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景山

张雨

张天雨稽首拜记景山提举心契 1 :九月初,仆回领答翰,对之惶恐。承见教切切,贱子虽至愚,宁此思不在怀?实以目前补葺废观,公私罄乏,未能如愿一节,道阻,迟于再信,想蒙情亮。堂下近信若何?山中杳无所闻,谬传不一,此心隐忧。吾兄孝心纯至,得此安居,甚幸。九月,徐元度 2 见招诸法事,适缘观中建立虚皇坛 3 (坛亦是倪文光 4 见施),工役冗并,不曾应彼之招,但廿三日略出临圹 5 ,即又回山。继而文光化去 6 ,此月廿七日殡,只得又略一出。侍老师同回,准备启建也。相望非远,此情依依。手制山泉二甕 7 ,专此表意。此酒本佳,缘近日山中极寒,冻醅 8 未免损味,幸勿讶也。明当别致耳。赵虚一 9 提点方同张一无 10 法师来山,相陪数日,虚一往金陵,一无往京口真人处矣。区区身事,亦荷虚一见念,许以宽限,并乞知及。舟中具字草率,恕之幸甚。华甫道兄并于道稽首,敬余须续布以罄,兹不宣。十一月廿三日,张天雨拜上,记毗陵 11 舟中。

简析

此信今存手札,通称《致方凤札》。方凤,字景山,南宋遗老,入元后不仕,生平亦无提举之衔,至治二年(1322)去世,而信写于天历元年(1328),故此景山非彼景山。张雨进入茅山之后,兴修道观,接待来访道友,一时名流咸集。茅山道教经历了唐宋的鼎盛之后,在元代余辉犹存。

注释

1.心契:心中领会、志同道合,喻知心朋友。

2.徐元度,生平不详,与张雨、黄公望等有交往。黄公望曾为其作画,吴镇、柯九思皆有题诗。柯诗有云:“徐君那得不破颜,此身如坐清泠间。”

3.虚皇坛:道教中太虚之神的祭坛。

4.倪昭奎(1278—1328),字文光,江苏无锡人,倪瓒长兄。元代全真派高道,朝廷特赐玄中文洁真白真人。先后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等。

5.临圹:丧葬礼仪,圹即墓穴。

6.化去:死亡,道教谓飞升成仙。

7.甕(wèng):一种盛水或酒的陶器。

8.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

9.赵嗣琪(1276—1340),号虚一,浙江丽水人。曾师从茅山派道士张德懋,后居吴兴,提点少微山紫微观。以道行闻名于朝,虞集有诗云:“春明昼侍奎章阁,圣上从容问冶亭。为报仙都赵真士,新松好护万年青。”

10.张一无,湖南安仁人,入浙江天目山修道。张翥有诗云:“南楚东吴一草亭,道人元不叹飘零。幻身在世真如露,客鬓经年渐欲星。”

11.毗陵:常州的古称。 0hNNz6obBvlGyCNZCBOZcoey1FXjcRnI/rrLK8+jBbAy96RrARat0uImaxQNxa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