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唤出过程

当改变的焦点/目标确定之后,MI的工作重心就转向“要唤出当事人对于改变的内部动机”了。我们使用开放式问题和反映性倾听,来引出并强化“改变语句”,即当事人讲出的倾向/支持改变的,或者是反对维持现有行为的话语。这些话语体现着改变的愿望(desire)、能力(ability)、理由(reason)或需要(need),而最强、最有力的改变语句还会包含决心/承诺(commitment) 性质的语言,如“我准备好了……”以及“我会去做……”。在治疗的初始阶段,从业者会基于所聚焦的目标行为来引出并强化相应的改变语句,同时,我们还务必就“参加CBT的会谈”来引出并强化当事人的改变语句。本章后面的练习2–1,也安排了相应的练习素材,请大家尝试做一做。

MI的工作重心就转向“要唤出当事人对于改变的内部动机”了。

引出并强化关于目标行为的改变语句

我们在导进和聚焦过程中,就应该始终留意着当事人说出的改变语句。然后,我们通过反映性倾听来回应,或者请当事人再详细展开这句话,从而强化了这句改变语句。

玛丽14 岁,非裔美国女孩,罹患原发性肥胖症(非继发于其他躯体疾病)。她跟妈妈和两个弟弟一起生活。妈妈给玛丽报名了减肥课程。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对话,虽然玛丽的话语中体现着矛盾心态,但从业者依然从中听出并强化了她关于“减肥”的改变语句。

玛丽: 我妈一直唠叨我,她是觉得不难,但这哪有那么简单啊。她要是能少说几句,我也许能做得更好,[改变的能力]不过我们俩老是吵啊吵的,倒让我更想吃东西了。

从业者: 你可以更好地依照饮食计划进行,假如你跟妈妈不再吵架的话。[反映能力]

玛丽: 对,她天天数落我吃东西的事。说得我都不想再费这个劲儿了,但我又特想在夏天之前能减点儿体重。[改变的愿望]

从业者: 请再讲讲,为什么你希望在夏天前减重呢?[开放式问题,请当事人详细展开改变语句]

玛丽: 夏天天热,大家出来玩都穿短裤和 T 恤,所以我都不想出门了,我不想让人看见自己这一身的肥肉。[改变的理由]

从业者: 所以你想减肥,你希望自己可以出门,跟你的伙伴们在一起。[反映改变的理由]这种更自信、更放松的体验是怎样的呢?[开放式问题,请当事人详细展开改变语句]

玛丽: 呃……这我想象不出来,因为我从来都没体验过这种感觉,我一般也不在意这些。我朋友挺多的。但我需要减肥,至少在夏天,如果希望感觉好一些的话。[改变的需要]

有时,从业者只靠反映和(请当事人)详细展开就可以引出更多的改变语句,会谈也就从“导进”和“聚焦”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唤出”过程了。但我们同样会遇到没那么顺利、通过反映和详细展开引不出来的情况。所以,如果谈话不能自然而然地朝着改变语句发展,那么从业者就可以使用开放式问题来协助引出改变语句。当然,如前所述,我们要对当事人的回答做反映,并适时地请他们做更深入、更详细的展开。

针对改变语句发问,可能是最为直接的引出方式了,如“假如你决心改变了,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你想要降低自己血液中的病毒数量”“假如你能更有精力的话,情况会有怎样的改观呢”。我们也可基于对当事人的了解,灵活地组织语言,提出更贴合当事人的问题。例如,从业者可以跟玛丽说:“你之前提到,跟妈妈吵架后自己往往吃得更多。你觉得这里有哪些环节需要做调整呢?”

如果当事人觉察不到改变的需要,那么从业者可以询问他们:“你生活中重要的人是怎么看/说这个问题的?”当然,从业者也会接着强调自己更看重当事人本人的想法,而不是别人讲给当事人的这些内容:“大家全都在跟你讲‘你需要改变’,你自己怎么看呢?你觉得现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还可以更好呢?”

如果针对改变语句的直接发问效果有限,或者此刻当事人还特别地矛盾,像这样直接就去问改变语句可能过于生硬了。那么,还有另外几类问题是从业者可以询问的,会有助于引出改变语句。如想象式问题(imagining questions),从业者可以请当事人展望未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做出了改变,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也可以请他们回顾过去,当自己的生活还没有被目标行为干扰时,那时是怎样的情况。这类问题还可以有一种变式,即询问极致的情况:“假如你继续喝酒的话,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什么样的?”以及“假如你决心每天都按医嘱服药,最好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

价值观探索类的问题,可有助于在当事人看重的事物/目标与其现有的行为之间建立差距。其实,通过之前的反映性倾听,对于当事人看重什么、珍视什么,从业者可能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所以在提问这类问题时,自然也是有些方向的。

尤金23 岁,男性,拉丁裔美国人,他在一年前确诊为 HIV 感染。尤金觉得,是那个比自己大 10 岁、现在已经进了监狱的前伴侣传染给他的。当父母发现尤金是性少数群体后,就把他撵出了家门,那时他才刚刚高中毕业。现在,尤金跟姑妈住在一起。最近,他也把自己确诊 HIV 感染的事告诉了姑妈。目前,尤金在一家快餐店打工,同时也在社区大学学习烹饪课程。尤金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开始于九个月前,但从上个月就陷入了停滞:他不来就医,药也吃没了。

从业者询问了价值观探索类的问题:“ 保持独立性是你看重的,这对你非常重要。我想知道,照顾好自己的健康,会如何帮助你更好地保持独立性呢?”尤金可能会说:“如果我病倒了,那就更得麻烦别人来照顾我了。”

如果是前文提到的卡尔,那么从业者可以跟他说:“缓刑中的监管流程,其实已经影响到你的独立性了。那在喝酒上做出一些改变,对于你重新获得这种独立性或许会有哪些帮助呢?”从业者对西莉亚,则可以说:“你非常看重自己的婚姻。那改善情绪,对于你改善婚姻关系,可能会有哪些帮助呢?”我们还可以与当事人探讨,如何以一种不破坏其价值观的方式来做改变。例如,玛丽很看重跟朋友们一起玩,一起开开心心的,假如减肥课程要求她必须吃的和别人不一样,有可能就破坏了玛丽所看重的事物(价值观)。所以,询问玛丽可以如何安排减肥计划,以顺应她所看重的事情,这有助于引出改变语句:“我在想,有没有一种饮食方案,是能让你跟朋友们出去玩,也能一起去餐馆的。”玛丽可能回应说:“假如只要求我少吃点我爱吃的,或者是在菜单里挑点健康的食物,那我敢说,这样的方案我肯定会执行得更好。”

最后,询问一个人的优势强项可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并引出能力方面的改变语句。从业者可以鼓励当事人讲述,之前成功做出改变的经历与故事,不管内容是直接关乎目标行为的改变,还是其他方面的、艰辛或不容易的改变。同样,我们还可以询问当事人之前成功实现的目标、个人的优点强项,或者是他们可获得的、有助于应对挑战的社会支持,如询问“那时是谁帮助了你”“你当时是怎么做的,把那件事干成了”。

引出并强化关于“参加会谈”的改变语句

在单纯的MI取向中,我们只需引出并强化关于“目标行为”的改变语句,但在MI-CBT整合取向中,从业者就需要引出并强化关于“持续参加会谈(以及之后完成治疗任务)”的改变语句了。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前文提到的方法,同时聚焦于“参加会谈”而非其他的目标行为上。例如询问:

·“你出于哪些考虑,觉得自己需要来这里咨询”;

·“来这里参加咨询会谈,对于你实现自己的目标——更加地独立——可能有哪些帮助呢”;

·“来这里参加会谈,对于你实现自己的目标——希望改善婚姻关系——可能有哪些帮助呢”。

另外,还有一项工作也是CBT的核心成分之一,即从业者提供咨询/治疗的原理,基于CBT模型来探讨目标问题的发生、发展及维持,并对干预方法做出解释。当事人对咨询/治疗原理的接受情况,可稳定地预测干预的效果(Addis & Carpenter,2000)。

在CBT取向中,从业者向当事人提供干预工作的原理时,会讲类似下面这样一段话:

咱们会用到一种方法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这个方法叫“认知行为疗法”或简称 CBT。 它的基本原理是:我们怎么想会影响我们的心情感受,还有我们的行为。所以,咱们每周都会见一次,一起找找那些引发你特定想法的情境,然后再探讨如何管理这些想法,从而改变心情与行为。我这样说,你可以理解吗?咱们可以这样做吗?

在MI-CBT整合取向中,从业者不是去 直接给出 原理,而是要运用MI的技术来和当事人 讨论 原理,同时唤出当事人参加会谈的动机。如在前文提到的案例中,从业者会使用ATA和反映性倾听来与尤金讨论方法原理。我们引出当事人参加会谈的理由,并使用“你”字句来加强当事人的自主性。仍然提醒大家,在谈话中尽量少用“问题”这个措辞。至于“CBT”这类术语,虽然不用刻意回避,但也不一定非要提到。

从业者: 基于咱们说到的内容,你确定了咨询的目标——你要稳定、规律地服药,从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态。[通过反映来聚焦,并用“你”字句强调当事人的自主性]你觉得和我见面交流,对于你达成这个目标会有哪些帮助呢?[征询]

尤金: 呃,我其实也不知道,因为咱们要是就这么聊聊,好像也没什么帮助啊。

从业者: 所以你也认识到,只是聊聊你的目标这是不够的。[反映]所以,在咱们的会谈工作中会特别关注情境、想法、心情和行为,要看这些是如何联系、交互并结合在一起的。[告知]举个例子,你觉得情境、想法或者心情,对于你服药这件事有过怎样的影响呢?[征询]

尤金: 我没听懂你的意思。

从业者: 嗯,有的人发现,当自己处在某些特定的场所或地方时,或者当自己是某种心情时,或者是想到了某些事时,就会有更大的可能不去按时吃药了。[告知]

尤金: 嗯,对,一般住在伴侣家时我就没有按时吃药。还有,有时我也不想提我感染了 HIV, 所以我也就不会按时吃药了。

从业者: 嗯,你已经能想起一些容易让你错过吃药的情境、想法或心情了。[肯定]在咱们的咨询会谈中,不只是聊聊这些而已,还会学点技巧,好让你有办法来调节和应对影响行为的那些情境、想法和心情。[告知]对于这样的会谈方式,你觉得呢?[征询]

尤金: 我觉得挺好的,但你说的“技巧”指的是?

从业者: 嗯,你觉得咱们针对想法、心情、行为,以及怎么应对各种情境来进行工作,这都是挺好的安排,同时,对于“学技巧”你还不太清楚说的是什么意思。[反映]这是指咱们在会谈中会学和练一些方法,用来应对各种情境,或者用来改变行为,你可以自己在会谈之外尝试用一用这些方法。所以,等咱们再见面时,就可以讨论这些方法的使用效果了,看是需要继续多使用、多练习,还是需要换一换,变一变。[告知]嗯,现在呢?你对于“学技巧”的理解是?[征询]

尤金: 我觉得,好像你是要教我些东西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从业者: 对,如果这么做能对你的生活有帮助,同时也跟你所希望实现的目标保持一致的话,那我可能会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强调自主性]

尤金: 我觉得可以试试看。那之后,我就得每周都过来了?好像我也没什么心理问题啊。

从业者: 嗯,你现在理解了这些技巧可以怎样帮助自己,同时,你还不确定自己需要过来做咨询的频率,以及需要来多久,尤其是你也说了,自己并不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反映]关于你来咨询的频率,理想的情况是咱们每周一次,这样可以取得最大程度的进步,特别是在初学某种技巧,或者是当你觉得自己很难实现目标时。[告知]对于为什么每周安排一次会谈,可能会取得最大程度的进步,想听听你的看法。[征询]

尤金: 我觉得,可能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和使用这些方法了,我也就不会忘掉了。

从业者: 你练得越多、用得越多,也就更有可能习惯成自然了。[反映,并略带告知]咱们的咨询会做多久,这要看你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进行到哪一步或者哪一个阶段了。[告知]你觉得呢,关于频率和进行多久你现在的看法是?[征询] 2gIe7zNHoK39bTIjzlhRZvN/ateTz0Wn7PYRBs86dkvsPoSyW1aCR/VpPR49PR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