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顿首。闲居绝无人使,又不欲频烦郡中借人,所以久不作书上杜公 2 ,然哀苦中无限瞻依也。因请见,为多道哀恳。希文 3 得美谥,虽无墓志,亦可。况是富公 4 作,必不泯昧。修亦续后为他作神道碑 5 ,中怀 6 亦自有千万端事待要舒写,极不惮作也。只是劣性刚褊 7 ,平生吃人一句言语不得,居丧犯礼,名教所重,况更有纤毫。譬如闲事,亦常不欲人拟议,况此乎!然而不失为他纪述,只是迟着十五个月尔。此文出来,任他奸邪谤议,近我不得也。要得挺然自立,彻头须步步作把道理事,任人道过当,方得恰好。杜公爱贤乐善,急欲范公事迹彰著耳。因侍坐,亦略道其所以,但言所以迟作者,本要言语无屈,准备仇家争理尔。如此,须先自执道理也。余事不必云云。背碑子极奉烦,多荷多荷。因见杜赞善,托问实录,不必封,但只恁寄来,此中程判官亦为申谢。将书来后,信有书去。某再拜。
简析
此书作于皇祐五年(1053),欧阳修居母丧,住安徽颍州,姚辟时任河南项城令,二人相去不远。信中,欧阳修主要讨论了为范仲淹作神道碑文之事。范仲淹生前三受贬谪,欧阳修因为支持他,也遭贬官。好友一生慨然有志于天下,鞠躬尽瘁,令欧阳修心有戚戚焉。信中所涉话题颇为私密,可见欧阳修与姚辟关系非比寻常。
注释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参知政事,不满王安石变法。他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开创一代文风,名列唐宋八大家,著《欧阳文忠公集》。
2.杜衍(978—1057),字世昌,浙江绍兴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进士,官至同平章事,支持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后封祁国公。
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数次谏言遭贬。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发起新政,受挫,自请出京。皇祐四年(1052),赴任颍州途中病逝,谥号文正。其一生戍边、赈灾、治学、为文皆有成就,著《范文正公文集》。
4.富弼(1004—1083),字彦国,河南洛阳人。举茂才异等而入仕。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共推新政。熙宁二年(1069)再度为相,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致仕。曾封郑国公,世称富郑公,著《富郑公集》。
5.神道碑: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多记录死者生平年月、所作贡献等。
6.中怀:内心。
7.褊(biǎn):狭小,引申为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