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含义:组织架构是指一个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在企业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在企业内部组织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组织的运营地域包括其海内外的运营企业、附属及合营机构。
判断依据:在报告的公司内部治理或管理层部分是否披露组织架构图;运营地域通过判断报告内是否有关于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战略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出口到若干国家、省份,在若干省份建有制剂厂、实验中心、物流中心等。
指标含义:企业的主要的产品、服务和品牌,以便于报告使用者全面理解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判断依据:出现“主要产品”“主要品牌”“主要经营”等字样。
指标含义:该指标描述企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经营理念、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判断依据:出现“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责任理念”等字样。
指标含义:企业根据自身特征,所结合筛选出来的对利益相关方具有重大或潜在影响的议题。
判断依据:出现“利益相关方及实质性议题”以及议题识别矩阵等。
指标含义:指企业高层参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社会责任相关活动,主要包括但是不限于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导机构中担任主要职务,定期听取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汇报,参与企业社会责任重大活动,为企业社会责任重大项目实施整合资源等。
判断依据:高层担任社会责任小组组长、董事长参与捐赠等内容。
指标含义:与报告中披露信息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沟通制度、信息统计制度、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发布等制度。
判断依据:报告中出现“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字样,并且阐述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定、推动、编写等相关措施在内。
指标含义:阐述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期待及企业对利益相关方的回应,主要包括报告对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及期待进行调查和阐述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期望以及企业对利益相关方期望进行回应的措施。
判断依据:报告中出现“利益相关方”“客户、员工、股东利益”等相关字样,并且描述对利益相关方的期望所做出的回应。
指标含义:本指标包含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治理结构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各自的职责和议事规则;治理机制是指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
判断依据:报告中出现“公司治理”“监管机制”等相关字样,或者对促进公司规范运作的相关制度进行阐述。
指标含义:企业针对反腐败所指定的相关制度或采取的相关措施。
判断依据:报告中出现“反腐败”“反贪污”等相关字样。
指标含义:该指标主要要求披露企业产品质量保障、质量改善等方面的政策与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立产品质量保证和改进小组等。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ISO9001”“质量管理小组”“通过GMP认证”等字样。
指标含义:该指标主要要求披露企业产品的合格率,包括产品出厂合格率、政府市场抽检合格率等。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产品出厂合格率、政府市场抽检合格率的数值。
指标含义:该指标主要要求企业披露报告期内在科技或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总额。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企业报告期内的研发投入金额总额。
指标含义:该指标主要描述企业在产品出售以后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详细的企业售后服务方式,如服务热线、售后平台、公众号等。提及售后服务,但没有具体措施的报告,不算披露该指标。
指标含义:包括企业进行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最终的调查结果。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满意度为……”等字样。
指标含义:本指标主要描述企业对客户、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其他商业伙伴诚信的理念、制度和措施。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诚信”“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字样。
指标含义:企业报告期内社会责任审查覆盖的供应商总量。
判断依据:本指标是一个定量指标,定量指标需要有具体的数值来作支撑,如在文中单纯地出现关于供应商的信息,通过仔细检索看是否有具体的数值。
指标含义: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就业法》,“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通过兴办产业或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
判断依据:首先在报告中搜索“带动就业”“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就业机会”“校园和社会招聘”等字样,然后对报告中出现的关于就业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指标含义:指报告期内企业员工中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
判断依据:报告中应出现具体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一般是100.00%),或者有“与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等字样,凡含糊出现“签订劳动合同”,但未提及签订率的,不算入指标内。
指标含义:本指标指企业针对员工职业健康的保障措施和绩效,包括正式员工年度体检的覆盖率和职业健康档案的覆盖率等。
判断依据:报告中应出现“建立职业健康档案”“组织员工参加体检”“职业疾病防治”等字样,“职业健康月”等提高职业健康的活动,也算入在内。
指标含义:企业培训体系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的、与企业的发展以及员工个人生长相配套的培训管理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师资体系及培训实施体系。
判断依据:该培训不包括环保培训、安全生产培训,而是指技能培训,主要有“职工技能培训”“雏鹰计划”等完善的培训系统,并且有明确的培训时长或课时数量。凡是含糊地说“进行了培训”,但是未提及培训时长、培训内容的,不算在内。
指标含义:本指标主要描述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制度、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确保员工安全的制度和措施。
判断依据:首先,GMP与该体系无关,所以出现GMP管理体系并不代表该企业拥有安全审查生产管理体系。若报告中出现“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书”等字样,或明确指出使用何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应算入在内。含糊其辞但没有具体内容的,不算入指标。
指标含义:指以提高安全监管检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
判断依据:报告中提及“安全生产”“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月”等字样,只提及“员工培训”“职业培训”的不算在内。
指标含义:主要指企业年度资金捐助以及年度物资捐助总额。
判断依据:报告中明确披露年度捐赠的资金或物资总额的算入在内,年度累计额以及出现各项捐赠金额没有总额的不算在内。
指标含义:指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
判断依据:依据报告,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的具体的志愿活动,主要包括社区义诊、爱心献血、敬老院服务、社区服务等,只提及“志愿活动”没有提及具体活动的不算在内。
指标含义: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企业应发挥自身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全方位优势,为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包括资助学生、捐赠助学金、建学校、建设基础设施、技术帮扶、就业帮扶等其他扶贫措施,只提及“精准扶贫”没有明确具体措施的不算在内。
指标含义:指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组织负责公司的环境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等环境管理制度。
判断依据:报告写明建立了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或成立有关“部门”“领导小组”“委员会”等,其他情况酌情考虑,仅表述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无具体内容的不算在内。
指标含义:指企业对员工(或利益相关方)开展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或宣传工作。
判断依据:报告中明确写了环保宣传活动的名称、形式,培训形式、内容、时长、人数等内容算在内。
指标含义:指通过加强用能管理,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判断依据:报告中提及“节能”“能源”等词,并且阐述具体节能措施、方法的算在内。
指标含义:指报告期内企业的废气排放量及减排量。
判断依据:本指标是一个量化指标,因此必须体现具体数值才算在内。“废气”还可在报告中表述为“大气污染物”或污染物的化学名称,报告中表明本年或包括本年的不同年份的废气排放及减排数值,或者减排百分比。
指标含义:本指标主要指报告期内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及减排量,以表格、图表形式为主。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关于废水排放量及减排量的表格、图表或者有数值的文字,以具体的量化指标为准。
指标含义:本指标主要指报告期内企业产生和处置的废弃物量,以表格、图表形式为主。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关于废弃物排放量及减排量的表格、图表或者有数值的文字,以具体的量化指标为准。
指标含义:绿色办公政策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办公区采用节能灯具照明,且做到人走灯灭;办公区生活用水回收再利用;推广无纸化办公,且打印纸双面使用;办公垃圾科学分类;推行视频会议减少员工出行等。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绿色办公”“无纸化办公”“视频会议”“打印纸回收利用”等字样。
指标含义:公司对社会责任工作的规划,主要描述企业对公司社会责任工作四个方面(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的规划与计划。
判断依据:报告内出现“展望未来”“未来计划”“未来规划”等字样。
指标含义:描述企业在药品上市后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取的监测制度,是针对药品安全性开展的监测活动,主要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
判断依据:企业存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文件等,药物警戒。
指标含义:要求企业披露报告期内被官方确认的产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指发生突然、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品事件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药品安全事件。
判断依据:报告中是否披露不良反应事件。
指标含义:要求企业披露企业自身所建立的药品召回制度,如果在报告期内发生过药品召回事件,也应在报告中披露。当企业发现药品安全隐患时,必须收集药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药品进行调查、评估,并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药品安全隐患是指由于研发、生产等可能使药品具有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判断依据:企业存在产品召回或药品召回制度。
指标含义:本指标指当发生重大突发事故时,企业积极投身救援,提供医疗设备、药品等。
判断依据:这里的医疗援助主要指的是医疗救助和药品援助,包括日常对社区的帮助和事故时的援助。报告中指标披露的关键词,如在重大灾害中提供医疗救灾、为经济困难病人赠送药品、通过药品捐赠和医疗设备捐赠的方式保障病人就医等。非医疗方面的援助不包含在内。
指标含义:通过改善给药方式来降低用药难度及不便,减低医药成本增加产品的可及性,掌握新技术新手段减少治疗中的痛苦。
判断依据:报告中指标披露的关键词,涉及创造新制剂或给药方式、降低医药成本、通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通过精益管理降低成本、降低产品成本节省患者费用等,主要在于减少成本以及降低患者身体和经济上的负担。
指标含义:本指标是指企业应披露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和对投诉及处理的评审过程,同时针对该投诉做出了何种改进。
判断依据:该指标的重点在于如何应对客户投诉以及接到投诉的后续工作,描述对于投诉管理体系和投诉流程的处理,报告中披露该指标的关键词,如提及构建客户投诉管理体系、积极处理客户投诉、执行客户投诉管理标准。
指标含义:本指标指的是企业有相关的制度、措施保证客户的信息不外泄、不滥用。无论是企业或企业员工因被动或主动的原因,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客户信息均属违反客户信息保护的行为。企业应披露是否有泄漏、滥用患者个人信息的现象。
判断依据:报告中对于该指标的披露主要为隐私保护与信息保密、无信息泄露、删除侵权信息等。
指标含义:旨在披露企业向医生、患者或社会公众教育推广安全用药、公共卫生等医学科普知识的措施。
判断依据:报告中对于该指标的披露可以是通过消费者培训指导的形式传递医药学知识,用健康义诊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采用患者教育、科普讲座、健康讲座等形式推广安全用药,通过医生培训项目向医生推广医学科普知识,采取医生培训的形式加强医生合理用药观念等面向消费者和医生的健康安全教育。
指标含义:旨在披露企业为减少三废而进行的技术升级或工艺改造措施、投入及结果,其投入是指企业针对三废处理所采取的技术革新措施所投入的资金和成效。
判断依据:企业新建污水处理工程、进行锅炉改造等。
指标含义:是指以不同药品种类、生产方式等为依据统计单位产值下的环保支出和投资总量。
判断依据:企业披露环保投入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