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第二梯队电池厂商的崛起使得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挤占,但宁德时代早已抓紧筑牢了自己的“护城河”,面对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商的“联合围剿”,它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引领电池行业的发展。
困境:国内市场被“围剿”
2017—2021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榜首,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4月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虽仍位居第一,但与位列第二的比亚迪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排名中,比亚迪以装机量4.19GW·h的成绩反超宁德时代成为第一。
事实上,以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欣旺达等为代表的国内第二梯队新能源企业都在紧盯着宁德时代的动向,并且不断追赶。在产能方面,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和蜂巢能源的全球动力装机量市占率共计7.2%,且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和蜂巢能源的企业增速均已超过100%。除此之外,国内竞争对手的低价渗透战略也在价格方面对宁德时代形成了一定的压制。以2021年动力电池系统的销售单价为例,宁德时代的定价为0.78元/(W·h),而中创新航为0.65元/(W·h),国轩高科则是0.66元/(W·h)。与此同时,整车企业也在大力扶持国内部分新能源电池厂商,其中不乏蔚来、小鹏、理想、小米等造车新势力,以及上汽、广汽、东风等传统车企巨头。二三梯队的电池厂商在新能源车企的鼎力支助下发展非常迅猛,其中欣旺达、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企业在短短两年间即获得超百亿元融资。
对新能源车企而言,动力电池是造车的命脉,占据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40%左右,也正因如此,这些车企才会大力扶持宁德时代的竞争对手。超高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市场拥有很高的话语权,这不仅会左右车企的车辆交付状况,也会影响其造车成本;另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车企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面对潜力巨大的动力电池行业市场纷纷选择打入市场,企图趁势改变行业格局,为自己分一杯羹。因而,不管是新能源汽车厂商还是动力电池厂商,都希望可以尽快改变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对宁德时代而言,如何处理好和下游客户的关系是其未来长远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挑战:海外市场被“挤压”
尽管国内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但相较而言,宁德时代遇到的更大挑战仍在海外。在全球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海外市场的需求定会不断上涨。尽管近年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面临的压力依旧不小。
LG新能源便是宁德时代的一大劲敌。该公司于2021年1月27日在韩交所上市,一跃成为仅次于三星电子的韩国总市值第二高的企业;同年3月24日,LG新能源发布声明称将计划在美国建设第二座全资动力电池工厂;同时,LG新能源还将与跨国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在加拿大建设一座动力电池工厂;目前,LG新能源在中国、韩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及欧洲一些国家均布局了生产基地,按照规划,其2025年的产能将达到430GW·h。尽管宁德时代在2025年的规划产能为670GW·h,但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海外只有一座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动力电池工厂。
客观来看,与宁德时代相比,LG新能源在市场结构上的均衡性会更强。欧洲和北美市场叫停燃油车的节奏逐渐加快,这将使得新能源汽车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届时LG新能源会进一步突显其海外生产优势,宁德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压制甚至被反超。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的第一大客户特斯拉也在逐步分散订单。2021年特斯拉在宁德时代总电池装机量占比为17.5%,贡献营收占其动力电池业务营收的 14%,是宁德时代蝉联冠军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特斯拉产品的动力电池正切换为4680电池,有消息称松下和比亚迪将开始为特斯拉供应电池;同时,特斯拉也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内华达州和德国柏林四个超级工厂自产4680电池。这样一来,宁德时代不仅会失去部分市场份额,其业内影响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减。在如此内外交困的情形之下,宁德时代想要守擂成功,只能奋力向前。
突破:宁德时代的破局之道
宁德时代处在汽车产业链的中游位置,这决定了其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完全依赖于整车企业,因此与整车企业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非常关键。宁德时代与整车企业的合作方式包括直接采购和投资,其中投资又具体涵盖了与车企客户共建合资公司和直接投资整车品牌两种方式。
在海外客户拓展方面,宁德时代已与欧洲Solaris公司达成了合作,共同助力欧洲城市交通电动化转型。与Solaris合作不仅可以帮助Solaris利用全新的电池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宽其产品范围,还将进一步拓展宁德时代在欧洲的“朋友圈”,这无疑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在研发创新方面,宁德时代一直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预计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到2023年左右,宁德时代将初步形成钠离子电池基本产业链。同时,宁德时代还在研究CTC技术,以期通过改善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来解决现阶段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焦虑。另外,宁德时代还推出了第三代CTP技术,官方表示该技术的电池系统重量、能量密度及体积能量密度将继续引领行业最高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将助力宁德时代的未来发展。
在产能方面,2021年宁德时代电池年度产能为170.39GW·h,在建产能为140.00GW·h。截至2022年,宁德时代已在福建宁德、福建厦门、江苏溧阳、青海西宁、四川宜宾、广东肇庆、上海临港、江西宜春、贵州贵安以及德国图林根州等地布局落地了10个生产基地。预估到2025年,宁德时代加上与车企合资的产能,其电池产能计划能达到670GW·h以上。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宁德时代凭借规模效应,将继续保持自己在锂电池行业的龙头地位。
在业务布局方面,宁德时代还在积极发展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两个主营业务。对宁德时代而言,动力电池业务可以看作其不可或缺的业务基石,而尚未完全放量的储能业务则可以看作“第二增长曲线”。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宁德时代储能系统销量为16.7GW·h,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同比暴增601%;同时,储能系统占总营收比例为10.45%,宁德时代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宁德时代的三大战略发展方向中,“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其首选战略,接着是“动力电池+新能源车”和“电动化+智能化”。
能够预见,尽管目前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方面保持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其同样也面临着海内外第二梯队电池厂商迅猛崛起的巨大挑战,而彼时的宁德时代,或许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引领着电池行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刘通.宁德时代的破局与重生[J].汽车纵横,2022,(6):8-12.
讨论题
1.在上述案例中,宁德时代面临哪些困境与挑战?
2.宁德时代所处的外部环境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3.宁德时代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中是如何破局并获取竞争力的?
开篇案例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即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也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事实上,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方面的因素,而外部环境对企业而言往往是不可控的。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外部环境的分析,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厘清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企业的外部环境通常包括宏观环境、产业与竞争环境,如图3-1所示。
图3-1 企业的外部环境
资料来源:王德中.企业战略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必然处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之中。外部环境对企业而言,是客观存在于企业外部的不可控的各种因素,通常企业很难去改变,只能去适应。但某种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通过某些因素对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章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讨论,从而帮助读者梳理外部环境体系,掌握外部环境分析方法,界定行业界限,识别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