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哲学史与其他任何研究的历史皆不同类。这是因为哲学本身作为一门学科,并无同类,它类似科学和艺术,却并不与二者并驾齐驱。

哲学之类似于科学,在于哲学家就像化学家或气象学家那样,加入了追求真理的行列,希望有所发现。但是,哲学的经典却并不因为后来的研究而褪色,而即便是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其著作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陈旧过时。现在研究行星的人没有谁会去读托勒密,但读柏拉图却不需要先成为古文物学家。

就此而言,哲学类似于艺术而非科学:当我们阅读荷马或索福克勒斯时,并不是为了发现在遥远的时代人们离奇的观念。但当我们读亚里士多德时,我们所提出的问题是向科学家而非诗人提出的: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他为这些结论所提供的论证是否有效?

哲学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哲学史也是独一无二的。医学史家作为历史学家,并不进行医学实践;但不从事哲学研究,谁也没法写出哲学史。要诠释昔日的哲学家,诠释者就一定要为这位哲学家的思想给出和提供理由,一定要阐明和评价他的论证。但是,为哲学的结论提供理由,评价哲学论证的逻辑,这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哲学活动。因此,绘画史家不必是画家,但哲学史家却不可能不是哲学家。

在所有要求成为人类理性活动的果实的学科中,哲学是最有争议的;如果哲学是有争议的,那么哲学史的编纂必定亦复如是。但即便在哲学家当中,意见分歧也是有限制的;如果你问任何一个以哲学为业的人,让他举出西方哲学传统中六位最伟大的哲学家,那么,有四个名字肯定会包含在答复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和康德。但是,剩下的两个人选却不太可能达成共识。我自己的人选是阿奎那和维特根斯坦;但其他人也会以同样的信心推举出奥古斯丁、洛克、莱布尼茨、休谟、黑格尔、马克思、弗雷格,以及另外六个人选。对哲学家的不同的等级评定所反映出的分歧,不仅事关个别哲学家的天资,也事关哲学自身的本性。

本书既反映了我们所预计的来自哲学史家的共识,也反映了分歧。我刚刚提到的所有哲学家,以及很有可能被列入任何迄今为止最伟大的12个哲学家名单的那些哲学家,都在本书中以各不相同的篇幅得到了讨论。另外,在对主要人物的处理方法和对次要人物的选择上,作者们也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就本书作者所受的训练和教育的传统而言,所有作者大体上都属于英美分析哲学的风格。但是,我以为,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人会认为自己是典型的分析哲学家;据我所知,有些作者以自己远离分析哲学的主流却无碍心智健全而骄傲。读者会注意到,在不同的作者之间,侧重点和诠释的变化是相当大的,而主编亦未曾试图让作者们彼此一致或与主编一致。

在第五章中,关于维特根斯坦的几节是大卫·皮尔斯所著,其余部分是我自己写的。

A. J. P.肯尼
牛津
1993年11月 gPunZ1a7udfv+K6xkU+atmqfWIMTmnZwd4/xCkL/3beSeVdopG4ALNFGP76wGs8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