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高祖受命造唐赋表

顾况 1

臣况言:臣闻上古灭迹,以恢至道 2 ;其次立名,以扶大化 3 。臣山谷之人,顷为韩滉 4 参谋。滉性嫉恶,臣性孤直;滉先朝露 5 ,臣复故山 6 。陛下拔臣,臣况口噤汗出,不敢论天下事。然自开元、天宝 7 以来,耳目所接,精经茂德,略有百人,不沾一命。非不欲出,无益所以不出。岂大国无人,而党与之徒,未详菽麦 8 ,骤居清贵?此由权臣上负明主,下负苍生,中遏贤路耳。是非邪正,势不两立。

唐有天下,赋敛甚薄,刑罚甚宽,神人保和,鸟兽咸若 9 。然而,时有反侧逋逃之诛,得无因乎?惟天启圣,无有一物不得其所。《书》曰:“远人不服,来以文德。”德犹土也,广厚载物;文犹火也,光明丽天。克金之象,生土之义。盖闻朝出群龙多士,如海出夜光明月,所以别好恶而扇华夷,未有影不从表,声不从听。圣德惟新,颂声不作,臣下之阙也。谨进《高祖受命造唐赋》一篇,论皇家大庆,历祚延久,恍若光灵,促臣上献。

伏惟陛下赫赫巍巍,与天同功。凤凰巢于阿阁 10 ,麒麟乳于郊薮 11 ,臣之愿也。无任冰谷 12 之怖,谨奉表以闻。臣况诚惶,顿首顿首。谨言。

简析

顾况与戴叔伦为同时代人,他生性放达,虽早中进士,却不乐仕途。贞元三年(787)春,韩滉去世,顾况赋闲茅山。是年秋,好友李泌入朝辅政,引荐他出山。于是,他先作《造唐赋》,又作此表进上。赋总结了高祖李渊建唐以来创业立功之大事,而表直言上谏,指出“权臣上负明主,下负苍生,中遏贤路”,希望当朝以文德治世,体现了作者忧国爱民之心。

注释

1.顾况(约727—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吴郡海盐人,工诗善画。早年在茅山元阳观读书,至德二年(757)进士及第,入韩滉幕,任镇海军节度判官。后入都为著作佐郎,因作诗讽刺权贵,贬为饶州司户,不久归隐茅山。著《华阳集》。

2.至道:最好的学说、道德或制度。

3.大化:广泛深远的教化,亦指生命。

4.韩滉(723—787),字太冲,京兆长安(今西安)人,中唐著名政治家、画家。建中二年(781),以御史大夫兼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后升同平章事,正式拜相。其画牛尤精妙,有《五牛图》传世。

5.朝露:比喻存在时间短暂,亦指早逝。

6.故山:旧山,喻家乡。

7.开元、天宝:唐玄宗时期所用年号。

8.菽麦:豆与麦,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

9.咸若:指称颂帝王之教化。

10.阿阁:四面都有檐溜的楼阁。

11.郊薮(sǒu):郊野草泽之地。

12.冰谷:比喻危险的境地。 yFl13HApN2E/Uk7IK/MIhldIKbj7dhjqHcjqFmB5n0h4GqH3Jb46y0iyX7MjMR3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