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已于 2011-11-25 00:13:23 发表在新浪博客中,文章标题为“时间跟空间和物质的关系”)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这就是对我们眼前这个现实世界最精简、最精确的描述。
宇,就是指我们眼前能直接感知得到的空间和物质体。如:“四方”指我们身边四周的空间,“上”也是指我们头顶上的天空的空间,只有“下”指的是大地这个实实在在的物质体。“宇”就是空间和物质体的合称。
宙,指的是大大小小的物质体在空间中聚合、生存、运动到分离,以及重新组合出新的物质体等千变万化的演变过程。
一、空间
空间是什么?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空间并不神秘,就是我们眼前空空旷旷,空无一切的地面上的天空空间。
二、物质体
物质体又是什么?其实,物质体就是指人们眼前“熟视无睹”大地。如在大地上所有山河中的石头、沙子、泥土、草木、动物、水和空气等的一切物质体,包括天空上面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天体星系等等。
三、时间
时间到底又是什么呢?在目前,人们都会认为时间就是钟表里的时、分、秒,主要是那滴答、滴答的秒针最为奇妙。其实,钟表是人造的,指针指的数字“时、分、秒”,也是人为创造的,自然界并没有什么现象提示着“时分秒”的分段刻度是存在的,倒是古人在观测太阳从东面升起到西面日落时,设置一种叫作“日晷”的测量工具,来测量太阳光照射到“日晷”上,所产生的阴影变化过程,有意刻画出“时段”(刻度)来。科学家也是这样讲:“时间”的“时”是存在的,是指从古至今到未来,即“古往今来”,而“间”却是人为刻画出来的时段刻度而已。
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古人就设置“一昼夜”为十二个时辰;而西方人,设置了“一昼夜”为二十四个小时。随着人类活动频繁,需要更加精细的时间,又把一小时分为 60 分钟,一分钟再细分成 60 秒。目前,这种时间模式已被人们所接受了。在大自然界中,能直接给我们提示的时间,就是日夜光阴、冬暑交替和月相圆缺。所以,每一天我们能直接看到和感觉太阳东起西落时,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上半夜和下半夜,叫作一日或者一天。二十九日或者三十天就有一次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定名为一个月。一次冬暑交替,刚好接近十二次月相变化,命名为一年。我们中国古人不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还另外分出春夏秋冬以及二十四个节气。并创设出“子丑寅卯……”的十二生肖为“地支”;“甲乙丙丁……”为“天干”,取“天干”和“地支”各一字,组合成“六十甲子”为一轮回年。
目前我们又使用另一种叫“公历”的“日历”,它是西方古人根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顾月相变化规律,平均分成十二个月,发现误差很大时,随意在每个月中抽减和增加天数,使得能凑合,并定出 100 年为一个“世纪”。
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年月日和时分秒,已经达不到高科技的需要,科学家把“光线”一秒钟运行速度相当三十万公里的距离,乘以一年(约三千一百五十多万秒)为“一光年”,还把一秒钟(原子秒)精细到“铯-133 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 9 192 631 770 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当然,“时间”是人类根据地球绕日运动和自转运动时产生的物理现象,用数字记录下来的时间分段。有人把“时间”解释是一种“概念”,也是有道理的。不过,“时间”是大自然界的物质体在运动中,产生出千千万万种物理现象的普通的一种,犹如科学家讲宇宙中只有一空和一物。“一空”指整个宇宙中只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空间,“一物”指我们肉眼能直接看得到、用手摸捉得到的也是实实在在的一切大大小小物质体。物质天体大到“无限大”,物质粒子小到“无限小”,只是形态(形状千差万别)有异而已。的确,在整个的宇宙中,除了一个实体空间和一种实体物质之外,并没有第二、第三类以上的实体东西所存在。我们能感知的所有一切事物,都是物质体所呈现的物理现象而已。
所以说,“时间”确实不是实体的东西,我们把“时间”叫作“物理现象”是最直接、又实在的。“时间”既不神秘,也不深奥,因为在宇宙中,任何物理现象都直接跟物质体相关,跟空间毫无半点瓜葛。犹如:假设在没有任何大小物质体存在的空间区域,“时间”怎么能显现,要怎么理解,有何意义呢?
大自然界中的任何物理现象,都“绝对于”物质体的“千变万化”而直接又相关的,是实在的,又现实的,没有一种物理现象不跟物质体毫无瓜葛的。不但“时间”直接跟物质体相关,就是“距离”也是我们人类能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比如,在没有两个以上的物质体在空间中的存在时,大谈“距离”有何意义?科学家在“几何图”上大画了那么多的弧线,为的是计算出某个天体,或者人造飞行器(物质体)在距离地球的空间中的运行轨道。假如所标的空间区域,天体、飞行器等什么东西都没有,所谓“距离”是什么?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同样,没有地球绕日运行和自转,哪有“光阴”?没有地球在绕日一周中产生“黄赤夹角”,哪有一年“四季”?还有“引力”“重量”,包括圆的、扁的、方的、长的、短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黄的、绿的等等的一切自然物理现象。
这就是说,在整个宇宙世界中,确实只有一个实体空间和一种大大小小的实质物质体,不存在第三类的“实体”或“实质”的东西所存在了。空间这个实体不分大与小,也没有“创生”和“消亡”的时间过程。只有实质的物质体,不管是“无限小”的物质粒子,还是“无限大”的物质天体,在空间中都是以群体的方式,时时刻刻不停地围绕着本“空间层次体”的“中心区域”运动着。小的物质粒子时时刻刻都在组合成为大物质体,大物质体时时刻刻都会解体、分离成为小物质体。这就是大大小小的物质体,通过了千变万化,创造出一个“缤纷多彩”,具有“生命活力”的宇宙世界来。
任何大小物质“空间层次体”的运动,所呈现“时间”现象是大不相同的。犹如:我们人类所处的太阳系的“太空空间”内的地球,地球的绕日运行和自转运动速度所呈现的日月年,我们容易理解、记录和计算。但是,对于物质元素的原子“微观空间”里面的“原子核”和“电子”,以及其他粒子的自转运动,所呈现不是“时分秒”的现象,而是一秒钟的“10 的多少次(?)乘方倍”的速度。就以“电子”来说,它的自转速度和运行速度所呈现的“时间”现象,都是我们地球人类难以想象之快。
按照《无限小与无限大——论宇宙》一文中所提到的假设:“‘电子’表面上也许生活着‘高级生灵’呢!”这个假设并非虚构和幻想,而是有物理根据的假想,其理论依据就是:地球并非“神学家”们所虚幻的“上帝”,专门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唯一的舒适“家园”;地球是宇宙大自然界中的物质元素的原子,所创造出千千万万个适合生物生存的普通星球之一而已。把地球看成是整个宇宙世界中唯一有生物生命的星球,这本身就是一种神话。也就是说,像原子“微观空间”里面的“电子”,也有生物生命体的存在,这是很“确实的”。在“探索地球引力的物理成因”一文中也提到:人体的生命机能“都是从原子微观世界里的各种粒子‘灵性’基因直接遗传而来的”。科学家讲:人的思维方式,是脑细胞的“电子”传导活动所启动的;人体运动的能量是“热粒子”(热能)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在我们眼前这个大自然界里,所有一切自然物理现象,都是原子微观空间中的粒子“活性”基因所显现的,世界上没有一种物理现象是跟微观空间里的粒子毫无关系的。物理学家在探解任何自然物理现象时,都会追寻到原子微观空间里面的粒子中去的。所以说,众多的基本粒子,组合成原子质体;再由众多的基本元素的原子,组合成地球的分子质体,创造出地球表面上的活生生的生物生命体,这不是“空穴来风”的,是有由来的。这只有“粒子”里面,原有的灵性“生灵”的存在,才能“遗传”到“太空空间”这个地球表面上来。也就是说:地球上的一切物理现象,在原子微观空间世界里的“粒子”中,早已存在着。谁否认,就是“唯心”了!
在《无限小与无限大——论宇宙》一文中又假设:“我们将‘太阳系’看作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原子’时,银河系便是一滴小水珠,很有可能是个具有生命活力的‘原始细胞核’呢!”这个假设也是有根据的,银河系中的每颗像太阳系的恒星系,都由原子组合成分子物质所构成的。原子组合成的分子物质能创造出地球生物生命体来,同样由“基因”继续创造出由众多的恒星系所构成的宏观生命体,这有何不可能呢?原子的“微观空间”不是唯一的一个;太阳系的“太空空间”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太阳系外的“宏观空间”同样不是唯一的一个。我们有何理由说地球是宇宙中的唯一有生命体呢?外星系的生命体的存在更不能否认。在宇宙中,只有整个实体空间是唯一的,由无限小到无限大的物质体所组合成的各个空间层次体,同样并不是唯一的。总之,把我们人类自己,包括我们居住地球,描述成为在整个宇宙世界中是“唯一”的,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符合自然物理规律的。犹如一千多年前,世界各地的文明古国的人们,都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区域,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现代的人们才清楚,原来地球这个世界上,就有那么多相同的文明国家和民族共同生存着。
这就是说,在原子微观空间的粒子生命体使用的时间就是相当快的;我们人类所处的太空空间层次中的时间是适中的(以我们人类的时间观念而言);而由恒星系所组合成的宏观生命体使用的时间就应该相对慢了。就以我们人类而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感觉时间流逝也不大相同。如小孩的时候,过一天犹如老年人过一年;老年人感觉几十年前的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心情爽快时,一年过一年,被描述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心情愁时,度日如度年。同样,对于一样的距离,犹如十里地的距离,在心情好时加上空手走路,不足一小时很快就能到达家门口;假如在心情不好时,加上负重的情况下走路,走慢了时间也就长了,路也感觉远多了。时间长短或者均匀流逝都是人的感觉而已。
当然,由于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上,受到地球自转时接受太阳光线产生的光阴和月相变化,以及地轴绕日一周做一次倾斜,产生冬夏冷热气象,直接影响了任何生物生命循环过程,所呈现的生命周期,加上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时不同现象的节奏曲,显现时间流逝的均匀性。时间对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数字可以计算出各种生物体活动的规律性和生命周期,也可以计算出人造机器运动的过程。比如汽车、轮船、飞机、人造卫星,以及各种大大小小天体的运行轨迹等等。
时间被理解为跟空间和物质体同样重要的“东西”,这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一些科学家,也把“时间”当成实体的东西来看待,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出一句名言:物质体运行速度达到光速,时间就会停止,当超过光速时,时间就会倒流。这就明明白白把时间描述成为像空气,或者水流那样的流体物质了。这样,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喜欢对“名人”信仰和崇拜者的“追星族”,便以这个理论为研究基础,推演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来,如“时空场”“时空隧道”“时空维”等等与现实世界毫无实际依据的幻想和遐想来,这些假想只能用文字方式表达出来的科幻小说,或者用电脑合成影像的动画科幻片,能作为少儿的启蒙教育,很有效果。而“智者”看后为娱乐;“愚者”看后成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