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七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真题提示及答案解析

真题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7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是(  )。

A.抢劫未果却造成被害人轻伤的

B.强奸过程中造成被害人重伤的

C.刑讯逼供时造成犯罪嫌疑人伤残的

D.拐卖儿童过程中造成被拐卖儿童重伤的

2. (2019年真题) 幼儿园教师甲在幼儿园卫生间多次用针刺戳肖某等10余名幼儿的臀部,虽未造成伤害后果,但情节十分恶劣。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侮辱罪

B.猥亵儿童罪

C.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D.故意伤害罪

3. (2020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应按故意杀人罪一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甲为索取债务将孙某关在宾馆房间,其间多次毒打孙某致其死亡

B.乙为敲诈勒索财物绑架钱某,从钱某家人处获得赎金后将钱某杀害

C.丙为牟取暴利组织多人偷越国(边)境,其间将被组织者吴某殴打致死

D.丁为劫取财物杀死曹某,并按照计划将曹某驾驶的车辆变卖获利

4. (2020年真题) 下列关于强奸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强奸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是男性

B.强奸罪的犯罪主体不可以是女性

C.只要与幼女发生性关系就应以强奸罪论处

D.强奸引起被害人自杀的,不属于强奸“致使被害人死亡”

二、多项选择题

1. (2017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有(  )。

A.甲(警察)因私怨与刘某发生口角,用手铐将刘某铐在警车内

B.乙为索取合法债务,非法扣押债务人涂某的妻子

C.丙为了索要劳务报酬,偷走龙某出生不久的儿子

D.丁为了追索高利贷,扣留债务人钱某

2. (2020年真题) 我国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  )。

A.财产状况

B.行踪轨迹

C.身份证号码

D.通讯联系方式

3. (2023年真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中的照护职责包括(  )。

A.监护职责

B.收养职责

C.看护职责

D.医疗职责

4. (2023年真题) 甲(男)在拐骗金某(女)的过程中,多次奸淫金某,后将其卖给乙。乙将金某锁在家中,几天后欲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因金某激烈反抗而未得逞。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拐卖妇女罪一罪

B.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

C.乙的行为应认定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

D.乙的行为应认定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强奸罪(未遂),数罪并罚

三、论述题

(2023年真题)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国家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预防和惩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试述我国刑法分则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罪名体系。

四、案例分析题

(2021年真题) 甲为索取赌债,伙同乙将王某关进地下室数天,其间乙在甲的默许下多次对王某拳打脚踢,导致王某死亡。之后,乙按照甲的授意,与王某家人联系,谎称王某被绑架,要求王某家人支付巨额赎金,同时乙以支付高额报酬为诱饵,唆使其表弟丙去王某家收取绑架赎金。王某家人报警后,警方设伏抓获收取赎金的丙,并在丙的带领下抓获甲、乙。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甲、乙、丙的行为性质应如何认定?

(2)甲、乙、丙具有哪些量刑情节?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47条规定,刑讯逼供致人伤残的,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此为转化犯,选C项。A项表述构成抢劫罪(既遂),B项表述构成强奸罪(加重构成),D项表述构成拐卖儿童罪(加重构成)。

2.【答案】C

【解析】 甲的行为构成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是指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本案中,肖某等幼儿属于未成年人,处于被看护的地位,是被看护人。甲是幼儿园教师,负有看护义务,但却违反看护义务,对肖某等幼儿进行肉体上的折磨,造成幼儿的肉体疼痛,构成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选C项。不选A项,因为甲的行为并非属于公然败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不构成侮辱罪。不选B项,甲用针刺戳肖某等幼儿的行为并非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的猥亵行为,不构成猥亵儿童罪。不选D项,甲用针刺戳肖某等幼儿的行为尚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轻伤以上),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3.【答案】A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使用暴力致被拘禁人死亡的,非法拘禁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A项表述中,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选A项。B项表述中,乙构成绑架罪,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的,也以绑架罪定罪处罚,不定故意杀人罪。可见,不选B项。根据《刑法》第318条第2款的规定,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C项表述中,丙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不选C项。D项表述中,丁为劫财将曹某杀死,属于抢劫杀人,只认定为抢劫罪一罪,丁按照计划将曹某驾驶的车辆变卖获利,属于抢劫后的销赃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不再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因此,丁构成抢劫罪一罪,不选D项。

4.【答案】D

【解析】 强奸罪的犯罪对象是女性,男子不能成为强奸罪的对象,A项表述错误。强奸罪的犯罪主体是男子,这是从正犯或者实行犯的角度而言的,女子不能成为强奸罪的正犯,但可以成为强奸罪的间接正犯或者共犯,B项表述错误。并非只要与幼女发生性关系,就以强奸罪论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另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指出:行为人明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可见,C项表述错误。强奸“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规定中,“致使被害人死亡”是指因强奸导致被害人性器官严重损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伤害,甚至当场死亡或者经治疗无效死亡的(不包括被害人事后自杀身亡)。强奸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属于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是指因强奸引起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以及其他严重后果。可见,D项表述正确,选D项。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

【解析】 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A项表述中,甲出于私怨使用器械非法拘禁刘某,构成非法拘禁罪,选A项。根据《刑法》第238条第3款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据此,选B项。C项表述中,丙为了索取劳动报酬而非法扣留龙某的儿子,应定绑架罪,而非非法拘禁罪,不选C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据此,D项表述构成非法拘禁罪。

2.【答案】ABCD

【解析】 《民法典》第1034条第2款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有效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通信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据此,备选项应全选。

3.【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是指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职责的人员,与该未成年女性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据此,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中的照护职责包括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和医疗职责。可见,备选项应全选。

4.【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拐卖妇女罪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拐卖妇女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的行为。甲拐骗妇女金某并出卖,构成拐卖妇女罪。根据刑法规定,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只认定构成拐卖妇女罪一罪,强奸行为不再独立评价。因此,甲只构成拐卖妇女罪一罪。可见,选A项,不选B项。乙收买妇女金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乙将金某锁在家中,构成非法拘禁罪;乙强行与金某发生性关系,但未得逞,构成强奸罪(未遂)。由于非法拘禁行为和强奸行为都是收买后的行为,分别符合非法拘禁罪、强奸罪(未遂)的犯罪构成,且不包含在收买行为之中,故应将这些犯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实行并罚。可见,选D项、不选C项。

三、论述题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随着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国家愈发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刑事立法也日益完善。我国刑法逐步完善了保护个人信息,打击和惩治侵害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罪名体系。公民个人信息是刑法保护的一个独立的法益,对于非法出售、提供、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可以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民个人信息与财产权、名誉权等权益有关。对采取技术手段非法侵入合法存储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数据库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可以适用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相关罪名进行规制;对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根据其行为性质,可以适用盗窃罪、诈骗罪、诽谤罪等罪名进行规制;对于单位或其管理者违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义务的行为,可以适用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等罪名进行规制。

四、案例分析题

(1)甲为索取不法债务,伙同乙非法限制王某人身自由,与乙共同构成非法拘禁罪,在非法拘禁期间,甲放任乙使用暴力导致王某死亡,甲、乙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甲、乙在王某已经死亡的情况下,虚构其被绑架的事实,向王某亲属勒索钱财,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丙在以为他人实施绑架之后,为谋取非法利益积极参与犯罪,收取赎金,虽然与甲、乙在敲诈勒索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但应认定为绑架罪。

(2)对甲和乙,应当对二人共同实施的故意杀人罪和敲诈勒索罪(未遂)进行数罪并罚。在故意杀人罪中,甲、乙均为主犯;在敲诈勒索罪中,甲、乙系主犯。对于丙,应当按照绑架罪的未遂处理,同时考虑其具有重大立功情节。

配套练习及答案解析

配套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取得患有绝症病人的同意而对其实施了安乐死,甲对病人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B.甲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对甲的行为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C.甲征得不满14周岁的幼女同意而与之发生性行为,因没有违背幼女的意思而对甲不能以强奸罪论处

D.甲、乙因琐事发生争吵,甲突然拿起身边的铁棍将乙打死,甲杀死乙的心理态度应当是间接故意

2.甲于某日早晨在垃圾箱里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 000元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  )。

A.遗弃罪

B.拐卖儿童罪

C.诈骗罪

D.敲诈勒索罪

3.甲拐骗了5名儿童,偷盗了2名婴儿,并准备全部卖往A地。在运送过程中甲因害怕他们哭闹,给他们注射了麻醉药。由于麻醉药剂过量,致使2名婴儿死亡,5名儿童处于严重昏迷状态,后经救治康复。则甲的行为构成(  )。

A.拐卖儿童罪

B.绑架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杀人罪

4.非法拘禁导致被拘禁者重伤的,构成(  )。

A.非法拘禁罪

B.故意伤害罪

C.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实行并罚

D.故意伤害罪(吸收了非法拘禁罪)

5.甲从人贩子乙手中购买一女青年丙做“妻子”,由于丙不同意做甲的“妻子”,甲只好作罢,公安机关前往解救时,甲也没有阻碍解救。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也不承担刑事责任

B.构成收买被拐卖妇女罪,但可以从轻处罚

C.构成收买被拐卖妇女罪,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构成收买被拐卖妇女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6.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国家工作人员

C.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D.各级领导人员

7.甲、乙通奸之后生产一女,为避人耳目,将女婴置于少有人出没的山林中,两天后,该女婴因饥饿而死。甲、乙构成(  )。

A.遗弃罪

B.虐待罪

C.故意杀人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8.下列犯罪中,属于亲告罪的是(  )。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

C.职务侵占罪

D.侮辱罪

9.王某拐骗妇女钟某,意图将其出卖。在某市宾馆住宿时,王某强行与钟某发生了性关系。对王某的行为应(  )。

A.按拐卖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

B.按强奸罪定罪从重处罚

C.按拐卖妇女罪定罪处罚

D.按强奸罪定罪处罚

10.下列行为中,不构成强奸罪的是(  )。

A.甲采用提供糖果哄骗的方式同邻居一患有精神病的妇女发生性关系,未遭到该妇女的任何反抗

B.某公司董事长乙利用职务上的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

C.丙利用妇女极度疲劳昏睡之际,冒充其丈夫与其发生性关系

D.丁谎称自己有能力帮助某妇女的孩子上好学校,要求与该妇女发生性关系,该妇女为了使孩子上好学校而与其发生性关系

11.下列关于强奸罪及其相关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欲强奸某妇女遭到激烈反抗,一怒之下卡住该妇女喉咙,致其死亡后实施奸淫行为。甲后面实施的奸淫行为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

B.乙在拐卖某妇女时将该妇女奸淫的,应当对乙以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

C.丙组织他人实施卖淫活动,并将其中某妇女强奸后迫使其卖淫的,仅定组织卖淫罪

D.强奸某妇女后又强迫该妇女卖淫的,以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实行数罪并罚

12.下列情形不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A.侦查人员对他人实施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

B.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

C.强迫他人捐献器官致其死亡的

D.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13.下列选项中,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甲将乙绑架后因勒索未成将被绑架人杀死

B.乙为了抢劫将被害人杀死

C.丙在机场候机室引爆一枚炸弹,炸死3人,炸伤8人

D.丁在与李某争吵时突然拔出刀子将李某捅死

14.甲从人贩子手中买得1名妇女乙做老婆。某日,甲试图与乙拜堂成亲,并于夜间与乙同房,遭到乙的反抗,甲便将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

A.收买被拐卖妇女罪

B.故意伤害罪

C.收买被拐卖妇女罪、强奸罪(未遂)与故意伤害罪并罚

D.收买被拐卖妇女罪与故意伤害罪择一重罪处罚

15.虐待罪的犯罪对象是(  )。

A.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B.被监护人

C.看护人

D.未成年人

16.因刘某欠赌债不还,钱某邀集朋友林某、陈某一起将刘某骗到一空房内捆绑起来吊打,逼其还钱,造成刘某轻伤。2天后,刘某被闻讯赶来的公安人员解救。钱某、李某、程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拘禁罪

B.故意伤害罪

C.绑架罪

D.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

17.赵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胡某后,将胡某关在家中,数次强行与胡某发生性关系。赵某的行为构成(  )。

A.吸收犯,按强奸罪论处

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强奸罪,二罪进行并罚

C.非法拘禁罪和强奸罪,二罪进行并罚

D.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强奸罪、非法拘禁罪,三罪进行并罚

18.甲欲绑架女大学生乙卖往外地,乙强烈反抗,甲将乙打成重伤,并多次对乙强行实施猥亵行为。甲尚未将乙卖出便被公安人员抓获。甲的行为(   )。

A.构成绑架罪、故意伤害罪与强制猥亵罪,实行并罚

B.构成拐卖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罪,实行并罚

C.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罪,实行并罚

D.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罪,实行并罚,但由于尚未出卖,对拐卖妇女罪应适用未遂犯的规定

19.甲男、乙女系兄妹,为给父亲筹钱治病,经合谋后,由乙女将丙(8周岁)骗往游乐场玩耍,由甲男给丙的父母打电话,声称已经“绑架”了丙,要求丙的父母将8 000元现金放到指定地点。丙的父母了解到甲男和乙女的情况,心生怜悯,于是将8 000元放到指定地点。甲男、乙女的行为构成(   )。

A.敲诈勒索罪既遂

B.敲诈勒索罪未遂

C.绑架罪既遂

D.绑架罪未遂

20.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寻求刺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触犯强制猥亵、侮辱罪,未触犯侮辱罪

B.为报复妇女,在大街上边打妇女边骂“狐狸精”,情节严重的,应以侮辱罪论处,不以诽谤罪论处

C.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和媒体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诬告陷害罪,未触犯诽谤罪

D.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未经当事人告诉,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可因主观目的的不同而构成(  )。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拐卖儿童罪

D.盗窃罪

2.下列行为只定拐卖妇女罪而不实行数罪并罚的情形是(  )。

A.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B.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C.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的

D.造成被拐卖的妇女重伤、死亡或者有其他严重后果的

3.下列情形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

A.投保人甲,为了骗取保险金杀害被保险人

B.15周岁的甲,盗窃时拒捕致被害人重伤

C.司法工作人员甲,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

D.运送他人偷越边境的甲,遇到检查将被运送人杀死

4.下列强奸行为可以判处死刑的有(  )。

A.李某、贾某在公共汽车上抢劫时,发现一女子貌美,便将其拖至汽车后座轮奸

B.赵某3年间强奸妇女8人,奸淫幼女4人

C.章某于某日深夜,潜入李女家,使用凶器殴打将李女制服后进行奸淫,致使李女死亡

D.刘某强奸马女后,马女受到极大刺激,精神失常

5.甲与乙因发生口角,甲将乙杀害并将尸体隐藏。然后甲写信放置于乙家门口,信中称乙被绑架,令乙母拿13万元赎人。在侦查过程中,公安人员发现甲经常在打探这件事的进展,于是认为甲有重大嫌疑,将其带回派出所。经过教育后,甲交代了杀害乙的犯罪事实,并称写信索要赎金是为了怕别人怀疑到自己头上,并不想要赎金。则甲的行为(   )。

A.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敲诈勒索罪

B.构成绑架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

D.成立自首

6.宋某于某日晚拦路抢劫女青年杨某,随后又将杨某强奸,因杨某反抗,宋某将杨某打成重伤,杨某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则宋某的行为构成(  )。

A.故意伤害罪

B.强奸罪

C.抢劫罪

D.故意杀人罪

7.下列选项中,构成强奸罪中“奸淫幼女”行为的是(  )。

A.甲知道或应当知道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实施奸淫行为的

B.乙对于不满12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行为的

C.丙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被害人,从其身体发育状况、言谈举止、衣着特征、生活作息规律等观察可能是幼女,而实施奸淫行为的

D.丁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满14周岁的幼女被他人强迫卖淫而仍与其发生性关系的

8.下列情形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是(  )。

A.甲冒充某女的情夫,乘夜入室与该女发生性关系

B.乙将某女骗至人迹罕至之处对该女实施令其倍感难堪的羞辱

C.丙组织多人将某男子捆绑后实施鸡奸

D.丁在大庭广众之下向某女身上不断地倾倒脏水

9.下列行为中,依法构成强奸罪的有(  )。

A.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在拐卖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

B.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将妇女卖出以后,又伺机以暴力方法违背妇女意志与其发生性关系的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

D.明知对方是患精神病的妇女,而采用糖果哄骗的方式与之发生性关系,但未遭到该妇的反抗

10.下列情形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有(  )。

A.陈某在一次聚众斗殴中将薛某殴打致死

B.姜某为压制被害人反抗,将被害人杀死后劫走财物

C.一对恋人江某和宋某因受到家庭阻拦,相约自杀,约好先由江某勒死宋某,江某勒死宋某后,服毒自杀,结果被人救活

D.李某强奸了一名女学生覃某,在强奸中为制服覃某而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

三、简答题

1.简述侮辱罪的构成条件。

2.简述非法拘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3.简述报复陷害罪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4.简述遗弃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5.简述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构成要件。

6.简述刑讯逼供罪的客观构成条件。

7.简述强制猥亵、侮辱罪与强奸罪(未遂)的区别。

8.简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

9.简述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10.简述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四、案例分析题

1.2013年下半年,王某与湖北省A市的个体经营者张某做生意。张某欠下王某货款6 000余元。王某多次向张某讨要未果,遂起意扣押人质索要欠款。2014年1月19日,王某邀约了于某、高某携带手铐,租乘个体出租车从某县开往A市。王某先到张某家去要钱又未果,即于当晚8时许将张某骗出,与于某和高某将张某挟持到出租车上,后挟持到一宾馆内,张某极力反抗、呼喊。王某对张某进行了殴打,并私下告诉于某和高某下手要注意,只是要钱,别搞出人命来。于某用酒瓶打了张某头部一下,高某用手铐铐住张某的双手。张某继续呼喊,王某又迫使张某吞服艾司唑仑2片,并用毛巾将其嘴堵住。在张某昏睡时,王某、于某和高某共同搜身,将张某身上的现金1万元拿走。1月22日中午,张某趁于某外出、王某和高某熟睡的机会,逃出宾馆。但是被外出回来的于某发现,于某追上张某后用匕首向张某胸部猛刺一刀,张某死亡。经法医鉴定:死者张某尸体上虽有较多处损伤,且头面部的创伤较重,但这些创伤均不足以导致张某立即死亡且在性质上属于轻伤(偏重),胸部的创伤是致命伤。

阅读以上材料后,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和刑法理论知识分析本案。

2.王某(2000年1月22日出生)因2015年8 月7日以暴力、威胁方式抢劫去少年宫上课的学生丁某500元学费,于2015年10月19日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期5年执行。2016年1月21日下午,王某在网吧上网,肚子饿了想买些东西吃,却发现自己囊中羞涩,此时看见李某正放学回家,就心起歹念,走上前去抓住李某的领口把李某拽至隐蔽处,要李某给保护费,李某非常害怕,就将身上仅有的10元零花钱全部上交,王某看李某也没有什么可压榨的,就放李某回去了。到了第二天,王某向朋友徐某(1999年11月30日出生)说起该事时,徐某就告诉他李某的父亲是个富商,整天一副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徐某十分看不惯,想要和他一起把李某抓起来,吓唬吓唬李某的父亲。王某同意了。于是,当天下午,徐某与王某就一起把李某拽至徐某家中,软禁起来,并打电话给李某的父亲说已经把李某绑架,威胁其不得报警。李某的父亲接到电话后马上报了警。到了晚上,王某想自己还在缓刑期间,最好不要犯事,就在夜里两点左右徐某睡着后,偷偷将李某放了,送他回家,并打算随后去公安局自首。由于李某家里已有警察埋伏,王某被当场抓获。后经王某的带领,警察将徐某抓获。经查明,徐某于2013年12月30日因抢劫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并于2015年6月30日获假释出狱。徐某出狱后,结交一女友陈某(2002年8 月13日出生),并曾与陈某发生过一两次性关系,2015年10月两人分手。

阅读以上材料后,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和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王某要李某给保护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如何定罪?如果不构成,为什么?

(2)王某把李某拽至徐某家中软禁起来,并打电话给李某的父亲说已经把李某绑架,威胁其不得报警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如何定罪?如果不构成,为什么?

(3)徐某把李某拽至徐某家中软禁起来,并打电话给李某的父亲说已经把李某绑架,威胁其不得报警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如何定罪?如果不构成,为什么?

(4)王某和徐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5)对王某是否应当数罪并罚?为什么?

(6)王某具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7)对徐某是否应当数罪并罚?为什么?

(8)徐某是否具有法定量刑情节?请具体说明。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 我国不承认安乐死,对于安乐死,行为人仍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的罪责。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刑法》第240条第1款第6项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以拐卖儿童罪加重处罚,而不定绑架罪。故B项表述错误。强奸罪的一个客观构成要件就是违背妇女意志,如果不违背妇女意志,不构成强奸罪,但是对于奸淫幼女的,不管幼女是否同意,都以强奸罪从重处罚。故C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实际上属于突发性犯罪或者临时起意的犯罪,对于这种犯罪,理论上都把它的主观心态归结为间接故意。故D项表述正确。

2.【答案】B

【解析】 甲以出卖为目的,将捡回的弃婴卖给乙,构成拐卖儿童罪。故选B项。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本题中,甲与弃婴之间不存在扶养关系,而是具有出卖的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构成遗弃罪。可见,不选A项。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是人身权,故甲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可见,不选C项。甲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故不选D项。

3.【答案】A

【解析】 根据《刑法》第240条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以拐卖儿童罪加重处罚。可见,无论以什么方式得到儿童,只要是以出卖为目的,就构成拐卖儿童罪。可见,选A项。此外,造成被拐卖的儿童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并加重处罚。本题中,甲给儿童注射麻醉药致其死亡不需要另外定罪。此外,甲的行为不构成绑架罪,如果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则定绑架罪,这是拐卖儿童罪和绑架罪区别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8条第2款规定,犯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的,仍以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而不定故意伤害罪。故选A项。注意:如果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则因故意伤害罪吸收了非法拘禁罪而只定故意伤害罪,不以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并罚。

5.【答案】B

【解析】 修正《刑法》第241条第6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选B项。

6.【答案】A

【解析】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可见,选A项。

7.【答案】C

【解析】 甲、乙有明显杀人的间接故意,故选C项。虐待罪须具有肉体、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行为,本题表述的情形不构成虐待罪。遗弃罪是对年老、患病、年幼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本题表述的情形不符合遗弃罪的构成特征。

8.【答案】D

【解析】 亲告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亲告罪限于刑法明确规定,凡是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为亲告罪的犯罪,都是非亲告罪。刑法明确规定的亲告罪包括侮辱罪、诽谤罪、虐待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和侵占罪。可见,选D项。

9.【答案】C

【解析】 对于奸淫被拐卖妇女的,依拐卖妇女罪论处,不定强奸罪。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 一般而言,明知妇女是精神病患者或者痴呆症者(程度严重的)而与其发生性行为的,不管犯罪分子采取什么手段,都应以强奸罪论处。与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未发病期间发生性行为,妇女本人同意的,不构成强奸罪。可见,在认定同女精神病或者严重先天痴呆症妇女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关键看两个方面:(1)行为人是否明知对方是精神病患者或者严重先天痴呆症患者;(2)患病妇女能否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志。可见,根据A项表述的情形看,被害妇女属于行为人的邻居,则可以推断甲应当明知该妇女属于精神病患者,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故不选A项。根据《刑法》第259条第2款规定,利用职权,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以强奸罪论处。可见,不选B项。强奸罪采用的手段不论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都具有使被害人不知反抗、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的特点,如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冒充丈夫、情夫、情人的手段同妇女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可见,C项表述构成强奸罪,故不选C项。D项表述的情形并不违背妇女意志,不构成强奸罪,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 A项表述中,甲后面实施的奸淫行为不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而是侮辱尸体罪。A项表述的情形似乎是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但要注意,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是指因强奸致人死亡,而不是杀完后再行强奸。总之,不选A项。B项表述中,乙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又将该妇女奸淫的,属于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只定拐卖妇女罪。可见,不选B项。修正《刑法》第358条第3款规定,犯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并有杀害、伤害、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选D项,不选C项。

12.【答案】B

【解析】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都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故A、D项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234条之一第2款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C项表述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239条第2款规定,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仍定绑架罪。据此,只有B项表述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13.【答案】D

【解析】 对于某些暴力性犯罪的构成要件或者处罚情节中已经包括故意杀人内容的,行为人实施该犯罪并杀害被害人的,杀人行为被包容,应直接按照该种犯罪定罪处罚,例如抢劫致人死亡的,定抢劫罪;杀害被绑架人的,定绑架罪;强奸致人死亡的,定强奸罪;拐卖妇女、儿童致人死亡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等等,都不再单独处罚其杀人的行为。可见,A 项表述构成绑架罪。B项表述中,乙为抢劫而杀人,构成牵连犯,只定抢劫罪,故不选B项。C项表述中,丙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构成爆炸罪。D项表述属于突发性的、动辄捅刀子的间接故意杀人,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故选D项。

14.【答案】C

【解析】 甲从人贩子手中购得1名妇女乙,构成收买被拐卖妇女罪。甲欲奸淫乙但因乙的反抗而未得逞,构成强奸罪(未遂)。甲将乙打成重伤,该伤害行为并非因强奸致人重伤,该伤害行为应独立评价,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241条规定,收买被拐卖妇女,又有强奸、非法拘禁、伤害、侮辱等行为的,应定数罪并罚。可见,选C项。

15.【答案】A

【解析】 虐待罪的犯罪对象限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这是虐待罪与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的关键区别。可见,选A项。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是指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行为。

16.【答案】A

【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此外,非法拘禁他人致人轻伤的,仍然认定为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死亡的,属于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但故意致被拘禁人重伤,或者故意杀死被拘禁人的,则应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本题表述中,钱某等人为索债非法拘禁刘某并致刘某轻伤,钱某等人构成非法拘禁罪。可见,选A项。

17.【答案】D

【解析】 赵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胡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赵某将胡某关在家中,构成非法拘禁罪。赵某数次强行与胡某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根据《刑法》第241条的规定,非法剥夺、限制被收买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情节严重,或者对被收买妇女、儿童有强奸、伤害、侮辱、虐待等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定罪处罚。据此,赵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强奸罪,应当数罪并罚。可见,选D项。

18.【答案】B

【解析】 拐卖妇女、儿童罪属于行为犯,只要出于出卖的目的,并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及中转六种行为之一就属于犯罪既遂。因此,D项表述是错误的,不选D项。拐卖妇女罪虽包容强奸行为,但并不能当然地就包容强制猥亵妇女的犯罪行为,更不能将强制猥亵行为作为加重情形,对此应当另行成立强制猥亵罪。此外,在拐卖妇女过程中,故意伤害并造成被拐卖妇女重伤、死亡的,应以拐卖妇女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可见,B项表述正确,选B项,而A、C项表述则是错误的。

19.【答案】B

【解析】 甲男、乙女主观上没有绑架的故意,不成立绑架罪,故不选C、D项。敲诈勒索罪的既遂是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处分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本题表述中行为人取得的财物不是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而是基于怜悯心理而交付的,因此甲男、乙女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选B项。

20.【答案】B

【解析】 强制猥亵、侮辱罪与侮辱罪不是对立的关系,强制猥亵、侮辱罪是侵犯广义的性的自主决定权的犯罪,而侮辱罪是侵犯名誉的犯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如果同时触犯侮辱罪,属于想象竞合犯。故为寻求刺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既触犯强制猥亵、侮辱罪,又触犯侮辱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可见,A 项说法错误。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二者的界限在于: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因此,在大街上边打边骂妇女“狐狸精”的行为,并不属于具体捏造事实的行为,不成立诽谤罪,而成立侮辱罪。可见,B项说法正确,选B项。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和媒体告发,败坏了他人的名誉,构成诽谤罪;行为人将该事实向公安局告发,表明行为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同时构成诬告陷害罪,应按照想象竞合犯加以处理。可见,C项说法错误。一般的侮辱、诽谤犯罪属于亲告罪,即只有当事人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侮辱、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则属于公诉罪。可见,D项说法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9条第1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以绑架罪论处。据此,选B项。根据《刑法》第240条第1款第6项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构成拐卖儿童罪的结果加重犯。据此,选C项。

2.【答案】ABCD

【解析】 《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1)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2)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3)奸淫被拐卖的妇女;(4)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5)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6)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7)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8)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大家在理解上述8项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情节时,要注意:(1)对于第3种情形,不另定强奸罪,只定拐卖妇女罪。(2)对于第4种情形,不另定强迫卖淫罪,只定拐卖妇女罪。(3)对于第5种情形,不另定绑架罪,而定拐卖妇女、儿童罪。(4)对于第7种情形,不另定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只定拐卖妇女、儿童罪,但要注意,这里的致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是指在拐卖妇女、儿童的过程中造成的伤害或死亡,而非单独的故意伤害、杀害行为,如果属于单独的故意重伤、杀害的,应将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实行数罪并罚。可见,备选项应全选。

3.【答案】AD

【解析】 根据《刑法》第198条第2款的规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选A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第1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甲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一罪,不数罪并罚,故不选B项。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据此,C项表述的情形应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罚,不数罪并罚,故不选C项。根据《刑法》第321条第3款的规定,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对被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选D项。

4.【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6条第3款规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1)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2)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3)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4)二人以上轮奸的;(5)奸淫不满10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6)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A项表述中,李某、贾某的行为同时具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和二人以上轮奸的情节,可以判处死刑。B项表述中,赵某的行为属于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情节,可以判处死刑。C项表述中,章某的行为属于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节,可以判处死刑。D项表述中,刘某的行为使被害人精神失常,属于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可以判处死刑。可见,备选项应全选。

5.【答案】AD

【解析】 绑架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使用绑架、劫持人质的方式索取财物。绑架罪限定于使用绑架、扣押人质的行为方式非法勒索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则只能使用绑架、扣押人质的方式之外的方式来勒索财物。行为人以谎称绑架人质的方式索取财物的,仍然属于敲诈勒索罪。如果行为人为了勒索财物或者获取其他非法利益而绑架人质,致人死亡或者杀害人质之后,向被害人的亲属谎称人质仍然活着,继续勒索的,应当认定为绑架罪。杀人后,谎称扣押人质,勒索财物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和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本题中,甲在犯罪事实被查明前经过教育主动承认了犯罪事实,属于特别自首。可见,选A、D项。

6.【答案】BC

【解析】 首先,宋某拦路抢劫他人财物,符合抢劫罪的构成特征,构成抢劫罪;其次,宋某违背杨某的意愿,将其强奸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最后,宋某在强奸的过程中,为了压制杨某的反抗,将其打成重伤,属于故意伤害行为,但杨某的故意伤害行为是强奸行为的手段之一,不单独定罪,包含在强奸罪中的加重结果中。因此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和强奸罪。

7.【答案】ABCD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19条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对于不满12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被害人,从其身体发育状况、言谈举止、衣着特征、生活作息规律等观察可能是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据此,选A、B、C项。上述司法解释第20条规定,以金钱财物等方式引诱幼女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幼女被他人强迫卖淫而仍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均以强奸罪论处。据此,选D项。

8.【答案】BC

【解析】 强制猥亵、侮辱罪是指违背他人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强奸罪、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罪的界限。区分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关键在于强奸罪以性交为目的;强制猥亵、侮辱罪则不以性交为目的,而是以寻求性刺激为目的。区分强制猥亵、侮辱罪与侮辱罪的关键在于: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猥亵具有统一性,且侮辱行为具有寻求性刺激的目的;而侮辱罪中的侮辱行为则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败坏他人名誉,一般不具有寻求性刺激的目的。备选项中,A项构成强奸罪,D项构成侮辱罪,B、C项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

9.【答案】BC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40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在拐卖过程中,将被拐卖的妇女奸淫的,为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应当认定为拐卖妇女罪一罪,故不选A项。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将妇女卖出以后,又伺机以暴力方法违背妇女意志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侵犯了两个客体,应当以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可见,选B项。根据《刑法》第241条第2款的规定,收买被拐卖妇女后,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因侵犯了两个不同的客体,因此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可见,选C项。因患精神病的妇女没有辨识能力,为保护患病妇女的身心健康,明知对方是患精神病的妇女,而采用糖果哄骗的方式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以强奸罪定罪处罚。可见,选D项。

10.【答案】A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92条第2款的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陈某构成故意杀人罪,选A项。姜某为压制被害人反抗,将被害人杀死后劫走财物,姜某压制被害人反抗属于抢劫罪中的“暴力”手段,因而姜某只构成抢劫罪一罪,故意杀人行为评价于抢劫罪中。可见,不选B项。C项涉及的是相约自杀,对于行为人与他人相约共同自杀,但他人无勇气或无能力实施自杀,要求行为人先将其杀死再自杀,行为人将他人杀死后,自杀未遂的,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据此,江某和宋某相约自杀,但江某自杀未遂,对江某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江某也死亡,则不存在刑事责任问题;如果江某和宋某各自独立实施自杀行为,出现一方死亡,另一方未死亡的情形,也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可见,选C项。D项表述中,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强奸罪的加重情形,对故意杀人行为不单独定罪,故不选D项。

三、简答题

1.(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名誉。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客观方面的构成条件有:①侮辱行为必须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进行。②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③侮辱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目的。

2.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其构成特征有: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

3.(1)犯罪客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即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监督权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犯罪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诬告陷害罪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公民。

(3)犯罪行为方式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与人员告发,或者采取其他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活动的行为。

(4)犯罪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5)犯罪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犯罪目的是报复;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

4.(1)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2)遗弃罪的构成条件有:①犯罪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②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行为。③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有扶养能力的人。④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5.(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名誉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背他人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他人处于不能抗拒、不敢抗拒或者不知抗拒的状态而强制猥亵他人或侮辱妇女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其中对妇女不具有奸淫的目的。

6.(1)行为对象是侦查过程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起诉、审判过程中的刑事被告人。

(2)必须采用刑讯方法,即必须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

(3)必须有逼供行为。逼供行为即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某种供述。但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器械进行审问的,阻却违法。

7.以妇女为侵害对象进行强制猥亵、侮辱的,与强奸罪(未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强奸罪是以与妇女发生性交行为为目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犯罪则不是以与妇女发生性交行为为目的。

(2)客观方面的行为不完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犯罪是对妇女实施性交行为以外的猥亵、侮辱行为,没有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即使由于行为人自身原因而致性交未能完成,也应认定为强奸罪(未遂)。

(3)犯罪主体的范围不完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犯罪的实行犯既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妇女;强奸罪目的行为(即与妇女的性交行为)的实行犯则只能是男子。

8.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有: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向他人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以及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9.(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即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年满14周岁的妇女或者未满14周岁的儿童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以出卖为目的。

10.(1)侵犯的客体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金钱或其他财物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或者儿童,并对被拐卖人实施人身控制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不具有再出卖的目的。

四、案例分析题

1.(1)王某、于某和高某合谋后,非法拘禁他人,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成立非法拘禁罪的共犯。

(2)王某、于某和高某共同使用暴力等手段并从被害人身上搜走1万余元,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3)于某使用匕首向被害人张某胸部猛刺一刀,其杀人的故意明显,并导致被害人死亡,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于某是在非法拘禁行为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实施了杀人行为,因此不能按照非法拘禁罪的转化犯处理。而王某和高某没有杀人的故意,所以于某的杀人故意超出了王某和高某共同故意的范围,仅于某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

(4)根据刑法理论,结果加重犯要求行为人对加重的结果主观上应当有罪过。本案中,被害人的死亡已经超出了王某和高某的预见范围,王某与高某对于被害人的死亡主观上没有罪过,所以不属于非法拘禁罪致人死亡的情形。同时,王某与高某在非法拘禁过程中虽然使用了暴力,但是不是该暴力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5)王某和高某构成非法拘禁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而于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6)在非法拘禁和抢劫的共同犯罪过程中,王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而高某和于某起次要作用,是从犯,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1)本题中,王某因肚子饿,看见李某正放学回家,就心起歹念,走上前去抓住李某的领口把李某拽至隐蔽处,要李某给保护费,将李某10元零花钱抢去,由于此时王某尚未满16周岁,所劫取的保护费数额不大,情节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2)王某构成非法拘禁罪。王某在其生日当天出于吓唬李某父亲的目的,而把李某软禁起来的行为是非法拘禁行为。虽然生日当天王某未满16周岁,对非法拘禁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因非法拘禁行为属于继续犯,其行为一直持续到生日第二天凌晨2点,王某此时已满16周岁,应负刑事责任,构成非法拘禁罪。

(3)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因为徐某与王某合谋出于吓唬李某父亲的目的,而把李某软禁起来的行为是非法拘禁行为。

(4)王某和徐某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犯,但认定共同犯罪应当从王某满16岁之日起开始。

(5)对王某应当以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因为王某还在抢劫罪的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先认定非法拘禁罪的刑期,对前罪的刑期和后罪的刑期依照先减后并的原则确定数罪并罚后的刑期。

(6)①王某犯非法拘禁罪时未满18周岁,对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②王某被警察抓获之前确实已经准备投案,应视为自动投案,可以认定为自首,对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③在王某的帮助下将徐某抓获,王某的行为构成立功,对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④王某与徐某在其共犯的非法拘禁犯罪中处于从犯地位,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对徐某应当数罪并罚。徐某将李某软禁起来的行为是非法拘禁行为,因此徐某构成非法拘禁罪。徐某出狱后未满16周岁,与未满14周岁的幼女偶尔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因此不认为是犯罪。再又因徐某犯本罪时尚在抢劫罪假释考验期内,应当先认定非法拘禁罪的刑期,对前罪的刑期与后罪的刑期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确定数罪并罚后的刑期。

(8)徐某犯非法拘禁罪时尚未满18周岁,对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T7yKpLeeyIgkWp1z4/8X5piOVGq5OSTl5Diq6sdbPOdhYk26mU4c7mmz/0v/DE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