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模型所求得的计算结果,做出相关参数及变量的敏感性分析,结合具体的算例分析各主体利润在同一组参数下的不同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系数的反应情况,模拟讨价还价系数大小对于主体M、R、网络回收平台E及供应链系统的影响。
本章运用Mathmatica对相关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依据前文假设及实际情况,对参数赋值如下:γ 1 =0.4,γ 2 =0.6,m 0 =1000,m 1 =2,m 2 =1,α=5000,β=2,φ=0.1,μ=1500,c 1 =2000。
在讨价还价能力系数为0≤φ≤1范围内对于各节点企业废弃电子产品回收价、销售价及利润影响情况,进而得出模拟的关系曲线图。
(a)回收价格
(b)回收数量
图3.2 消费者能力系数敏感性分析
由图3.2(a)可知,在分散决策下,由于零售商与第三方网络回收平台在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时会直接与消费者产生接触,消费者在回收时企图发挥自身讨价还价能力,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抬升成交价格,获取更大的消费者权益,但消费者的议价行为能力影响极其有限,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线上或线下直接进行回收时几乎不具备议价能力,这一点是由于企业主导追求利润最大化所致,只有在线上转入线下交易时能够有微小幅度的议价能力,且这种幅度空间是基于回收产品质量估计偏差产生,因此一旦消费者片面提高自身议价能力,会导致企业及供应链利润及效率损失,企业会缩小回收规模,最终回收价格反而会下降,如图3.2所示。
在电子产品的销售、回收及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中,始终是制造商、零售商等企业占据主动地位,在不涉及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时,消费者的能动性降低,因而制造商的最后转移支付决策并不会受到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并不像在回收时具备讨价还价能力一样,电子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是由零售商根据市场供求决定,因而也不受到该因素的影响。
如图3.2(b)所示,在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协调下的废弃产品回收量q(SC)与分散决策下的回收量q(D)相比有明显上升。这是由于闭环供应链在协调下降低了内部竞争的外部效应,由于契约的存在,供应链成员会自发按照新的定价策略作出决策,使供应链此时的运作效率更高,利润水平更优。分散决策下由于供应链成员的内部竞争,斯坦伯格博弈的存在会使得各主体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准则进行决策而忽视系统的整体效益,造成系统的利润损失。各供应链主体企业应自主参与供应链的利润协调,使得供应链整体以及自身利润均得到优化的同时兼顾更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消费者的个体性,即便单个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企业,因此除非消费者作为联合体,否则企业只会在回收支付时考虑一定的议价空间但消费者的议价行为并不会对行业规模产生影响。这一结论证实了生活中消费者议价能力低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a)集中化决策
(b)分散化决策
图3.3 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对每个参与者利润的影响
在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协调下的废弃产品回收量q(SC)与分散决策下的回收量q(D)相比有明显上升。这是由于闭环供应链在协调下降低了内部竞争的外部效应,由于契约的存在,供应链成员会自发按照新的定价策略作出决策,使供应链此时的运作效率更高,利润水平更优。分散决策下由于供应链成员的内部竞争以及斯坦伯格博弈的存在,各主体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准则进行决策而忽视系统的整体效益,这将造成系统的利润损失。各供应链主体企业应自主参与供应链的利润协调,使得供应链整体以及自身利润均得到优化的同时也兼顾更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消费者的个体性,即便单个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企业,因此除非消费者作为联合体,否则企业只会在回收支付时考虑一定的议价空间,消费者的议价行为并不会对行业规模产生影响。这一结论解释了生活中消费者议价能力低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结合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在电子废弃物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讨价还价能力低下的现象,本章通过运用数学推导给出理论证明,由于在闭环供应链的逆向物流参与主体中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在交投废弃产品时直接的回收支付价格是由企业依据产品质量而确定的,消费者充当的角色更类似于“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可以以此来解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议题在法律意识逐渐普及的时代显得尤为普遍,但从供应链总体角度考虑,消费者不应存在过高的议价能力,否则会造成供应链失调甚至停止运转。消费者作为理性经济人,在面对回收支付时,回售支付价格的高低是影响消费者回收行为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因此,除了单一提升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这一方法来提高消费者回收行为的积极性,更应从社会责任、环保意识以及法律手段等多角度着手。
为分析渠道竞争系数对于供应链系统整体利润的影响,除渠道竞争系数外其余参数赋值同上。由图3.4可知,协调前供应链系统利润最优均在m 1 趋近区间端点处取得,说明在双渠道下存在渠道竞争时由单一渠道主导,另一渠道辅助回收能够取得更多的回收效益。而经供应链契约机制协调过后,从图3.4(b)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利润的变化趋势更为平缓,且利润随着渠道竞争系数m 1 m 2 的上升呈现上升趋势,利润的总体水平也高于分散决策下的最高利润水平。这是因为协调机制减少了供应链的内部竞争,增加了各主体之间的协作,也间接减少了渠道间的竞争程度。
(a)集中化决策
(b)分散化决策
图3.4 渠道竞争系数敏感性分析
在本章的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协调的机制下,制造商与零售商以1-γ 1 与γ 1 共享销售利润、分担回收成本,制造商与第三方网络回收平台以1-γ 2 与γ 2 共担第三方回收废旧产品产生的回收费用。如图3.5所示,由γ 1 ,γ 2 的灵敏性分析结果可知制造商、经销商及第三方网络回收平台的利润函数的相应变化趋势。γ 1 的提高使得制造商、经销商以及制造商的利润均有下降,且分享系数为1时各方利润接近最小,γ 2 的升高使得系统利润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收益得到上升,但会使得制造商收益下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制造商作为行业领导者,会为提升供应链效率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利润让步以提升各成员的积极性,但收入费用共享契约系数的制定应在更为合理的范围内。
(a)契约系数γ 1 敏感性分析
(b)契约系数γ 2 敏感性分析图
图3.5 契约系数敏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