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等伏准公札下问开七里河事,其为利甚公而恐妨民之私,其为虑甚远而恐扰民于近,幕画 2 已悉,而询访下及于邦人,此道甚古,此意甚厚。某等虽至愚极陋,其敢自默?窃谓为民旅 3 目前计,则但开横塘堰,下至运河口,俗号七里河,其事小,其役省,不调丁夫 4 亦可集事 5 。若为纲运 6 计,则其事大,其役烦,非调丁夫不可,其势必须农隙。盖自七里河以至金坛,中有两堰,北曰横塘,南曰珥村 7 ,两堰之间,地势特高,水至不聚,所以置堰制水之平,使北不下运河以泄于江,南不下金坛以泄于湖。其制甚善,但河太浅狭,又有堰无闸,所以不通纲运。今使府欲为纲运计,则不但横塘堰下之河当开,自运河口至金坛之荆城,凡四十四里之河,亦不容不开。河道既开,更须于横塘、珥村各置闸两座,以便开闭。此其事大役繁,当此盛夏,岂惟妨农,亦恐屯聚久饥之民,日久不散,气息熏蒸,疫疠 8 滋起,有失大卿 9 子爱斯民之意。故曰必须农隙。若但以横塘堰下七里之河淤塞尤甚,欲且开通以为民旅轻舟往来之,便则不必调夫,不必须隅官 10 ,只乞委官到地头先次募人开掘二三丈,见得每丈合用钱若干、米若干,却通记此河丈尺,分定料次 11 。于来谕三策中,取中间优加日给之说,明出榜文,每料支钱若干、米若干,使民间自相结甲。前来应募,依料次开掘,官司不问阴晴,不计工数,止据所关支尽数支还元料钱米。如此,则不召自来,不赏自劝,不出一月,足可了办。但此役断无功于纲运,亦无益于久远。管见如此,更乞于二者之中详酌施行。
简析
嘉定十四年(1221),赵善湘任镇江知府,20年前他便与刘宰有私交。彼时,金坛交通主要依赖水路,而河道又无法连通大运河,地方输送漕粮只能先以小船运载到东北角的荆城港,入丹阳境,再由人工挑运,翻过珥陵、横塘两座土坝,装上漕船,通过七里河,进入大运河。这样很是劳民伤财,也不利于商旅舟船的往来。因此,刘宰上书给曾经的金坛县丞赵善湘,力陈利弊,恳请他开堰置闸,以通河道,造福金坛子民。于是,就有了如今的丹金溧漕河。漕河自大运河引长江水入坛,彻底贯通了全境的水系,舟船可循环往复,成为金坛水路运输的干线。
注释
1.赵善湘,字清臣,浙江宁波人。庆元二年(1196)进士,嘉泰二年(1202)调金坛县丞。嘉定十四年(1221)进直龙图阁、知镇江府,十七年(1224)拜大理少卿,后官至兵部尚书。
2.幕画:即谋画,筹谋策划。
3.民旅:民众出行。
4.丁夫:壮健的男子,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5.集事:成事,成功。
6.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亦指漕运。
7.珥村:今丹阳珥陵。
8.疫疠(lì):瘟疫。
9.大卿:中央各寺的正职长官,此处借指赵善湘。
10.隅官:地方官员。
11.料次:整理编排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