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然而,经济与科技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过度资源浪费问题凸显。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问题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十九大报告延续国策,为我国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环境管控的长效机制需求迫切,有效引导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应发挥环节管控的导向作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鼓励社会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替代性产业以接力经济增长”。

作为时下研究热点,绿色发展趋势明显,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绿色发展理论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Sandberg [11] 在其研究中提出:“绿色发展即物质财富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增优的并行发展道路”。Song [12] 对国内外绿色发展进行研究述评,通过分析国内外绿色发展现状,对比得出国内外发展不同之处,并为未来全球绿色协同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2.1.1 绿色发展

2.1.1.1 绿色发展的内涵

早期,绿色发展概念(亦称绿色经济)由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她认为:“社会经济建设应与自然环境及人类自身可承受范围相匹配”。

在“布伦特兰定义”(WCED 1987)中,可持续发展被提供了两个明确的标准:首先即需求的概念,特别是世界穷人的基本需求,应该优先考虑这些需求;其次是技术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现在和将来的能力所施加的限制的概念。Lorek [13] 认为,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道路应从工业化建设阶段开始,这不仅能为当代人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也能为后世保留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Janicke [14] 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应充分评估环境承载力及生态资源利用能力,遵循经济及生态发展规律,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统一的持续发展道路。John [15] 指出绿色发展现在是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主题。欧洲2020战略已将绿色发展确定为欧盟经济政策的基本支柱。Qian [16] 认为生态效率作为环境和经济绩效整合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先前的研究多是概念性和观点性的,对企业实践中的实际整合的研究探索很少。其通过使用碳排放及其与澳大利亚重污染企业的企业经济绩效相结合,分析了企业层面的实际整合水平,改进和模式。Gallego [17] 认为电器和电子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都会产生环境影响,从原材料的提取和生产,到制造和使用,再到报废废物管理。许多学者还分析了电视、冰箱、笔记本电脑、手机和相机等不同的设备。

2.1.1.2 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

Weber [18] 认为绿色发展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革新以及理念创新,更在于一套完善的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其中环境经济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着力点,更应当从一个完善的角度来审视政策体系的建构。Li [19] 构建含有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NDDF模型,构建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Feng [20] 研究发现再制造发展远低于中国其他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Sihvonen [21] 发现循环经济要求考虑产品开发中的产品生命周期。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不仅要提高产品的能源效率,还要延长使用时间。Peiro [22] 认为分离部分产品的困难限制了循环经济战略的发展,其中修理、升级和再制造可以有效减少产品中包含的宝贵资源的浪费。于是作者研究了一种分析新型便携式计算机模型(即PC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中电池组拆卸的方法。Talens [22] 还讨论了如何将结果纳入欧盟(EU)产品政策,以帮助实现欧盟委员会循环经济计划的一些目标。基于Malopolska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Smol [23] 通过对在Malopolska地区随机分发调查问卷和430名受访者的访谈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了波兰南部Malopolska地区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态度的结果。结果表明,由于环境保护政策的普及,循环经济概念主要得到年轻一代的认可,年轻一代更熟悉与废物隔离和购买再生和再制造商品等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相关的行为。循环经济(CE)原则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便捷解决方案,被广泛实施和运用。学者、咨询公司和政府机构都开发了包括各种不同目的、不同范围和不同潜在用途在内的循环指标。Saidani [24] 对这些循环经济指标进行分类,以指导未来对循环指标和循环经济实施的研究。Marjolein [25] 对相关绿色、反向和闭环供应链文献中的144篇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确定了四种价值的价值表现,即经济、环境、信息和客户价值。该文献分析的结果为未来的运营和战略层面研究提供了途径。

2.1.2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思想流派。环境经济学家Pearce [26] 在生态经济学家Boulding [27] 的研究中引入了循环经济系统的概念。博尔丁将经济视为一个循环系统,认为其是维持地球上人类生命可持续性的先决条件(一个实际上没有与外界环境交换的封闭系统)。在他们的理论框架中,Pearce解释了传统的开放式经济体系向循环经济体系的转变,这是热力学定律的结果,它决定了物质和能量的退化。这些学者认为,可以确定环境的三个经济功能:提供资源、生命支持系统、汇集废物和排放。

循环经济 [28] 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强调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组织经济活动组织。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够在“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不间断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将经济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极限。

至今为止,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循环经济的新概念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关注城市和工业废物,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之间更好的平衡与和谐。迄今为止,大量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案例研究,评论,科学报告等)已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大量涉及的循环经济研究在中国实施。“循环经济”概念于90年代引入国内,由于快速和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巨大的环境问题、人类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党中央等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不断加推进的政策力度下取得了重大进展。循环经济被视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有望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和和谐的社会。Su [36] 在2006年指出电子垃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电子垃圾治理成为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关键一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UiUG0E1X4NzxYTewIkX/BChYXerDFojaLLdMGfiQqh6bjV5MMjRQ/Sw17P1JB7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