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是中国人的伦理家园。乡村发展事关国家兴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社会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道德文化也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传统地缘与血缘格局受到冲击,现代道德意识得以成长,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公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乡村传统伦理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

尽管乡村社会全面发展,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同时,转型时期乡村道德发展呈现新态势,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农民的逐利冲动和自我意识;人口流动的加速弱化了村庄公共生活和公共道德;生产方式的变化消解了农民恋土情结和乡土意识;治理方式的转换动摇了村庄礼治秩序和权威基础。当前道德问题和道德冲突愈加显现。失去伦理共同体和信任互助人际交往氛围的村民,在竞争日渐加剧的“陌生人社会”里倍感孤独和紧张。无论这些村民是否离土离乡,他们都仿佛无“根”的野草,“身有所栖而心无所寄”。找不回共同记忆,留不住乡愁,失去了乡村“伦理话语”、价值取向和文化根基的中国人,怎能在现代化进程中行稳致远?“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伦理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乃至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国家发展、乡村振兴呼唤道德文化的重建,解决转型期的各种伦理矛盾成为燃眉之急。在此情形之下,考察我国乡村社会的道德发展,归纳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并总结经验和启示成为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社会的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发生了何种变化?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道德发展的历史规律与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何在?带着上述问题,我们组成了包括虞炯霞、沈康、侯长汐、尹晶晶、王倩、刘善夫、纪博妍、陈政昊、高颖睿、杜小知、吴文浩在内的全国挑战杯“70人,70年:一个中国村庄的道德图景”项目团队,走进马庄,走近马庄的村民,走入马庄的乡村道德生活。本书基于对70位受访者个人道德生活的口述史研究,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庄村的道德变迁及发展规律,分析马庄村通过传承与创新推进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并总结其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的独特性和普适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道德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上篇、中篇、下篇、参考文献与附录。

上篇“70人,70年:一个中国村庄的道德图景”为调研主报告,主要阐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马庄村道德不断发展,道德建设得到全面推进。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以及70位村民的口述资料,我们将马庄村道德发展历程分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马庄村发展转型前,马庄村发展转型至今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道德发展特征。通过总结马庄村三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后两个发展阶段其道德发展的实践路径,可以将之概括为文化兴村实现道德教化、礼法相融形成道德秩序、党建引领重塑道德权威、富民强村增强道德认同四个方面。马庄村以集体经济夯实基础,树立乡村道德发展的现实目标;通过不断创新道德建设载体进行有效的道德教化,引导乡村道德评价的基本方向;以地方性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激发村民作为乡村道德发展和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述经验既体现了重视村庄经济、政治、文化的地域特色的“独特性”,又体现了道德建设需要坚持经济中心、引领与参与并重、系统渐进而有差别推进的“普适性”,体现中国乡村道德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乡村道德建设、促进乡村道德发展的有益借鉴。

中篇“马庄村道德建设实录”主要介绍马庄村70年来的道德文化建设与发展状况,通过对马庄村村志及其他文献资料、访谈资料的整理,重点呈现了村庄70年大事记、道德建设制度典型、道德故事集锦、道德建设特色活动等内容。通过这种梳理,我们将马庄村70年的道德文化建设与发展具象化,完整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下篇“70位马庄村村民的访谈记录”呈现了我们的访谈提纲和70人访谈记录,为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访谈记录经过二次整理,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删去了过于口语化的词句,形成70份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访谈记录。70位村民通过他们鲜活的道德生活故事完整、生动地展现了马庄村70年来的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状况,形成了一个中国村庄的道德图景。

附录主要为调研日志以及调研所获社会评价,包括学术界著名学者的肯定和推荐、政府回函、媒体专版及报道。

感谢贾汪区马庄村对项目调研的大力支持并提供相关图片资料,感谢王露璐老师、胡华老师及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众多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万俊人教授、江畅教授对项目报告的鼓励和推荐,感谢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徐州市贾汪区政府、“中国改革报”和龙虎网对项目的肯定,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的辛勤付出。限于水平、能力和时间等因素,本书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MFD2ksmTfoZc1bTRIS5Y7F1xm9m1pOgkgA6lsh6o0naWkoEX9uVHP6mAl7zlLa9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