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作的起因比较偶然。一个电视节目组来采访我,讨论我写的另一本关于预知与现代物理学的书。我抱歉地解释道,因为怀孕了,我不愿意再思考抽象的问题。当制片人问我能谈些什么时,我举双手回答:“母亲身份。”
之后,令人意外的是,我们竟然就母亲身份和现代物理学这两个方面的话题聊了很长时间。我发现,我在描述孕期的心理,描述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我将初为人母的感受时,我常常会借用量子物理学中对匪夷所思的亚原子世界的描述来隐喻自己。量子理论中那些描述现实的神奇画面,使我把孕期和做母亲的感觉表达得非常形象。更意外的是,这段对话竟然促使一档有关量子物理学的电视节目诞生了,最终还成为一本书中的部分内容。这件事启发了我。
我在 16 岁时第一次接触量子理论。从此,它影响了我对“新物理学”的看法,也影响了我的人生。一个人在青春期的后期往往会对很多事情产生疑问,并且急切地要去寻找答案,比如生命中的那些“重大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我的定位在哪里?为什么世界是这个样子?人终将逝去是什么意思?等等。我请教过父母,但他们的回答很有限;我请教过祖父母,他们用卫理公会的教义来解释,但他们的解释仍然不能解开我心中的疑问。后来,我竟然在新物理学中找到了一种富有诗意的探索方法。
在新物理学中,我接触到这样一些内容: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能效值相等,波粒二象性表述了一种流变,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说 现实 中存在着引人入胜的不确定性;我还在自制的云雾室内,通过 蒸汽径迹 目睹了微观粒子的突然出生与死亡……这些新奇的内容就像兴奋剂,把我的想象力激发了出来。第六感觉告诉我,宇宙是非常“活泼”的。不过我当时所掌握的量子理论数学知识还不足以帮助我把这种感觉解释清楚,但我从此萌生了一种信念,我坚信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我在大学读了物理学专业。然而遗憾的是,我对新物理学的激情只燃烧了20 年左右。之后我就一直扮演着母亲的角色,把自己淹没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
我知道,对大多数人来说,物理学似乎只能仰望。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高深莫测的实验结果似乎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毫不相干,与我们的感觉或情绪也毫不相干,与我们生活中个人与社会之间产生的诸多问题更是毫无瓜葛。然而物理学与所有科学一样,都始于日常经验,始于我们对事物发生、发展的疑问和好奇,还有我们希望知道我们在这些事物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或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我们是不是科学家。
我后来发现,自己很容易沉浸在这类问题中。例如,每当与精神科医生兼心理治疗师的丈夫谈论起他的工作、有关大脑结构和人类意识的转化问题,或者回忆起与已故的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讨论过的事物内部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时,我就会宣称:“这是我的世界。”
自从初次接受电视节目组采访之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经常地运用所学的量子物理学知识。在量子物理学中,对亚原子层面的 现实 (reality) [1] 描述、对非常奇怪的电子现象的描述,使我对某些常见的哲学问题有了新的见解。比如,哲学中的人格同一性问题(我中有多少是真“我”,能找出多少真“我”)、精神/肉体的问题(有意识心智/“灵魂”如何与肉身或其他物质相关联)、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及其意义的问题等。除此之外,量子物理学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分娩过程、死亡、共情乃至心灵感应、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仅仅被物质充斥着的世界(如许多藏污纳垢的市中心区)对意识的影响等问题的思考。
有时,量子理论似乎是一种有用的隐喻,它帮助我把这些思考聚焦到一个新的、更清晰的点上。它还部分地解释了“意识”及“日常经验”是如何起作用的。本书最初的写作目的是进行隐喻练习,但随着写作的继续,隐喻逐渐让位于实证分析,或者说让位于有根据的推测,即针对人类“心理的物理现象”的推测,以及针对道德与精神含义的推测。
在写书过程中,我感到很纠结,因为书中的每一章都可以单独成书。但是,“把我们自己看成量子人”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具有颠覆性的概念,我认为最好还是先提供一个宽泛的“概述”,希望读者能够品出它的深意。也许会有人沿着其中的某条线索继续深入探究下去。
本书曾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此特别感谢牛津物理学和哲学小组的成员们,我在与他们的多次讨论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感谢牛津心理治疗协会,其演讲计划竟然与我要展开的主题不谋而合。《牛津日报》的汤姆·凯尼恩(Tom Kenyon)曾帮助我解决了文字处理软件的问题;经纪人黛娜·维纳(Dinah Wiener)始终鼓励和支持我。早在我们划定写作内容的范围之前,她就先给本书确定了一个起点。
我曾轻描淡写地提到过我丈夫做出的智力贡献。此外,是他的耐心、天生的幽默感以及无数个日夜看护孩子的付出,成就了本书。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这座城市和牛津大学的感谢,包括港口草甸和酒吧,周日清晨圣巴纳巴斯教堂的气息和钟声,令人神清气爽的无数美丽建筑,能自由进出的图书馆、大礼堂和会议室,以及众多参与讨论此话题的大学老师们。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人不能与周围环境分离。因此,我怀疑自己如果住在其他地方是否还能完成此书。
[1] 在哲学专业书籍中也经常译作实在。本书采用 现实 加着重号的方式来表述相同的意思。——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