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理论宣讲中的十对关系

一是“需求”与“供给”的对接。 人都是有需求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有获得感乃至幸福感。一场理论宣讲的质量,就体现在满足听众思想需求的程度上,满足听众需求的程度越高,宣讲质量就越高,效果就越好。满足需求首先要理解需求,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听众需求不容易把握,因为对宣讲员来说,绝大多数听众是陌生的,之前没有条件去了解。尽管如此,对于听众的职业和心理这两方面,还是可以总体把握的。与听众职业靠得近的话题和内容,一般是听众感兴趣的。因此,宣讲时最好涉及听众的困惑,用党的创新理论来精准解析,让他豁然开朗,这样他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抬头率”和“点头率”就高了,甚至产生期盼,盼望听到下一个精彩的观点、下一段精彩的讲述。

二是“深入”与“浅出”的转换。 在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四种方法中,最珍贵的是“深入浅出”。“深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目标和实质。“浅出”是立足本质说明现象,这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功能。如果说“深入”是远离现象的过程,那么“浅出”就是不断接近现象的过程。理论宣讲中,“深入”是基础和前提,“浅出”则是关键和保证。如果不能采用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再深刻的理论也无法获得普遍理解和认同,更遑论大众化了。

三是“观点”与“内容”的合作。 最基础的要求是“有准而新的观点”和“有顺畅合理的逻辑”,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表达时,最好是将理论理解消化后转化为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自然而真实,能够打动人。“内容准确而新颖,表述自然而真实”,容易吸引大家听。准而新的观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自己吃透原著、原文、原理后咀嚼、提炼出来的,有的需要酝酿好一阵子。从输入到输出的这个过程很值得,这是宣讲水平的重要体现。人家听一场宣讲,若干年后还记得的,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准而新的观点。

四是“理性”与“感性”的融合。 情到深处互生惜、两相悦,情理交融讲理论更能激发听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一场没有感情的宣讲,干巴巴的,大家不会爱听。一场有情的宣讲,有滋有味,过程美妙,听众愉悦。宣讲者在宣讲中溢出的情,发自心底,自然而然,宛若一汪清泉流入听众的心怀。朴素的情感很珍贵,将对党的情、对国家的情、对万事万物和人民大众的情,真实而大胆地表达出来,往往能够感染人,因为人对情的反应机理是相同的。

五是“技术”与“艺术”的运用。 人都有求新心理。一场宣讲,从宣讲者位置的移动,到声音、语速的转换,到物件和情景的构置和呈现,到与听众的互动,到体态语言的展示,到文艺方式的表达,宣讲员要通过各种变化让听众一直有新奇的感受,不会产生疲惫和懈怠,而是越听越想听,就像看喜欢的电影时不自觉地投入其中,想象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互动是一种提醒的艺术,能让听众稍微带点紧张感,不但能提醒大家认真听,还能调节会场气氛。

六是“思想”与“生活”的联系。 理论来自实践,是实践基础上的提炼,“用实践讲理论”是有道理的。实践的范畴很宽泛,就个体而言,最基本、最常见的实践除了工作就是生活。所以,细心地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有趣又有说服力的事例来阐释理论,这是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一条路径。用源自生活的例子来阐释理论,通俗而深刻,容易引发人共鸣和思考。

七是“党性”与“人心”的契合。 相互理解是宣讲者与听众之间达到的最高境界,往往在讲到党性与人心高度融合时出现。在宣讲者与听众对政治、理论、人性、规律、观念、文化等的理解达成一致时,就会产生共鸣甚至震颤,于是,目光变亮变柔,台下热烈鼓掌甚至叫好。虽然人各不相同,但只要贴近人性讲、循着人心聊,就容易引发听众的认同和共鸣,使宣讲者和听众更好地相互理解。当然,前提是真诚相待,宣讲者要把自己摆进去,说真话,谈真事。

八是“大义”与“细节”的触发。 细节最能打动人。一场理论宣讲,在讲一个宏大的理论时,选一个能够烘托理论主旨的细节,既能激发听众的兴趣,又能让理论诠释在细节处开花。一场宣讲若分为八九个板块,每个板块都安排一两个细节,且这些细节安排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能够体现“政治性+哲理性+情感性”,这场宣讲无疑是鲜活而有味的。

九是“意境”与“情境”的映照。 理论宣讲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给听众一些较强的视觉引导,唤醒听众的想象,使听众脑海中自然产生画面,让听众既听见理论,又看见理论,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思考和理解。

十是“情感”与“话感”的配合。 “话”是一种声音表达、传播途径,“话”里的思想,是我们要传播的内容,主要是与时俱进的党的创新理论。“话”里一定要有情,情感越强,“话”越管用,越能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如果把理论比作盐的话,那么情感就是水,盐只有溶解在水里,徐徐送给听众饮用,才有益于盐分的吸收。“话有深情”,前提是“心中有爱”。爱是情感的原料,决定了情感的质地和密度。饱含爱的情感通过宣讲者的“话”传递给听众,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一致的力量推动践行并创造价值。这就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4ybxjgXPjT3kIfyswMg+wd1IDYSxUjgmaIxVIaSQCWnbMezq29UP+ciOnFubih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