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延伸并连接原材料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主体,以构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能够从零件配套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并最后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售至市场终端。
“供应链管理”首先由Oliver在1982年提出 [37] ,用于描述物流与其他功能的联系。Houlihan [38] 同样使用这个供应链概念来描述物流与内部职能和外部组织之间的联系 [39] 。供应链包括与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货物流动和转换相关的所有活动。根据Wu [40] 的观点,供应链是一个设施和分销选项网络,履行材料采购,将这些材料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以及将这些成品分销给客户。Li [41] 及Flynn [42] 认为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在决策过程中的协调与合作以及供应链中的各种流程。Flynn认为成本削减和效率是供应链管理追求的两个主要优先事项。然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因其过于强调价格和效率的篇目观念而受发展局限。Li [41] 认为供应链包括直接和间接参与满足客户需求的所有成员,从供应商和制造商到运营商、库存商、零售商甚至客户。客户是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因为他们设定了产品或服务所涵盖的需求。Castillo [4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前提(即商业和道德决策相互交织),引入供应链完整性(SCI)的概念,以探索商业和道德决策的相互依赖如何导致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改进实践。Saenz [44] 提出了一个可以部署构建供应链弹性动态的框架,并介绍了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法和部署反应模式。Lai [45] 通过介绍新出现的两个在线时尚租赁案例,指出选择正确的供应链外包战略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Avelar [46] 探讨了制造实践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了四种主要的制造实践:全面质量管理(TQM),及时(JIT),机械和设备维护以及先进制造技术(AMT)。在一系列模型中提出了这些制造实践与供应链绩效优势之间的关系。Carvalho [47] 解释了供应链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这种关系如何影响公司在国内和国际上保持竞争力的能力,还在最后概述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中最常见的供应链评估方法。Huo [48] 从分类学视角研究供应链的质量整合。
闭环供应链(CLSC)是指包括产品回收与全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供应链。通过对产品从采购到最终销售及回收的完整供应链序号达到物料的闭环处理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及EOL产品产出,同时能以较低成本获取丰厚回报。产品再制造是解决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对即将寿终(End of Life,EOL)的再制造产品进行回收并进行修复和价值恢复过程,再制造已成为闭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学者Clear [49] 最早发起有关闭环供应链的研究,其研究指出再制造可以保留产品制造所消耗的能源。Coenen [50] 基于一种诱导方法,研究了两个概念:从决策支持文献的角度看“深度不确定性”和从复杂适应性系统文献和过渡管理文献的角度看“动态复杂性”。闭环供应链管理的深层不确定性和动态复杂性的概念首次得到系统的探索。这两个概念对分析闭环供应链管理的过渡至关重要。Gaur [51] 通过结构化文献综述、内容分析,研究讨论参与闭环供应链(CLSC)运营的商业公司的主要威胁和机遇,并提出一个概念框架。越来越多的出版物,特别是研究各个行业中供应链案例的出版物,都清楚地表明了逆向供应链问题的重要性。Tahirov [52] 提出由于若干环境,社会和政府原因,逆向物流的重要性正在增加。Yildiz [53] 总结了国际生产经济学期刊“闭环供应链(CLSC):经济学,建模,管理与控制”特刊中发表的课题,为逆向物流和闭环供应链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基础。Tombido [54] 系统地回顾了第三方在逆向物流中的进入和使用的文献,为研究人员提供这个快速兴起的主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关于逆向物流的文献中可获得的研究数量是其重要性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正向和反向供应链形成闭环供应链。而逆向物流与传统流向的物流线路结合成了如今最具研究价值的闭环供应链。
本书在闭环供应链的决策中考虑了消费者行为理论,并力求从回收,定价,协调以及模型建立等多角度探求具担保服务的闭环供应链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如下,我们进行了4个方面的综述分析。
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设计包括从回收设施的布局、数量到网络层级设置等一系列内容,对闭环供应链系统运行具有基础性影响作用。
针对闭环供应链的研究国内外诸多学者通过建立物流网路找到了突破口,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设计出不同的网路模型。Ebrahimi [55] 考虑到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数量折扣。Wu [56] 研究考虑了如客户产品需求量、再生二手产品数量和设备开放成本等不确定因素,为不确定条件下的闭环供应链网络设计了一个更加有效的平衡折衷的模糊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Ghahremani [57] 在原材料购买的短缺、不确定性因素和折扣下提出用于多级多产品多周期闭环供应链网络的设施位置/分配模型。Fathollahi [58] 研究开发了一个三级编程模型,首次设计轮胎闭环供应链的位置分配。所提出的模型是在闭环供应链框架内的制造商,分销商和回收商之间的静态Stackelberg博弈中制定的。当解决大规模问题时,当前针对该问题的精确解决方案性能降低,因此又提出了许多新的混合优化器来解决这个问题。Ozceylan [59] 描述了一个集成模型,该模型同时优化了使用通用组件的闭环供应链(Closed-loop Supply Chain,CLSC)和开环供应链(Open-loop Supply Chain OLSC)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整数规划(MIP)模型,以保证闭环供应链和开环供应链中组装部件和拆卸终端产品的运输量的最佳值,CLSC和OLSC也在确定设施位置的同时由CLSC同时供给。结果表明,与单个CLSC和OLSC解决方案相比,同步方法分别节省了4.07%和37.24%的成本。Zhu [60] 研究了三级闭环供应链中各方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提供了对闭环供应链管理的见解。Taleizadeh [61] 考虑一个由制造商、第三方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闭环供应链。制造商同时操纵原材料制造和第三方回收的二手产品再制造。在假设市场需求取决于销售价格和营销努力情形下,在集中和分散的政策下对供应链进行了建模,并用数值仿真比较其绩效。Wang [62] 考察了奖励—惩罚机制(RPM)在两期闭环供应链(Two-phas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TPCLSC)中的益处,扩展了先前的研究。Gu [63] 研究了一个由电池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组成的三期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和再利用闭环供应链。Torkaman [64] 考虑了多阶段、多周期的多产品问题,研究了在闭环供应链中具有序列相关设置的容量生产计划问题,并提供混合整数规划(MIP)模型来表达问题。Taleizadeh [65] 注意到最近各种社区所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增加,便将其纳入适当的可持续供应链(SSC)设计中,进行了多周期多级可持续闭环供应链(SCLSC)的规划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个严格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的供应链(SC)决策综合模型,使用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指南指标衡量其社会和环境影响。Cheraghalipour [66] 开发了一种新的柑橘闭环供应链数学模型,并首次提出了一种多目标Keshtel算法(MOKA)求解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柑橘闭环供应链(CLSC)的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部门(正向和反向)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Hammond [67] 开发了具有多产品、不确定需求和回报的闭环供应链(CLSC)网络的均衡模型。通过决定每个新产品的生产数量以及每个产品在前向供应链上的路径流量,建立CLSC网络的Cournot-Nash均衡条件,使每个寡头垄断企业的预期利润最大化。Amin [68] 考虑包括汇率和关税在内的全局因素,提出了闭环供应链网络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闭环供应链网络中同时考虑全局因素,多目标和不确定性。
回收渠道决策对闭环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是构建闭环供应链复杂而关键的一环。闭环供应链是由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相互融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是其与传统正向供应链的最大区别,回收渠道的选择是相关企业战略决策的重点内容,涉及整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已成为国内外相关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大量学者对于闭环供应链的回收体系基础研究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69,70] 。回收渠道选择方面,Feng [71] 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研究双回收渠道下双层次逆向供应链问题,发现双回收渠道在经销商和系统的角度上始终优于单渠道并提出两步收费制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对逆向供应链体系进行协调。George [72] 在单渠道和双渠道供应链的背景下,研究了渠道结构和渠道协调对供应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影响。Huang [73] 通过比较单回收渠道及双回收渠道的供应链绩效水平,指出双回收渠道竞争强度更优并运用博弈论研究了存在双回收渠道时闭环供应链的最优策略。Liu [74] 建立了基于质量的双回收渠道竞争模型,其中正式回收商和非正式回收商进行价格竞争,分析了政府补贴正式回收商对双渠道回收价格的影响。为了研究产品回收的绩效,Zhou [75] 构建了制造商负责产品销售和两回收商负责产品回收的两周期模型,研究发现立法改善了环境绩效,但降低了制造商和回收商的总体利润,可能会减少消费者的盈余。Esenduran [76] 考虑了回收商和制造商的回收成本差异,研究了独立回收商和承担回收责任的制造商之间的回收竞争情况,分析了产品回收法对制造商和回收商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有效实施回收法。正规回收商往往因为技术和回收成本昂贵而无法获得废旧产品供应,Zheng [77] 等考虑政府补贴正规回收商,构建了正规回收商和非正规回收商的两周期竞争模型,发现当补贴小时,非正规回收商垄断回收市场,当补贴适中时,两者共存,当补贴较大时,正规回收商垄断市场。Fleischmann [78] 对逆向物流的各种回收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用以研究如何选择逆向物流的回收模式。Savaskan [79] 分析了分散决策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研究了生产商、分销商和第三回收方分别作为回收方的三种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发现由与处于供应链末端的消费市场联系密切的零售商作为回收主体时,系统效率最高。进一步,Savaskan [80] 研究了在零售商竞争环境下,闭环供应链应如何选择其直接或间接回收渠道,研究发现,在直接回收渠道选择下,供应链利润较大程度受回收规模影响,而在间接回收渠道选择下,供应链利润较大程度上受成员企业竞争行为的影响。Hosoda [81] 研究了制造商从再制造商处获得产品退货预先通知的好处。结果证明,提前期、随机收益率和描述收益的参数对提前通知方案的利益起着重要作用,数值结果提供了有关缩短提前期和利用信息共享方案的好处的解释。技术许可对第三方再制造专利产品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许可方法对供应链成员的生产和回收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它们对反向渠道绩效也有影响。Genc [82] 在古诺双头垄断模型中调查闭环供应链的两种许可模式,固定费用与特许权使用费。我们发现,从消费者剩余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特许权使用许可由固定费用许可主导。并且制造商的最佳许可策略取决于固定费用的门槛。Krikke [83] 设定了三种回收主体回收模式,研究了闭环供应链在政府干涉情形下的回收渠道决策问题,结果表明:零售商参与回收的动机充足,然而从供应链系统各成员主体角度看,渠道竞争强度对回收渠道选择产生的影响强于政府干涉因素。Tsai [84] 针对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选择问题研究了生产商产能约束情形,研究结果表明:当产能受到约束时,供应链系统选择生产商作为回收主体,此时系统效率最优;当产能不受约束时,供应链系统选择由零售商作为回收主体,此时系统效率最优。Zhu [85] 建立具有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担保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和比较在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回收三种回收模式下产品担保期限、回收率以及供应链总体利润的关系。Pohlen [86] 基于供应链成员间的竞争,构建了一个由2个生产商和2个分销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了回收渠道选择及供应链成员企业竞争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分别探讨了不同回收主体的适用选择条件及均衡决策。Govindan [87] 研究了在对称信息和制造商的3种不同回收再制造模式下,供应链间各主体的运作决策。三种回收模式分别是制造商不回收再制造、制造商独立回收再制造以及制造商依托零售商回收再制造。研究发现,在不同回收再制造模式下,制造商与风险厌恶的零售商合作能够获得更多收益。Rostamzadeh [88] 以消费者对传统零售渠道和网络直销渠道的不同偏好以及不同渠道运营成本为基础,设计了一个零售商销售新产品并回收废旧产品、制造商开辟网络直销渠道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研究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定价决策问题。他们在三种不同市场权力结构下建立了定价博弈模型,并用逆向归纳法得到模型的最优解,用解析分析和数值分析得到消费者的渠道偏好程度和渠道运营成本对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Bhattacharya [89] 介绍了一种单周期多级闭环供应链,它考虑了新产品的同步制造和客户退回的二手产品的再制造。Diallo [90] 通过文献调研充分研究了逆向物流和再制造过程的设计以及报废产品的回收。研究表明回收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维护和保修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再制造活动是逆向物流中不可或缺的问题。Saha [91] 研究了一种在闭环供应链(CLSC)中采用的奖励驱动政策,用于获取专门用于再制造的旧产品。Esmaeili [92] 研究了代理人在两级闭环供应链中实施适当收集策略的短期和长期行为。Esenduran [93] 考虑到制造商与回收商的回收成本存在差异,分析了制造商同时作为回收商与独立回收商之间的回收竞争情况,研究了政府在有效实施其制定的产品回收法时对制造商和回收商的影响。Zu [94] 开发了一个在两个融资系统下进行联盟回收,用于回收废旧产品(即按需付费(PAYT)和回收基金(RF))的闭环供应链模型。Tsiliyannis [95] 提出了一种在再制造中实时预测产品退货的方法,这是解开动态闭环供应链结的关键随机变量。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减少库存和有效规划再制造业务来提高收益。Gan [96] 构建了一个由制造商、分销商和回收商共同组成的产品短生命周期闭环供应链的定价模型,研究发现再制造产品的接收程度和直销渠道偏好会影响供应链定价。Xu [97] 在需求不确定的双寡头市场环境下,分析了零售商过度自信对供应链定价及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的零售商将给出更高的售价;Hong [98] 针对四种混合回收模式,研究了供应链系统回收组合模型的最优决策,并得出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定价策略;Yoo [99] 构建了一个包含制造商、分销商和翻新处理商的三级供应链,并建立了五种不同的供应链结构模型,分别比较了各种模型在绩效和产品定价方面的差异。Heydari [100] 考虑了一个含有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两级反向供应链(RSC),他们试图通过提供折扣或直接费用来挽回用户,以提高客户返回旧产品的意愿,从而改善可持续消费EOL产品。Ghomi [101] 提出了一种模糊的双目标双层模型,该模型在供应商存在随机中断的情况下,对闭环供应链的网络设计具有价格依赖性需求。在这个模型中,不确定需求被假定为供应链及其竞争对手向客户提供的价格的函数。Maiti [102] 建立了一个闭环供应链,其中,制造商根据需求生产产品并通过市场上的零售商进行销售,第三方从客户处回收使用过的产品并发送给制造商以提高质量。他们构建了由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领导的集中式和分散式四种不同的情景,通过对数值例子中得到的结果的比较,得出在集中、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的政策下获得的联合利润高于第三方主导的政策。Zhou [75] 构建了一个由制造商销售产品、回收商回收产品的两周期模型,用以研究产品回收绩效。Huang [103] 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二手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应量的中断,制造商授权第三方进行再制造活动。结果发现,当二手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应量都面临大规模破坏时,制造商会加强许可行为,通过收取更高的许可费来获取更多的再制造利润。Yi [104] 基于工程机械背景,探讨了回收成本结构对闭环供应链反向渠道决策的影响,研究了不断变化的环境是如何影响二手产品回收分配活动的,解决了如何在双回收渠道系统中正确分配收集工作。Kholisoh [105] 通过考虑检查、分类、废物处理和返工开发了一个包含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闭环供应链模型。该模型对使用过的物品采用两种回收方法,即再制造和翻新。该模型的目标是确定零售商的时间周期,再制造周期的频率,再制造阶段从制造商到零售商的成品交付频率等。Sun [106] 采用供应链形式作为逆向物流领域的分析对比基础,建立单一制造商和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产品回收模型。然后通过模型解决方案获得制造商和零售商最大利润的最优决策值,以提高闭环供应链中的个人和整体利益。该模型验证了当回收产品的剩余价值较大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回收率也会很高,供应链可以相应地获得更高的利润。Ran [107] 以废玻璃瓶为例,建立数学模型,单独解决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问题。他们分析了双渠道回收条件下的整个供应链利润,在该条件下由消费者或零售商直接回收。得出结论,无论产品的价格、质量、利润或运营效率是什么,整体回收都优于单节点回收模式。Liu [108] 等以产品质量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在政府干预下,正规回收商与非正规回收商进行回收价格竞争的双渠道回收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双渠道回收价格的影响。
定价决策直接影响闭环供应链市场规模并作用于供应链系统收益容量,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产品定价方面,早年Savaskan [79] 就将制造商和分销商作为产品回收方,探讨了回收渠道的选择问题和再制造产品的定价策略。他还研究了在需求确定情况下的三种可回收结构的定价策略和系统效率。Taleizadeh [109] 构建了一个由制造商和分销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通过分析在不同回收模式下的订货价格和收益情况,来解决在此种情形下产品回收模式的选择问题。许民利 [110] 研究了不同风险偏好是如何影响双渠道定价策略的。Taleizadeh [111] 研究了在约束条件下的两周期再制造系统的生产和定价策略。Abbey [112] 在考虑消费者偏好的基础上对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定价进行了大量模拟试验。试验表明,新产品的最优价格会随着再制造产品进入市场而升高,因而制造商可以获得更多利润。Chen [113] 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组成的具担保服务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并研究了两个供应链中制造商定价策略相关问题;Zou [114] 基于主从博弈理论,研究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回收价格的最优均衡决策,并通过分析协调价格竞争和风险规避提出了一种收益共享契约条件,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的协调;Alamdar [115] 研究了一个包括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和一个收集方的模糊的闭环供应链(CLSC)。文章基于模糊价格和销售努力来分析最优决策问题,建立了六种博弈论模型,运用博弈和模糊理论提取和比较最优解;Zhang [116] 建立了领导者—跟随者博弈模型和联合决策模型,用以比较闭环供应链中各组件的性能,还制定了一个可以完美地协调闭环供应链的定价机制;Saha [91] 开发了非合作和集中情景的数学模型来表征定价决策和再制造策略,并协调了整体供应链绩效,此外还为制造商提供了三向折扣机制来协调和实现渠道成员的双赢结果。Gan [96] 建立了一个由制造商、零售商和回收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并研究其中短生命周期的产品开发价格决策模型。Zou [114] 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可持续供应链,其中,零售双方均具价格竞争力,利用博弈论,在分散和集中的决策方案下探索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回收价格的最优决策,并建立代表性表达。Wang [62] 利用变分不等式来模拟闭环供应链网络(该网络由参与古诺-纳什均衡博弈的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市场组成),并提供了数值例子来说明闭环供应链(CLSC)参数对渠道成员利润和消费者利益的影响,为政府提供政策支持。Bradley [117]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和激励问题;Luo [118] 为分析不同权力结构对产品定价决策的影响,模拟了两个品牌制造商通过统一的分销商来销售产品的情形并构建了纵向和横向竞争的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于淼 [119] 建立了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同时回收废品的模型,运用博弈论、混沌动力学理论和复杂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之间设置不同价格时的市场运作体系。结果表明,制造商或零售商的价格调整速度快,都会通过倍周期分岔导致系统陷入混乱。Taleizadeh [111] 研究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在两种闭环供应链中运作的定价策略以及质量水平和工作量决策:单通道前向供应链双循环通道(SD模型)和双通道前向供应链和双循环通道(DD模型)。在不同渠道结构的基础上,学者开发了两个制造商Stackelberg博弈模型,以探索价格、质量水平以及销售和收集工作的最佳价值。Li [120] 在考虑零售商风险规避的不同程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种不同的模型来推导供应链参与者在不同决策条件下的最优定价策略。在这两个模型和数值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零售商的风险敏感性如何影响参与者决策的表现及其最佳利润,发现当零售商更加厌恶风险时,制造商会更好。Modak [121] 在Stackelberg博弈下,考虑了二手产品用于回收的三种可能的收集活动,即零售商领导的收集、制造商领导的收集和第三方领导的收集,分析了回收和产品质量水平对两级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的影响(其中需求对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水平敏感)。结果发现:第三方参与二手产品收集活动总是不利的。Xu [122] 研究了OEM、政府和客户三个参与者在闭环供应链中处于不同处置责任时的最优定价决策。当OEM分别面临来自政府的不同的以旧换新补贴规定时,提出新产品的均衡价格。此外,作者还讨论了如二手产品客户剩余估值折扣和公司承担的影响均衡价格的折价补贴比例等因素,并进一步讨论了基于不同情况下新产品的均衡价格。Ranjan [123] 等通过考虑客户购买行为,采用博弈论分析了分别在分散化和集中化下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闭环供应链中的定价策略和服务水平决策以及协调问题。Cohen [124] 等通过三种定价机制研究了定价机制的表现及其对数据行业参与者的影响,获得包括分散和集中定价、纳什议价定价和收益分享机制在内的解决方案。第一个结果表明,分散定价具有最低的性能。还发现收益分享机制可以实现第一个最佳绩效并任意划分最大利润。纳什议价定价可以实现集中的渠道绩效,上游数据提供商和下游应用提供商只能平均划分总渠道利润。综上,基于闭环供应链定价研究,讨论具担保服务的闭环供应链差异化延保定价决策机制具有借鉴与拓展作用。
闭环供应链体系中,质量监督和协调是确保闭环供应链有效运作的重要途径。当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决策时,供应链系统往往产生双重边际化效应,系统整体效益非优,此时需寻求协调机制以降低供应链系统因成员企业的利益偏好差异而带来的效率损失。
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多数为相互分离且独立的经济主体,以自身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虽然集中供应链下求得的最优解可以使整个供应链达到最优,但这种情况总是不能满足供应链各主体的经营目标。供应链个体往往热衷于使自身利润最大化,而无视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因此,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设计一套既优化供应链性能又统一供应链目标的机制。为了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研究人员设计出许多形式的供应链契约(合同)理论,如:批发价格契约、数量折扣契约、两部定价契约、收益共享契约、价格折扣契约等。
Emmons [125] 和Donohu [126] 认为有效的协调机制可以改善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的合作,从而提高各方利益。He [127] 在考虑参考价格和参考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了集中和分散的供应链模型,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在总成本——成本分配的基础上协调供应链。Li [128] 研究了一个由不同供应链实体组成的三级逆向供应链的四种协调策略,作者还对不同模型的最优决策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Zhang [129] 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生产销售易逝品的供应链。参与者共同投资保存技术,以降低易逝品的衰减率。应用收益共享契约和合作投资契约实现供应链的完全协调。Jun [130] 讨论了一个包含制造商、分销商、两个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的四级闭环供应链。通过博弈论,建立了合并契约的协调模型。结果表明,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供应链成员可以选择最佳供应契约,实现预期收益。Wu [131] 研究了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在再制造成本中断时闭环供应链(CLSC)中的生产和协调决策。研究发现,在面临中断时,定价和生产数量决策具有一定的稳健性;零售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稳健性区域就越小。此外,还发现收益分享合同可以有效地协调闭环供应链。Xie [132] 将前向渠道中的收益分享合同与渠道投资成本分摊合同相结合,引入Stackelberg博弈来研究合同协调机制,并试图通过分级收集来缓解回收渠道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低质量回收问题。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定收益分享比例和成本分摊比例,拟合同可以增加供应链成员在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利润。此外,双渠道闭环供应链中的收益共享——分享机制可增加零售商在维修和回收方面的努力,分级收集策略提高了回收效率。在回收过程中考虑和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有助于实现更有效的WEEE回收。Zhu [133] 构建了一个由制造商、零售商和网络回收平台组成的双通道闭环供应链模型。基于客户讨价还价行为的影响,使用Stackelberg博弈论研究了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合同协调的几种不同情景。结果表明,零售商和网络回收平台将在考虑消费者议价行为的影响时降低直接回收价格以维持自身利润,而再制造商将提高转移支付价格以放弃部分收入和费用分摊合同。利用这份合同,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消除消费者讨价还价行为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Panda [134] 通过产品回收考虑两个领域的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影响,并探讨了在社会责任制造商和零售商闭环供应链(CLSC)中的渠道协调。Zhou [135] 基于博弈论,结合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的影响,分析了三阶段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定价和利益分配。结果表明:1)联合决策情景下闭环供应链的总收益远高于独立决策情景;2)基于纳什协商模型,闭环供应链成员在联合决策情景中的效益大大超过独立决策情景。Zhao [136] 研究了具有随机需求的单期两级供应链,其中采用规避亏损的偏好来描述零售商的决策行为。通过结合收入分成合同和回购合同,引入了新的合并合同。结果表明,合并后的合同可以减轻风险规避效应,并协调供应链。Cachon [137] 建立了一个由一家供应商和两家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并提出了一种博弈模型,研究了收益共享契约下的横向转运如何影响零售商的库存选择和供应链利润。结果表明,转运与收益共享契约相结合可以协调所讨论的供应链,并提高所有供应链参与者的绩效。Saha [91] 提出了一个两部分的关税合同来协调闭环供应链。分析表明,当制造商是投资者时,两部分关税合同可以协调闭环供应链,但当零售商是投资者时,无法协调供应链。并用数值分析揭示了消费者对直接渠道的偏好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系统中最优决策的影响。Lariviere [138] 在指数需求取决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利用stackelberg博弈开发了一个两级供应链模型。在考虑供应链成员利他偏好的三种情景中分析了供应链成员利他偏好对定价策略、利润和批发价格契约协调作用的影响。Huang [139] 提出了一个由期权和成本分摊相结合的合同,以调查由主导零售商和风险规避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的协调和风险分担问题。他们采用条件风险值(CVaR)标准来模拟制造商的风险规避,并使用Stackelberg博弈为每个成员推导出最优策略,其中零售商充当领导者。经验证,合并后的合同可以协调供应链,实现帕累托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