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马庄村70年大事记

(一)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马庄村成立民兵营,下设1个应急小分队、5个民兵连、50名基干民兵和545名普通民兵。

1951年,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1953年,成立互助组,阶段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55年10月,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将土地、牲畜、农业生产资料及劳动力作价入社,统一出工,按劳分配。

1956年7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牲畜、大中小型农具和生产资料全部作价入公,归集体所有使用。

20世纪60年代,创办“金马之声”广播,80年代后期进入常态化播放。每天早晨、午间、傍晚三个时段播音,每个时段20分钟。

1975年,订立红白事从俭办理制度,要求红白事移风易俗,从俭办理,红事不吹喇叭,不坐轿子,不要嫁妆。

1981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982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并建立由村、驻村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指导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连年增加。

20世纪80年代开始,煤矿开发成为马庄村的支柱产业。在1987年1月1号,马庄村的煤矿正式破土动工,1988年10月,煤矿建成投产。

1987年,实施“家庭档案管理”制度,开展“五好家庭”创建工作。

1987年起,党总支把党员大会(也叫党员活动日、固定学习日)定在每月的15日下午4:30,每月25日为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统一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党性分析、民主议事等活动。支委会定在每月1日,党小组长会定在每月13日下午4:30。2017年下半年,党员活动日由每月的15日改为每月25日。

1987年起,村党员干部志愿夜间轮流巡防。

1988年,村党总支开始在全村推行党员联系户制度,制定了《党员联系户工作条例》。

1988年,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民事调解小组、红白理事会小组、老年协会共四个小组,加强村庄治理。

1988年,民兵营组建全国第一个民兵乐团——“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此后,乐团过江进京,漂洋过海,演出4000余场次,还走进央视,参加1997年央视七套联欢晚会。

1988年10月1日起开始举行升国旗仪式。

1988年起,将每年11月确定为“精神文明法制宣传月”,开展“精神文明法制宣传月活动”。

1988年,正式制定《村规民约》,主要包括爱护公共设施、维护村村容村貌、遵守建房规程、加强畜禽管理、实行移风易俗、弘扬良好家风、加强子女教育。

1988年开始,把原来群众自发组织的晚间乘凉活动加以组织、引导和提高,7、8、9三个月,组织开展乘凉晚会活动。

1989年起,每月1日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1990年,成立村级企业集团——徐州金马燃化集团有限公司,下面有煤炭、运输、建材、化工等15家公司。

1990年,先后投资建设村史馆、民俗文化博物馆、图书阅览室以及其他相关设施。

1991年,创作村歌《马庄之歌》,提炼马庄精神、马庄理念。

1992年开始,马庄村党支部开始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推行党支部“流动红黄旗”考评制度。

1993年,开始举办周末舞会,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1993年,开始实施民主理财制度,每月的25日定为“民主理财日”。

1997年1月7日,马庄农民乐团25人唱着《马庄之歌》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第七套的《欢天喜地庆丰年》春节联欢晚会。

1997年,开始开展“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评比表彰活动,好婆媳被外界称为“马庄三宝”(农民乐团、香包、好婆媳)之一。

2000年,《马庄之歌》获中国音协全国歌曲大赛“世纪之声原创歌曲大赛”银奖。

2000年以后,民营企业陆续开办,蔚然兴起。

2000年1月,制定《马庄村村规民约》。

2001年,由于发生煤矿爆炸事故,马庄村将煤矿关闭,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转变思想,通过发展个体经济、开发旅游产业等一系列举措,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2002年,成立民俗文化表演团。

2002年,出版献给党的“十六大”书籍《心坎上》,该书描写了马庄村的改革发展故事。

2004年起,开始举办“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评定活动一年一次,共有包括五爱星、致富星、法纪星、计生星、科技星、新风星、文教星、团结星、义务星、卫生星在内的10个星级。

2009年,“公子香帽”香包作品在徐州香包大赛中获得大奖,同年王秀英香包作品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在原煤矿塌陷地动工修建潘安湖湿地公园,该公园费时三年修建完毕,并于2012年10月正式开园。

2011年10月,马庄香包被徐州市评为“名特优旅游商品”。

2012年,成立布艺制作合作社,全村妇女到合作社学习制作香包,可以在合作社集中缝制,也可以领料后回家缝制。

2012年,全村流转土地300亩,承包给种植樱桃专业户。

2012年7月,孟庆喜被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2013年,王秀英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3年,注册“徐州市盛景庄园公司”,投入400万元,引进美国大樱桃,建成250亩温室太阳能大棚。

2014年3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马庄村率先开展农村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活动,并一直坚持至今。

2015年5月,王秀英接受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文明中华行》栏目的采访并播出,其作品远销国内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村史馆落成,马庄精神被展示在入口处的背景墙上。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马庄村视察。在村文化礼堂,总书记观看了村民乐团编排的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快板节目。习近平总书记还称赞村民王秀英制作的香包,并亲自购买了一个“针棒”(“真棒”)香包,马庄香包由此火遍全国。

2017年,施行“好媳妇”娘家挂牌子的新举措,即敲锣打鼓地把这个荣誉送到获奖妇女的娘家。

2018年初,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动工建设,这是集香包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院内可容纳200—300名村民缝制香包。

2018年1月,注册“徐州艺香香包布艺有限公司”“徐州市布艺香包合作社”,建设集香包主题客栈、展览、舞台、工作室、销售等场地,运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打造具有马庄特色的香包布艺展览馆。

2019年5月,马庄民乐团参加《开门大吉》栏目。

2019年7月,马庄香包走进北京世园会。

(二)奖项及荣誉

国际奖项及荣誉

国家级奖项及荣誉

省级奖项及荣誉

市级奖项及荣誉

区级奖项及荣誉 WqFQSgS+aha1tmOv2dMDCX3j6QYloTXOMLnaVMulhF5Yf291oCLwioC64BLKj92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