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的核心任务是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支撑起这项任务的是宣讲者的核心素养。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所以,完成宣讲任务,首先就要解决方法问题。我们来简要找一找方法。
“讲深”就是目标深入、深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源头依据、逻辑机理、核心要义,揭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类思维现象背后的机制机理,让听众信服和践行。“讲透”就是目标彻底、通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所以,讲透就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回到人本身,有针对性地解答听众的思想疑惑和现实问题,抽丝剥茧地帮助听众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讲活”就是目标鲜活、灵活,这是理论宣讲者的创新所在。紧扣主旨,创设多种宣讲形式,运用多种宣讲方法,精选多个实际案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在贴近生活、反映实际中“活灵活现”,让听众在觉得“有意思”中领悟“有意义”。
无论是“讲深”,还是“讲透”“讲活”,都离不开时、势、事。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0 ,时、势、事就是现实的历史条件。所以,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时,也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重在随“时”把脉,聚焦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抓住契机帮助听众理性看待世情、国情、党情,引导听众的思想、认识、看法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因势而新,重在应“势”而变,适应新变化、立足新环境,瞄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讲活新思想,助力新实践。因事而化,重在借“事”转化,把原理哲理转化为事理、道理,化解听众的心头困惑、心理困扰。
做一个合格的基层理论宣讲者,不仅需要“用好宣讲提纲,把握现实素材,做好语言翻译,运用生动案例”,把党的创新理论的知识体系讲清楚,还要在晓之以理中授之以爱、动之以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思政课面对的是在校生,而理论宣讲面对的是社会人,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使听众“学之解渴、思之共鸣、践之管用、悟之升华”更加不易,宣讲员迫切需要提升核心素养。
宣讲员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呢?宣讲实践中,理论素养、政治素养、学识素养、人品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是理论宣讲者安身立命之本。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所言,“理论要说服人,必须首先要说服自己。只有自己信,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服别人。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东倒西歪站立不稳的人,别指望他能帮助别人站稳” 11 。理论宣讲者要想提高理论素养必须真信,真信必须真懂,真懂必须真学,真学必须真用,也就是说,要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学懂首先要懂原理,读经典是悟原理的正道,经典如同富矿,而原理则是蕴藏其中的宝石。一定要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如果时间和精力实在不够,至少要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专题摘录》。弄通首先要懂逻辑,把握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做实首先要懂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宣讲者提升理论素养,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结合实际、认真践行。要形成常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科学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用学理析事理,以事理证学理,获得理论宣讲更深沉的底气。
政治素养。 首先,要坚定政治信仰。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理论宣讲者在这方面与教师类似,只有有信仰的人才能讲好信仰。信仰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自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尤其要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稳党性立场,做到“在党为党,在马言马”,站稳人民立场,“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望为向”。其次,要锤炼政治品格。坚决做到对党忠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再次,要提升政治能力。要洞明时势,观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潜心分析变向哪里、变到哪里。最后,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宣讲者不仅要“心知肚明”、心明眼亮,还要敢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理性分析,精准亮剑,善于斗争,守好宣讲这个政治阵地。
学识素养。 学高才能为师,这主要体现在精通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上。学习是一个进行时命题,宣讲者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拓宽知识视野,时时学、日日思、天天写,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构建视野广阔、结构合理、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唯有不断地积累,与自己既有知识、现有思想进行“化合反应”,才能实现知识和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从而有真本事,出好成果。除了“学进去”,还要“讲出来”,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总的方向是“传得精准,授得艺术,解得彻底”。宣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讲与听、学与问之间蕴含着丰富智慧。要把内容、方法、手段、载体、语言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巧开头、主线清、内容实、互动好、接地气、善鼓动”,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形成独特的宣讲风格。凡是有志于此的人,都应该把理论宣讲确立为一辈子的事业,这样才可能成为理论宣讲名师。
人品素养。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12 。在很大程度上,理论宣讲员就是老师,而且是面对社会大众授课的老师,必须要有更加过硬的道德品质,需要在意识深处植入爱、敬、诚、善的种子,消解过度的欲望和过分的利益追求,用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品格,把自己修炼得正能量满满。一定要规范处理好自己的基础需求,做到场上场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做一个热热乎乎、闪闪发光又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宣讲中要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情感摆进去,以人格魅力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帮助听众不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激励更多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