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高度重视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引领发展。进入新时代,江苏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抓紧抓深抓实理论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等各项工作,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理论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学习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一再强调要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在理论学习上,江苏持续加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力度,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有效带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武装,努力使之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淬炼思想、涵养正气、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突出“关键少数”,带动一班人、影响一层人、激励一群人。省委将学习贯彻新思想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委党建工作要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突出推动加强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装,增强理论学习的政治性、全局性、系统性、针对性。一是注重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每年印发全省县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省委宣传部定期编印省委中心组学习参考文选,每季度推荐学习书目,不定期赠阅优秀理论读物,帮助各级中心组成员开阔视野、提升素养;每两年评选一批省级中心组学习示范点,让各级中心组学有标杆、行有示范、赶有目标;省委中心组率先垂范,建立集体学习研讨、年度学习会、双月学习报告会等制度,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思考、带头领学讲解、带头交流研讨、带头撰写心得体会,每年围绕学习贯彻新思想开展课题调研并交流成果。二是着力提升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省委专门出台《关于切实改进学风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学习的规定》等,提出20多项具体要求;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以省委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办法》,推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特别是重视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把领导干部学习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学习要求更明确、形式更多样、管理更严格、责任更明晰;出台《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实施办法》,组织对全省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进行巡学旁听,开展学习情况评估,推动提升学习效能;各地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探索,无锡市、泰州市建立网上巡查制度,南京市完善学习计划备案管理、学习情况通报、巡学旁听制度,徐州市完善自查、抽查、普查、通报“四位一体”考核制度,盐城市建立巡听、巡查、巡讲、巡考“四巡”制度等,推动理论学习由“软任务”变为“硬约束”。三是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形式和载体。注重集中研讨与专题辅导、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建立中心组成员学习联系点制度,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省领导分别选取一个县(市、区)作为联系点,加强点上工作指导;精心打造县委书记讲坛,组织县(市、区)“一把手”交流经验、研讨工作,将视频会开到县一级党委中心组,放大省委中心组学习示范效应;充分利用江苏各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依托雨花台烈士陵园、周恩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互动式实境课堂,推动各级中心组成员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四是努力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效果。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开展以“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级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自觉从新思想寻策问道、用新思想定向领航;每年组织开展专题读书调研活动,推动中心组成员深入基层一线,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练就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过硬本领。
全省基层党员冬训工作40周年座谈会现场
抓好“绝大多数”,不断增进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促进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一是持续抓好基层党员冬训,不断深化特色品牌建设。江苏党员冬训工作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初,以乡镇为单位、农村党员为主体、冬季农闲为契机,每年集中开展党的科学理论和方针政策、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的教育培训,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基层党员干部,注重将理论宣讲与传授推广实用科技知识、宣传法律法规、镇村级事务管理相结合,与总结当年工作、部署安排来年目标任务相结合,与民主评议党员、主题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推进村务政务等,成为江苏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一大创造,受到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进入新时代,顺应社会开放性、多样性、流动性增强的新形势新特点,江苏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加注重提高冬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手段方式,冬训工作范围由农村扩展到城乡基层,覆盖人员由260万增加到近400万,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城乡基层党员联训的新局面,实现了冬训工作的提档升级。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每年联合出台工作意见,部署冬训专题,提出冬训要求,省委宣传部制定《江苏省基层党员冬训工作评价办法》,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江苏省基层党员冬训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冬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协力推动,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每年的冬训成为理论学习的“加油站”、大政方针的“广播站”、道德风尚的“传习站”、文化惠民的“服务站”,40多年累计培训党员干部近1亿人次,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的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江苏先后召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座谈会等,有力推动各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抓实抓细抓好。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落实好课时、学分、教师配备等方面要求,积极用好文献精编、权威读本、通俗读物,有针对性组织学习教育、加强阐释解读,组织编写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成果、具有中国特点、江苏特色的教学案例,促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教学内容体系转化。部署实施高校思政课提升工程,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省委领导带头到联系高校讲形势讲政策,推动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进思政课堂听课,高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年至少上一次思政课。推动27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48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每年组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专门举办全省高校思政课专任教师全员培训,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不断提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织总师校友讲授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青年思政老师探索设立思政微信平台,撰写深入浅出、简单易读的思政文章,深受大学生欢迎。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共同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各相关高校和机关单位协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宣讲活动,目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指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让马克思主义经典走进更多青年人心中。自2017年5月起,“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在江苏广泛展开,得到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组织“我读马列经典”大型微朗读活动、“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赛、“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和党建沙龙,制作推出青马公开课,网上网下参与人次每年达到1500万人次。青年人用演讲、漫画、征文、微视频、微信、图解演绎“心中的马克思”“身边的马克思”,“神会马克思”“马克思是我的同行”等生动鲜活的作品层出不穷,让青年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一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学生表演
理论研究越深入、阐释越透彻,人们的认识越深刻、运用越自觉。江苏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组织系列课题研究和探讨,推动理论研究阐释不断深化、提高水平。
组织系列理论研讨和课题研究。联合中央有关单位先后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等举办系列理论研讨会,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组织专题理论研讨、学术研讨活动,举办“六个高质量”系列主题论坛,每年举办全省社科界学术大会,各高校和社科机构常态化举办论坛讲坛等各类研讨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广泛交流、深入研讨。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等重大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着力建好用好理论工作重要平台。积极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承担多项工程重大课题研究任务。着力建设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遴选建设16家研究基地,形成“中心+基地”理论研究“雁阵效应”。制定《江苏优秀理论成果认定资助办法》,对于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著作、入选全国优秀通俗理论读物的图书、入选全国性重大理论研讨会的论文、在重要党报党刊和社科理论期刊发表的重点理论文章等予以相应激励。同时,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台理论宣传阵地等平台建设,把理论研究阐释与理论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苏积极探索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创新打造特色理论栏目节目,培育一批理论传播品牌;同时注重统筹整合资源,打造“领导型”“专家型”“技术型”“能人型”“草根型”宣讲队伍,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传播,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把“普通话”与“地方话”相融合,增强理论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面向基层加强理论宣讲。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每年都要围绕重大主题、重大会议精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合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层层组建宣讲团,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宣讲活动。同时,注重发挥好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和理论宣讲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层层发动、层层遴选、层层比赛,着力打造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品牌。各地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组织基层理论宣讲员走上街头和田头、走进村居和庭院、走入车间和厅堂,采用小品、快板、方言韵白、三句半、沙画、动画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畅谈发展变化、讲述伟大成就、传播创新理论。实施基层理论宣讲“一十百千万”计划,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组建万人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每年组织主题理论宣讲、开展“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着力培育一批理论宣讲示范点和示范队;探索理论宣讲导师制、建立“名师”“名嘴”工作室,通过定期培训、现场指导、互动交流、合作打磨等,提升“百姓名嘴”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近年来,涌现出南通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扬州市“我是党课主讲人”宣讲团、阜宁县委讲师团等一批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黄正平、姚呈明、徐进、刘万春、曹荣棋、唐忠宝等一批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打造了南京市“梧桐论语”、苏州市“众说学习”、南通市“新思想·名嘴说”等理论宣讲品牌。在南通市,常年活跃着一批基层理论宣讲人,他们以宣讲为使命,热爱并钻研,用心且用情,他们的宣讲接天线接地气、通党心通民心,善于用通俗语言、丰富形式、真挚感情为基层干部群众送上“理论大餐”,被称为基层理论宣讲的“南通现象”。南通的海安市,组织开展“花开心愿树,点亮微心愿”“村居吹哨,部门报到”等特色活动,理论宣讲志愿者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深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打造出“小院课堂”“板凳讲习所”等系列宣讲品牌,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共话祖国好 奋进新时代”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总决赛
着力推进理论舆论融合传播。“两论起家”“理论当家”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宝。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遵循的规律。江苏深刻把握融合传播趋势,着力推进话语体系转化,推动理论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发声、跨界融合的理论媒体矩阵,提升理论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012年江苏广电总台推出电视理论栏目《时代问答》,围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重大理论专题、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们进行访谈,针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权威阐释解读,回应干部群众理论需求进行有效解疑释惑;由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通俗理论电视对话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马克思是对的》等,邀请权威专家、青年学者、大学生、基层代表等互动对话,运用生动形象的电视语言,通俗化宣传阐释科学理论,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多方点赞。自2014年起,江苏省委宣传部与《群众》杂志社合作推出《群众·大众学堂》,明确“学、讲、思、用”的功能定位,努力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宣传普及。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中国江苏网开通“江苏大讲堂”“理论之光”等网站,同时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省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与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民学堂”共同发起“紫金讲坛联盟”,努力更好地发挥理论宣讲作用。2017年1月,新华日报创办《思想周刊》,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推出系列重点理论文章,着力打造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阵地、领导干部交流实践经验的新平台,周刊在社科理论界和干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曾入选全国“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正式上线,江苏着力加强平台推广使用,同时积极打造省级、市级分平台,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打通报业、广电、出版、网络等媒体资源,建立图文、视频稿件库和平台资源库,持续办好《习语常听》栏目,成立“E起学习”工作室,邀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思政教师走进演播室开讲思政微课,策划推出“江苏辅导员在‘疫’线”“抗‘疫’先锋说”“强国有我”等系列专栏,开展理论宣讲微视频征集、“学习强国”知识竞赛、“21天学习习惯养成计划”
“学习打卡我来了”首场线下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学习成果发布厅”等系列活动,通过个性化创作、互动式表达,推动平台内容深入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让党的创新理论“活”起来、“动”起来,营造浓厚理论学习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