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一)含义和渊源

1 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指用于向利益相关方公开企业环境信息的一种企业非财务报告,起源于企业环境报告,又称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报告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推进,现如今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再局限于仅披露企业在环境领域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企业在社会和经济领域的信息。

2 渊源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在中国出现的较晚,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历史并不长,最早的一份是1999年,壳牌(中国)公司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6年,国家电网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中国内资企业首份报告,同年中国移动、中国铝业、中远集团和中海油等大型国企也相继加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队伍中。

自2006年起,中国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快速增长,这一现象离不开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推动。国资委在2008年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鼓励中央企业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商务部于2009年颁布了《外资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性意见》,要求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国资委在2010年明确要求所有的中央企业3年内都要向社会公众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同年,工信部也把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式列入其职能;2011年,国家标准委宣布制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2012年,商务部发布了《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重点阐明了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九大内容;2013年,商务部联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首次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行为进行方向性指导;2014年,商务部指导、五矿商会等《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社会责任指引》,这是中国矿业领域首份内容全面且具备国际化和包容性的社会责任标准性文件;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指出要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2016年,国资委颁布《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鼓励国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发布《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该文件明确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共享平台需承担社会责任。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给品质的指导意见》中鼓励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全域旅游产品开发,引导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履行社会责任。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鼓励引导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蓄水池”功能。2019年11月,中国专家在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论坛宣介“一带一路”倡议中明确要求中国企业在开展海外经营活动时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外业务的合规的体系建设。

表1-3-1 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政策梳理

续表

除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外,各地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的相关组织也积极推动该报告的发展,包括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沪深两地交易分别先后于2008年和2010年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引;香港联合交易所于2011年底就对香港上市公司实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咨询市场意见;2015年12月21日,港交所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的咨询总结中提出新的规定,在董事会职责、健全有效的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提升透明度方面做了新的要求。

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17日宣布刊发有关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的咨询文件(ESG咨询),重点在于支持和提升发行人在ESG咨询方面的管治和披露。对比香港联交所新旧两版《ESG报告指引》可知:2015年旧版指引披露内容为11个层面,43个指标;2019年新版指引为12个层面,48个指标。报告发布时间方面,2015年旧版要求若ESG报告非载于发行人的年报中,发行人应尽可能接近其刊发年报的时间,而不迟于刊发年报后的三个月内发布;2019年新版则要求主板发行人须在年结日后四个月刊发ESG报告,创业板发行人须在年结日后三个月内刊发ESG报告。董事会参与情况方面,2015年旧版无强制披露要求,2019年新版要求发行人须在ESG报告中披露一份董事会声明;阐述董事会对于ESG事务的管理状况,强化了董事会对ESG的日常管理。报告遵守的原则方面,2015年旧版无强制性披露要求;2019年新版新增强制披露事项,例如编织ESG报告的时候遵循哪些原则及如何遵循。报告边界的选定方面,2015年无强制性披露要求;2019年新版中则明确要求描述哪些实体或业务纳入ESG报告范围。环境范畴指标方面,2019年新版中新增气候变化层面,新增一个关键绩效指标,强制要求披露:描述已经及可能会对发行人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相关事宜,及其应对的行动;新增部分指标的目标设定要求,强制要求披露:排放量目标、减废目标、能源使用效益目标、用水效益目标,以及目标达成情况。社会范畴指标方面,2015年旧版中关键绩效指标为“建议披露”;2019年新版中关键绩效指标为“不遵守则解释”的强制披露。供应链管理层面新增2个关键绩效指标,强制要求披露:识别供应链每个环节的环境及社会风险的惯例;在拣选供货商时促使多用环保产品及服务的惯例。反贪污层面增加1个关键绩效指标,强制要求披露:描述向董事及员工提供的反贪污培训。这些改动表明联交所加大了对社会范畴的重视,新增的细化要求可以视为用来真正提升社会范畴ESG表现的现实抓手。

对比内地和香港的相关政策推进程度,从总体上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快速提升的过程中。

(二)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性和意义

1 重要性

综合信息披露对于企业发展过程至关重要,而披露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通过CSR报告这一平台来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评价和反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CSR报告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比如吸引人才,留住、激励员工;通过降低能耗和其他投入而降低成本;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创新。同时,CSR报告也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企业声誉,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要融入世界,必须承担与披露社会责任,而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不仅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还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强竞争力,获得丰厚的利润,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目前企业身处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运营方式所带来的雇员福利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由此带来的压力要求企业对除股东之外的更广大利益相关方负责,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中,以货币的方式对企业的历史经营活动进行计量的财务信息无法将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充分反映出来,也不能将企业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弥补了这一不足。上市企业在每一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可以对企业自身文化、使命有不断的认识与深化,正向影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综合地看,社会责任的披露能够持续推动上市企业在业务、品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的提升,促进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药行业是与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重要产业,医药企业是否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关乎着人们日常用药的安全。中国的药品安全问题严重,药品安全事件和环境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医药行业的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信息逐渐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关注。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乏,仍然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总体医药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情况和信息披露水平并不理想,因此加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迫在眉睫。发布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真实、全面披露,是督促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和社会公众获悉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2 意义

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对企业来说,它同时具备了防范风险和促进企业经营改革的功能。企业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际上就是一个建立预警机制的过程,它促使企业发现顾客、供应链、社区等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有助于管理层防患于未然,在可能产生危害的事件成为负面突发事件之前就对其进行控制。同时,企业应以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将财务、生产、营销和研发等职能部门联系起来,改善管理。如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通过关爱员工、培训员工、组织员工进行志愿服务等企业社会责任行动,能够增强员工凝聚力、储备公司人才、培养员工责任感,最终提升公司的人力价值;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通过培育新兴市场和公益营销等行动,企业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讲,采用新技术、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等是保持产品和技术不断创新的动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企业必须不断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提高获利能力,而节能减排本身就是一个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日趋提高,如果企业积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能够获得社会公众和政府的认同感,在市场上赢得立足之地。

综上,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积极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改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于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和体现社会价值都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其抓住机遇,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整体改善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我国医药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现状。

(三)撰写的参考标准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参考标准主要有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等国际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深证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香港证券交易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等。

《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lines)是由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所制定,是目前全球被最为广泛使用的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框架指南。GRI报告框架的目标旨在提供一套广泛为人接受的体系,供公司或组织报告其经济、环境及社会绩效。GRI报告框架包含四个部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SustainabilityReportingGuidelines)、各类《指标规章》(IndicatorProtocols)、《技术规章》(TechnicalProtocols)及《行业附加指引》(SectorSupplements)。其中,《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是所有其他文件的基础,适用于各类组织,是GRI最主要的工作成果。考虑到各种行业可能会面临的特殊问题,GRI提供了可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起使用的《行业附加指引》。《指南》的第二部分“标准披露”规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报告格式和报告内容。GRI可持续发展报告主要由战略与概况和绩效指标两部分构成。《指南》要求机构从四个方面披露其战略与概况的情况,即:战略与分析,机构简介,报告规范,管治、承诺与参与度。每个方面都通过报告要素规定了具体的披露内容,共42个报告要素。报告机构通过应用上述的报告原则,可以对报告要素进行选择。通过这部分披露,机构可以展现其整体背景,有助于报告使用者了解机构的战略概况以及公司治理等信息。GRI所界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集中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层面。因此,《指南》要求机构分别从这三个层面来披露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绩效情况,并且每个层面都通过绩效指标规定了具体的披露内容。

为有效指导中国企业编写规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于2009年12月和2011年3月先后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1.0)》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重点强调企业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政策和表现,及其有重大影响的定期向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沟通方式。 Iv3s5QrqH755Steo9aROj68E1SbBWDJuC7ioUSi72vJ+7/MiCYrjc15tZiCc+M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