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真理的光芒: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面对面》一书,是双传学同志近十年间研究成果和学习体会的结晶,是其紧跟新时代前进步伐、自觉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科学理论的生动记录。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该书的出版对于广大读者深化对新时代的认识很有帮助。
《真理的光芒》一书由十九篇稿件汇集而成,时间跨度涵盖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传学同志参加了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宣讲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些宣讲中,传学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和精准阐释、实践上的对标把脉和建言献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历史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党的历史,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这一系列的成就、变革和经验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客观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理论战线上的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传学同志的这本著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理论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我与传学同志认识多年,他先后在扬州大学、扬州市委研究室、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新华日报社工作,是一名研究型、业务型领导干部,经历丰富,成果丰硕。他长期从事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同时十分注重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阐释。我多次听过他的发言或演讲,印象很深的是,他思维敏捷、思路宽阔,善于归纳提炼,语言丰富生动,既熟悉理论,也熟悉实践。他认为,要学习好、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必须在“情”“全”“准”“深”“实”五个字下功夫。通读他的讲稿后,我感到确实体现了这五个方面的特色。
所谓“情”,就是指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要带着感情学、怀着感情讲。什么感情?对人民的感情、对中华民族的感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情、对真理的感情。理论工作者应该始终怀着这份真挚的感情,不懈地探索规律,追求真理,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科学理论。对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要怀着感情将它传输给更广大的群众,使之化为物质的力量。有这份感情,就会始终怀有对理论工作的热爱,就能使面对群众的宣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能给思想理论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思想上高度自觉、行动上持久深入。
所谓“全”,就是要从整体性、体系性的角度,全面系统完整地学习、把握和运用新思想的科学体系。这里的中心词是“完整”,既要注重同一主题相同或相似论述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也要注意同一主题不同表述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形成产生的条件性;既要把握关于某一领域、某一论题的全部论述,也要把握其他领域、其他论题的论述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既要讲某个具体论断的上半句,也要讲该论断的下半句,谨防实用主义的断章取义,避免把理论割裂和肢解开来。这是辩证法的要求。遵循这个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特别要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起来。
所谓“准”,就是要在认认真真、原原本本阅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著作文献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创新理念、精神实质、价值内涵等。“准确”,需要我们厘清新思想新理念新论述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需要精准把握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述之间的异与同、继承与发展的脉脉,需要明晰真理性认识的适用范围和具体边界,防止主观武断地误解、曲解理论,防止无条件地超越真理的适用边界而导致谬误。
所谓“深”,就是要在上述“全”和“准”的基础上,做到深刻领悟和把握新思想,进而迸发思想的火花,提出有见地的思想观点,为充实和发展新思想作出贡献。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全”与“准”实际上就是遵循邓小平的这一教导,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坚持与发扬。就“全”和“准”的关系而言,“全”即完整,是“准”即准确的基础,“准”是“全”的内在要求与必然引申。就完整、准确与深刻的关系而言,完整准确是深刻的前提和基础,深刻则是完整准确的升华。只有在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境界,才能达到毛泽东同志关于“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要求。
所谓“实”,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要用平实的语言、朴实的词汇来表述、阐发和传播新思想,二是指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此即为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推动工作学。这是我们学习、研究、宣传、运用新思想的落脚点和归宿。
总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宣传和运用,都必须从“情”“全”“准”“深”“实”这五个字切入,在这五个字上下功夫。“情”是前提、是内生动力,“全”和“准”是基础、是基本功,“深”是关键、其中蕴含着创新发展的要素,“实”是着力点和落脚点。
传学同志这本文集中的文章都体现了这五个字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中细细体味和揣摩到作者的独特匠心。例如,作者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对有关党的中央全会精神的宣讲,既做到原汁原味的全面系统准确,又有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观点发挥或思想发展。他在2016年8月的一次报告中,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的过程”的观点。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颇有见地的。
作者不仅是理论研究专家,而且是从事实际工作、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干部。传学同志并不是关在深宅大院里做学问,不是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去抽象地进行理论推演,而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作者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准扶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要求的阐释,都使我们更充分地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交相作用,体会到理论中跃动着的时代脉搏和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坚定了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踔厉奋发的决心和信心。
理论工作者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融入党、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融入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探索规律,理论工作者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热切期望传学同志在中国理论界的肥沃土壤上辛勤耕耘,为社会提供更多精品力作。衷心希望富有创新活力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展示中国形象,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