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史讲理,一般应注重以下五个视野。
广阔视野。 在故事选择上,既要根植中华文明史,选择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又要深入西方文明史,选择世界故事和不同民族的历史故事。
清晰视野。 准确分析、揭示东西方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运用具体、深入的纵横比较法,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进行比较,得出科学、客观、令人信服和认同的结论。
研究视野。 聚焦具体问题,采撷档案、资料、事实,搜集物证、人言,进行整理和分析,有能力的话还要深入挖掘,挺进历史故事的学理深度,研究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既为理论宣讲提供学术支撑,又为落实实践要求提出工作建议。
见微视野。 聚焦“小而精”的故事,从小切口进入,比如,选取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细致而有重点地描述他的重要经历,揭示历史缘由,或选取一个典型历史事件,描述缘起、经过和结果,揭示必然性和规律性。
引领视野。 讲述历史故事是为了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所以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因事而化。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 4 。宣讲者要用从故事中得出的规律、道理,以及故事中的积极情感来引领听众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凝心聚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