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刻意练习和图式疗法的介绍与概述

我(温迪·T.巴哈利)接触图式疗法始于该模型的早期开发阶段,我有幸与杰夫里·扬和其他同事一起学习和工作。我们对理论、概念化、治疗方案和应用展开了讨论、实验和过程关注。通过刻意练习,加上有针对性的微技巧的学习,会对训练出有胜任力的图式疗法从业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本书中,我们想要填补治疗师在程序化训练中的这一常见空白。刻意练习注重将复杂的干预策略分解为若干个小部分,这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在具体问题背景下仔细练习技术的机会。重复练习,是在其他许多领域发展专业知识和灵活性的先决条件,但这在心理治疗的训练中经常被忽略。在学习打网球时,你必须集中注意力来体验过程中的每一个部分——姿势、握力、立足点、时机、眼神交流和跟进动作,然后就是练习、练习、练习。最终,你与手中的球拍和你在球场上的位置之间形成了关联。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认为正念和刻意的技术练习是培养合格的图式治疗师不可或缺的要素。

刻意练习与图式疗法的介绍和概述

本书的重点是第二部分中的14个练习活动,它们都经过了由图式训练者和受训者组成的国际社群的充分测试。前12个练习活动分别代表了一项图式疗法的基本技术。最后两个练习活动是综合练习,包括一个带注释的治疗会谈逐字稿和即兴的模拟治疗会谈。这两个练习旨在让受训者有机会将所有技术整合到更广泛的临床场景中。表1-1列出了这12项基本技术。

表1-1 刻意练习活动中呈现的12项图式疗法技术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受训者在督导师的指导下结对练习,轮流扮演来访者和治疗师。这12个练习均由多个来访者的陈述组成,这些陈述按难度对这些陈述(初阶、中阶和高阶)分组,回应任何一个陈述都需要特定的图式疗法技术。受训者需要通读并理解对每项技术的描述、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范例。然后,扮演来访者的受训者需要读出这些陈述,扮演治疗师的受训者则需要做出回应,以恰当的方式展示有关技术。后者既可以直接使用书中提供的示范回应,也可以即兴给出自己的回应。

在每一对陈述和回应练习过几次后,督导师会给受训者一些反馈。在督导师的指导下,受训者逐个练习从初阶到高阶所有的陈述与回应。随后,这个三人组(督导师-来访者-治疗师)会讨论刚才的练习是不是太难或太简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难度调整。

受训者通过与督导师协商,可以决定他们希望学习哪些技术以及学习多长时间。根据测试的经验,我们发现每次练习应该控制在1~1.25小时内,这样受训者才能获得最大收益。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受训者就会处于满负荷的状态而需要休息一下。

理想情况下,图式受训者能够通过这些练习获得信心和足够的胜任力。“胜任力”在这里的定义是,以灵活和回应恰当的方式使用图式疗法技术,并对来访者做出积极回应的能力。本书中选择的技术都是图式疗法的必要技术,也是实践者经常感觉难以应用的技术。

本书列出的技术并不算全面,无法涵盖成为一名有胜任力的图式治疗师所需学习的全部内容,且其中一些技术还会给受训者带来特定的挑战。

本书目标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受训者获得使用图式疗法核心技术的胜任力。而拥有技术或胜任力的表现,在不同来访者之间甚至是同一来访者的同一次会谈中,看起来都可能有所不同。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活动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帮助图式治疗师发展在一系列不同的临床情境中应用图式疗法技术的能力。

· 把技术变成程序性记忆(Squire,2004),以便治疗师即使在疲倦、有压力、不知所措或气馁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它们。

· 让受训的图式治疗师有机会把他们自己的语言风格通过练习融入特定的技术。

· 让受训者有机会用图式疗法技术来回应不同的来访者的陈述和情感,这能帮助受训者建立与多种来访者在多种情境中工作时使用技术的信心。

· 为受训的图式治疗师提供试错的机会,并根据反馈纠正他们失败的回应。这有助于建立治疗师的信心和韧性。

最后,这本书旨在帮助受训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在正式训练结束后,他们仍能继续发展自己的专业。

哪些人可以从本书中受益

本书可用于多种情境,包括研究生水平的课程、督导、研究生培训、国际图式治疗学会的认证培训,以及继续教育项目。本书假设:

· 训练者具备图式疗法的知识和胜任力;

· 训练者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很好地演示在一系列治疗情境中如何使用图式疗法的技术,或者训练者能够获得图式疗法的示范录像;

· 训练者能够给受训者提供关于如何打磨和改进技术应用的反馈;

· 受训者需要进行额外的阅读,如解释图式疗法的理论、研究和基本原理,以及每项特定的技术。

本书涵盖的练习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19个培训机构进行过测试。本书可以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训练者和受训者顺利使用。

无论是初学者(即尚未见过真正的来访者的受训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治疗师,本书适合处在各发展阶段的受训者学习。所有的练习都提供了评估和调整难度的指导,以精确地满足每位受训者个性化的需求。“受训者”一词会在本书中反复出现,它指的是任何在专业心理健康领域努力掌握图式疗法技术的人。

心理治疗训练中的刻意练习

一个人如何成为其所在专业领域的专家?由于先天或不可控的因素,什么是可训练的,什么是我们无法企及的?这些问题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对各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和他们的成长过程异常着迷。我们对莫扎特、达芬奇等人,或者离我们更近的篮球传奇人物迈克尔·乔丹和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这样的天才充满了敬畏、钦佩以及困惑。是什么让他们在专业上始终如一地卓越?有证据表明,花在特定类型训练上的时间长度几乎是在所有领域获得专业级技能的关键因素(Ericsson & Pool,2016)。“刻意练习”是一种可靠且有效提高专业表现的循证方法。

“刻意练习”的概念起源于K.安德斯·艾利克森(K.Anders Ericsson)及其同事(1993)的一项经典研究。他们发现,练习一项技能的时间长度和练习质量是预测习得和掌握程度的关键因素。他们归纳出了五个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关键活动:

· 观察自己的工作;

· 获得专家的反馈;

· 设定刚刚好超出其能力的小增量目标;

· 进行特定技能的重复行为演练;

· 持续评估其表现。

艾利克森和他的同事将这一过程称为刻意练习。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刻意练习的循环

资料来源:From Deliberate Practice in Emotion-Focused Therapy(p.7),by R.N.Goldman,A.Vaz,and T.Rousmaniere,2021,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https://doi.org/10.1037/0000227-000).Copyright 2021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研究表明,刻意练习的时长与获得各领域的专业技能呈正相关,比如在医学、体育、音乐、国际象棋、编程和数学等领域(Ericsson et al.,2018)。人们可能会将刻意练习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他2008年出版的著作《异类》(Outliers)中广为人知的“10 000小时法则”联系起来,尽管专业技能所需的实际小时数会因领域和个人情况而异(Ericsson & Pool,2016)。然而,这其中有两个误解。第一个误解是,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专业级技能所需要的小时数是相同的。而事实上,不同领域需要的练习时长有很大区别;第二个误解是,投入10 000小时的工作就会让人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这个误解在心理治疗领域尤甚。因为在心理治疗领域,人们经常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工作的总时长作为衡量治疗师水平的指标(Rousmaniere,2016)。研究表明,经验的多少本身并不能单独预测治疗师的治疗效果(Goldberg,Babins-Wagner et al.,2016;Goldberg,Rousmaniere et al.,2016),很可能刻意练习的质量才是关键因素。

最近,心理治疗领域的学者在意识到刻意练习在其他领域的价值之后,正在呼吁把刻意练习加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训练中(e.g.,Bailey & Ogles,2019;Hill et al.,2020;Rousmaniere et al.,2017;Taylor & Neimeyer,2017;Tracey et al.,2015)。但是,关于是否能将心理治疗与运动、音乐等专业领域相提并论,存在一些合理的质疑。因为心理治疗是一种异常复杂和自由的工作形态。运动有定义清晰的目标,古典音乐有乐谱;相反,心理治疗的目标会随着每位来访者在每次会谈的独特呈现而变化,心理治疗师没有“乐谱”可循。

其实,好的心理治疗更像爵士乐的即兴演奏(Noa Kageyama,as cited in Rousmaniere,2016)。在爵士乐的即兴演奏中,乐队成员会构建结合了团队合作、创造力和互动的奇妙组合。和心理治疗一样,没有任何两段即兴爵士乐表演是完全相同的。然而,即兴并不意味着音符的随机组合。事实上,即兴演奏根植于对乐理的充分理解和精熟的技术,而要获得这些,没有持续的刻意练习是不行的。例如,1990年,著名的爵士乐教师杰瑞·科克尔(Jerry Coker)就列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18个技能领域,每一个领域都包含多个不同技能,比如音质、音程、和弦琶音、音阶、音型和节拍等。在这个意义上,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其实反映了演奏者之前重复的技能训练与技能习得。正如传奇的爵士音乐家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所言:“你演奏得足够久,才能够演奏得像你自己。”(Cook,2005)

我们这里想要强调的要点是,我们希望帮助图式治疗师通过练习成为他们自己。关键是需要确保学会这些技能,保证在你需要的时候就真的能用得出来。把这些技能练成你自己的,把那些适合你的部分结合起来。持续、努力和有意识的刻意练习不会牺牲灵活性和创造性。理想情况下,刻意练习会增强灵活性和创造性。我们能够意识到,心理治疗是一种在变化中不断相遇的过程,这也是心理治疗值得赞美的一点,我们也绝不愿意让心理治疗变成一种程序化的存在。高水平的图式治疗师能够把先前学到的技能精妙地整合起来,同时还能够保持协调的灵活性。本书提供的图式治疗中的回应是一种模板或者可能性,而非“答案”。无论是解读还是应用这些技术,都需要你试着把这些练习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组合起来。我们鼓励灵活的即兴反应!

基于模拟的掌握式学习

刻意练习会使用基于模拟的掌握式学习(Ericsson,2004;McGaghie et al.,2014)。也就是说,训练的刺激材料由“模仿了在专业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事件或状况等人为编制的社交情境”组成(McGaghie et al.,2014,p.375)。这种方法的一个关键点是,训练中使用的刺激与真实世界的体验足够相似,这样它们会引起相似的反应。这能促进状态依存 的学习,而专业人员的学习也要通过状态依存的学习,即在与使用技术相同的心理环境中练习,才能真正获得技术(Fisher & Craik,1977;Smith,1979)。例如,飞行员在呈现机械故障和危险天气条件的飞行模拟器中进行训练;外科医生在呈现并发症的外科手术模拟器中进行练习。在包含挑战性刺激的模拟中进行训练,可提升专业人员在压力之下有效执行的能力。对本书中的心理治疗训练活动来说,“模拟器”就是典型的来访者陈述,这些陈述是很可能在实际的会谈过程中出现的,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指的是一个人可以理解、书写或者讲述的知识,一般是事实性信息,人们能够有意识地通过搜寻记忆而回忆出来,并且学得也很快。与此不同,程序性学习则会被隐含在记忆中,人们“通常需要重复一项活动来学习,学习效果需要通过任务表现的提高来证明”(Koziol & Budding,2012,p.2694)。程序性知识指的是一个人的实际表现,尤其是在压力之下的表现(Squire,2004)。一个人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场外四分卫” 就是指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谈论运动员的表现,而自己却无法以专业水准来表现的人。同样地,多数舞蹈、音乐和戏剧的评论家非常擅长写相关评论,但是一旦让他们来跳舞、演奏或表演,他们就会惊慌失措。

当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出现裂痕的时候就是刻意练习应用的最佳时机。 换言之,有些技术对于受训者而言,他们虽然能够就这些技术写出一篇很好的论文,但却难以在真实的来访者面前运用自如。因此,他们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反复练习。我们都是从陈述性知识开始,然后在理论层面学习技术,观察别人使用这项技术。一旦学会了这些陈述性知识,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程序性知识,治疗师需要争取能够“自动化”地使用这些技术。

接下来,让我们从图式疗法的理论背景讲起,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在一个大背景下理解这本书中介绍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才能适配到一个广泛的训练模式中。

图式疗法概述

受发展心理学理论以及人们在依恋(Cassidy & Shaver,1999)和人际神经生物学(Siegel,1999)方面研究的影响,图式疗法与它们兼容并蓄,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情绪体验、认知调整和打破行为模式的干预策略进行了策略性整合,而不是一般的折中思路。图式疗法整合的做法可能解释了在个人和团体治疗结果研究中所发现的显著效果(e.g.,Farrell et al.,2009;Giesen-Bloo et al.,2006)。这些研究均呈现出了症状减轻、整体功能改善,以及人格方面重要且可持续性变化的结果。

核心概念

图式疗法认为,成年人生活中的困境可能与其在童年时期未能得到满足的核心情感需求有关。这些基本需求被认为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 与他人的安全依恋/联结(包括情感、共情、安全、稳定、滋养和接纳);

· 为自主性、能力和认同感提供支持;

· 自由和自信,能够表达合理的需求、想法、观点和情绪;

· 自发性和游戏;

· 现实界限和自我控制。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arly maladaptive schema,EMS)——包括坚信不疑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的“真相”(关于我们自身、世界,以及我们与他人关系的信念)——可能会对这些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做出反应,同时还带有强烈的情绪、僵化的信念和身体感觉,以及当被类似于早年的生活经历的条件触发时,为了阻断因EMS激活而带来的无法忍受的痛苦所做出的冲动反应。

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图式和模式的运作来描述和理解。模式的概念为来访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识别这些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比如,攻击性、敌意、控制、支配、寻求称赞、寻求刺激、物质滥用、过度顺从、依赖、过度自立、强迫、压抑、社交孤立和情绪回避,以及内化的苛求、批评和惩罚的模式,这些都可以用模式语言理解为对图式激活的自我挫败的反应或内化的自我批评、自我苛求或自我惩罚的信息。患有严重人格障碍的来访者会更频繁地切换模式,因为他们对环境、人际关系和个人内在的触发因素更敏感,导致其行为出现突然的变化和过度强烈的反应。此外,模式也可以作为默认的存在方式保持僵化的状态,就像许多回避型来访者的情况那样。

EMS被认为是未满足的核心童年需求、与生俱来的气质和其他早年的环境体验(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成为人们在特定和熟悉的条件下与世界连接的内隐驱动方式,也就是一张生命蓝图和对世界如何运转的感觉。扬列出了18个EMS(参见本书附录C),它们是基于对儿童基本需求的假设(Young et al.,2003)。在图式疗法中,EMS的定义比认知行为疗法的定义更广泛,因为它包括了记忆、身体感觉、情绪和认知。这些图式是在人的童年和青春期形成的,并在成年后得到发展。EMS之所以被保留,是因为它们过滤了内部和外部的新体验,并扭曲了它们的含义用来强化EMS的感觉。EMS做出的反应在早年的生活中很可能是适应性的(例如,应对模式就是战、逃、僵等生存反应的不同版本),但到了成年,它们就变得不适应了,阻碍了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EMS成为人们心甘情愿接受却不健康的核心信念和规则。EMS虽然平时处于休眠状态,但只要被内部线索(内隐记忆和感觉系统)或外部线索(比如,与他人的互动、某些画面、声音、气味)激活,就很容易被人们触碰。

“图式模式”这一概念也由扬等人(2003)进行了定义,提出它是“一个人当前所经历的情绪、认知、行为和神经生物学状态”(p.43)。它可以被视为当EMS被激活时所触发的自己的一部分。扬等人一共描述了四种模式,分别是:健康成人模式、苛求/惩罚的内在批评者模式、适应不良应对模式,以及内在儿童模式(参见附录 C)。

用“模式”语言理解图式疗法的目标

本书介绍了图式疗法的12项核心技术。重点是要考虑这些技术在实现图式治疗目标方面的相关性。主要目标是建立和增强健康成人模式,使人能够拥有情绪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增强健康成人模式意味着当功能失调的模式被触发时,个体将有更多机会让自己获得正念和共情的意识,做出既体贴又周到的决定,以及具备适应性的技术。在图式治疗的早期阶段,这些是治疗师的目标,会被视为有限再抚育的一部分。在自主阶段,这些会成为来访者建立健康成人模式的目标。

· 照顾脆弱儿童模式。这是健康成人模式中内化“好父母”部分的功能。

· 培养对适应不良应对模式的觉察,以便能够选择更有效的应对方式,达到既满足当前的需求又不会带来负面结果的效果。

· 理解愤怒或冲动/任性儿童模式的反应,将其转化为自信而有效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 减少苛求/惩罚的内在批评者模式的威力和控制力,找到积极激励自己的方法,把犯错看作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并为之承担责任。这包括了设定合理的期待值和标准。

· 能够唤起快乐儿童模式,能够拥抱快乐和玩耍的机会。

· 能有机会获得健康成人模式的能力。

图式疗法的几个工作阶段

图式疗法的工作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建立连接和情绪调节阶段、模式改变阶段,以及自主阶段(Young et al.,2003)。这些阶段的顺序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来访者和治疗师的情况而定。表1-2列出了图式疗法的各个阶段、图式疗法干预的四大组成部分(将在下一小节中描述),以及图式疗法刻意练习的技术(详见表1-1)之间的关系。

表1-2 与图式疗法各阶段相关的12项技术

注:灰色的行代表图式疗法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图式疗法四大组成部分(有限再抚育、模式觉察、模式治疗和模式管理)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式疗法干预策略的四大组成部分

有限再抚育

有限再抚育(limited reparenting,LRP)既是治疗师的角色,又是一种治疗干预策略,它是图式疗法改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矫正性情感体验,这是治疗EMS的关键,也是来访者体验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这一基础能够形成更积极、更具适应性的核心信念。为了帮来访者减少使用适应不良的应对行为,治疗师会在LRP中示范如何积极地选择健康和适应良好的行为。LRP通过提供“好父母”的回应和表达来削弱苛求/惩罚的内在批评者模式的力量。总而言之,图式治疗师会在治疗伦理的限制框架内满足来访者的需求,就像“好父母”会做的那样。在LRP的角色中,图式治疗师会为脆弱儿童模式提供安全、理解和抚慰;倾听并承认愤怒儿童模式的需求;面质冲动或任性儿童模式并为其设置健康的限制。处于脆弱儿童模式的来访者,需要一位好父母般的治疗师用父母与孤独、恐惧、悲伤等年幼的孩子交谈时的措辞和语气与其对话。图式治疗师要成为脆弱儿童模式的来访者的坚定维护者;识别和面质适应不良应对模式或内在批评者模式,共情其被掩盖在该模式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同时质疑这些适应不良应对模式所采取的行为是否带来了预期的结果。患有人格障碍或复杂创伤的来访者需要在治疗的早期阶段进行积极的再抚育工作,因为他们经常处于儿童模式,并且都存在着一个未充分发展的健康成人模式。

随着来访者健康模式的发展,治疗师的角色也会发生转变,成为对内在青少年进行健康再抚育的主体,或为成长中的成人模式提供健康的示范。在治疗的后期阶段,来访者仍然需要与治疗师建立联结,但他们可以通过将内化的经验转化为进一步发展和强化的健康成人,自己进行大部分的“再抚育”工作(Younan et al.,2018)。图式治疗师很重视对策略的分辨,包括策略语言的使用、策略的复杂程度,以及策略应用的时机和节奏,这些都必须考虑到。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来访者的发展能力、共病挑战,以及任何有关的风险问题。

有限和适应良好的再抚育始于充分的评估和图式概念化,这为治疗目标和治疗策略提供了信息。治疗师要准备好与来访者建立一段积极、支持和真实的关系,一种提供了安全联结却没有治疗术语和等级姿态的人与人的真诚。来访者被允许表达脆弱——情绪和需求。治疗关系虽有界限,但可满足关键的需求——通过示范、镜映,以及重新想象自我体验安全依恋的方式来填补空缺。理想情况下,这通常是来访者第一次感到自己有用、有价值。在初始阶段,治疗师会经常强调自己对来访者在许多方面的肯定,包括价值、安全感、稳定性、安全性、接受度、共情、支持、维护和身份认同。这种治疗关系可以支持来访者学习如何有效地满足自己的需求、提高社交技能,并在能够保持健康联结的同时获得自主感。图式治疗在专业框架内满足需求的方法与大多数其他治疗模型截然不同,后者通常假定来访者存在着比目前更健康的成人模式和技术,并过早地将重点放在让来访者满足自己的需求上,而来访者可能从未体验过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经历。本书中的练习1、2、3、4、9、10和11都包含了有限再抚育的各个方面。

模式觉察

在治疗过程中,模式觉察通常是模式改变阶段的第一步。这些干预策略主要是认知干预。模式觉察工作要教会来访者关注模式何时被触发,识别被激活的底层图式以及当前的需求(关于图式模式的体验和潜在的、未满足的需求之间关系的更多具体内容,参见附录C)。当模式出现时,来访者就能够识别他们的想法、感受、身体感觉和记忆。他们将学会把他们当前的反应与儿时的经历联系起来,EMS和模式就是在这些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来访者将他们当前的情况与童年记忆联系起来时,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图式和模式的根源了(Farrell et al.,2014)。模式觉察对于来访者做出刻意选择来说是必要的,也就是说,是选择让一种模式继续下去,还是选择与自己的健康成人模式和有关技术建立联结。练习6、7和8侧重于图式疗法的情绪觉察部分。

模式管理

模式管理技术是指使用模式觉察来选择更有效的反应。模式觉察是模式改变的必要条件,但这还不够。来访者和治疗师需要评估适应不良模式的反应是否能满足他们当前的需求,或采取不同的行动是否会更有效。在模式管理工作中,需要制定和执行一种能够更有效地满足需求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图式治疗的模式管理包含了认知、行为和体验技术这几个部分。治疗师要识别并挑战阻碍来访者改变的困难之处,比如,维持适应不良模式的行为、认知歪曲或信念。模式管理计划是将图式治疗中打破行为模式的工作从治疗室带到来访者日常生活中的有效方法(Farrell et al.,2018)。练习2和12中含有模式管理部分的要素。通常来说,这项工作的大部分内容都出现在图式治疗的第三阶段。

模式治疗

模式治疗需要体验式的模式工作,它开始于治疗关系中的矫正性情感体验(比如,有限再抚育),进一步展开的工作内容包括视觉意象、意象重构、模式对话、模式角色扮演,以及象征积极体验的创造性工作。这些图式治疗干预策略旨在深入到情绪和躯体层面的觉察,其目标是早年的经验和重构的经验,这些可以给来访者带来可持续的变化。练习9、10和11中的技术体现了模式治疗的一部分。模式治疗的方法可以是创造性的和象征性的,比如,使用艺术或书面材料促使来访者回忆,以及针对与图式相矛盾的事件在情绪上重新进行体验(Farrell et al.,2014)。

图式疗法的个案概念化

图式疗法在全面的个案概念化指导下开展工作。除了指导治疗工作外,个案概念化也能识别来访者的图式、模式和未满足的需求。图式疗法的个案概念化 是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达成共识的关于如何将来访者当前的生活挑战和不满意的地方与图式和模式联系在一起的评估,它为一份周密治疗计划的制订与导向提供了治疗路线图。图式疗法的概念化还包含了治疗师对治疗关系的评估(包括理解平行过程,即对治疗师/来访者在会谈中的即时互动进行观察、做出行为反应,以及体验治疗师对来访者的个人感受)。本书中的每项技术都着眼于一种图式或模式,而且往往二者兼而有之;它也是为特定来访者实现其某个治疗目标而设计的步骤。关于图式疗法的主要概念的综述,请参见附录C。

图式疗法的证据基础

图式疗法的有效性的证据基础包含了几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针对个人和团体图式治疗,用于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复杂创伤、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进食障碍,以及慢性抑郁症(summarized in Farrell & Shaw,2022)。这些研究报告中提到的图式治疗有效性包括精神症状的减少,以及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定性研究发现,与其他治疗模型相比,来访者和治疗师更喜欢图式治疗的方法(de Klerk et al.,2017)。

刻意练习在图式疗法训练中的作用

图式疗法训练包含大量的双人练习。在图式疗法国际认证所需的40个小时的基本培训中,必须有15个小时是进行双人练习的。一项研究通过实证支持了临床技能实践的重要性,该研究明确了实践在培养有胜任力的图式治疗师方面所起的作用。贝米利斯(Bamelis)及其同事(2014)发现,有的治疗师只接受以讲课为基础的培训,相比之下,那些接受过侧重于实践培训(比如,具有即时反馈的针对特定技术的角色扮演)的治疗师更有能力将技术应用于真实的来访者。

我们认为,刻意练习的方法包含了识别核心微技巧、鼓励从业者关注其来访者的效果,以及设计一个实践体系确保治疗师维持在最近发展区内。这与图式疗法的培训方法是一致的,我们应该据此对我们当前的培训项目加以改进。刻意练习的目标是支持治疗师掌握自己的技术,这与有效的图式治疗需要真实性和灵活性不矛盾。

关于语气、表情和体态的提醒

图式疗法培训强调需要关注来访者和治疗师所呈现出的非言语和副言语线索。有效的图式治疗包括治疗师仔细且即时地捕捉来访者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表达所传递的信息。反过来说,治疗师也应通过训练意识到自己的语气、面部表情和体态,以及通过即时回应向来访者传递温暖、共情、真诚的好奇和开放的态度。对于本书中涵盖的每一项图式疗法技术,治疗师都应留心关照并练习他们的非言语人际素养,如语调和体态。对于图式疗法学习者来说,观看图式疗法专家治疗案例的录像是非常有用的,能帮助他们在职业活动中遵守这些关键原则。

本书结构概览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包含了本章和第2章,主要是针对如何进行这些练习的基本说明。我们通过测试发现,事先提供太多说明会让训练者和受训者不堪重负而直接跳过这些说明。因此,我们尽可能简明扼要地说明,只关注训练者和受训者开始练习所需的最基本的信息。我们将关于如何从刻意练习中获得最大收益的更进一步的指导放在了第17章,你还可以参阅附录A。 请勿跳过第2章中的说明,并确保在理解了这些基本说明之后再阅读第17章和附录A中的其他指导说明。

第二部分 包含第3~16章。其中,第3~14章是12个以技术为核心的练习,按难度分为初阶、中阶和高阶(见表1-1)。每项练习都包括一个简明的练习概述、指导受训者的来访者-治疗师的对话范例、分步的练习导引,以及一张掌握相关技术的技术标准清单。接下来呈现的就是来访者陈述和治疗师回应的范例,也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初阶、中阶、高阶)排列。来访者陈述和治疗师回应分开呈现,这会使扮演治疗师的受训者有更多的自由即兴回应,而不受范例的影响。只有受训者难以给出即兴回应时,才需要参考示范回应。第二部分的最后两个练习(即第15章和第16章)则是通过模拟治疗会谈,让你有机会综合练习前面的12项技术。练习13提供了一个治疗会谈示范的逐字稿,展示了图式疗法技术的运用,并清晰地标注了所使用的技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技术在一个真实的会谈中是怎样自然呈现的。我们邀请每位图式疗法受训者使用练习13中的逐字稿,分别扮演治疗师或来访者,来体验一次会谈是如何展开的。练习14提供了如何进行真切的模拟治疗会谈的建议,也提供了按难度(初阶、中阶以及高阶)排列的来访者描述,受训者可以据此进行即兴的角色扮演。

第三部分 包含第17章,为训练者和受训者提供了一些附加指导。第2章的指导主要是程序性的做法上的具体指导,第17章则从更大的图景出发来提供指导。第17章强调了充分利用刻意练习的六个要点,介绍了恰当回应的重要性、关注受训者的利益、尊重受训者的隐私以及训练者自我评估等主题。

本书还有四个附录。附录 A 指导你学会监测和调整训练难度。附录 A 提供了一个刻意练习反应评估表,这是为扮演治疗师角色的受训者准备的,填完这个表,就能够看到这个练习是否太难或者太容易。附录B包含了一个刻意练习日记表,它为受训者提供了一个在进行刻意练习的同时探索和记录他们自身体验的样表。附录C包含了对图式疗法重要概念的回顾,受训者可以在进行本书的练习过程中学习这些概念,用以指导他们的实践。附录D提供了一个图式疗法培训大纲范本,可以看到如何将14项刻意练习活动以及其他支持材料整合到一个更全面的图式疗法培训课程中。训练者可以调整这个大纲,或者选择大纲中的某些元素,并将它们整合到自己的培训中。 Qc86vz2ecvS+B1aB83m3KtB4KgIOkocKmCtoe/G77dv/FglWncisMgp20FfQW0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