBT更为有效地发挥出作用。

诚然,CBT具备了一些最为有力的支持证据(Hofmann,Asnaani,Vonk,Sawyer,& Fang,2012),但很多当事人对于治疗无应答、对于治疗任务不依从、过早地中断治疗,或者在初始改变之后却维持不住,这些也都是不争的事实(LeBeau,Davies,Culver,& Craske,2013;Naar-King,Earnshaw,& Breckon,2013)。CBT和MI领域的专家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至少是一部分原因):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并没有很细化地说明要怎样去支持咨访关系,以及怎样具体地协助从业者加强当事人的改变动机,而且无论是在治疗开始还是在治疗过程中都一样语焉不详(Driessen & Hollon,2011;Miller & Moyers,2015)。所以,整合MI与CBT或许既可以提升初始的治疗应答率,也可以促进治疗完成后的疗效/改变维持。MI能让CBT更为有效地发挥出作用! fG026Matz3LmT0LbCDa4ZQjXx+STK695lcqyzTpr1yzhq3g9k0KfW2lJt82Ra8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