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篇案例

科道的“诗与稼乡”

终于美好

果蔬伸手可摘,绿色尽收眼底,扑鼻自然清香……这不是在郊外田野,也不是在果园菜园,而是在自家的阳台上。不是一颗一株,而是一片片一层层。这里生机盎然——不是常见的家庭养花捧在手上,而是生活在生机盎然里,被果蔬生机环抱。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三生永和循环系统”样板楼,打破了我们对楼宇的常规认识,令人耳目一新。

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的村民新居“新安家园”里,有一栋楼显得格外醒目。从外看去,窗台种植的瓜果蔬菜把整栋楼装扮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院落门上挂着四个大字“三生永和”,两侧的对联“生态生产生活生生不息”“天和地和人和万世疆和”阐释着何为“三生”与“永和”。样板楼周围,还建有600多亩 [1] 有机农场。农场里不仅有生态农作物,还有生态路灯和食用功能不减又添园艺造型的果树藤椅。食用、审美与自然和谐统一,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在这里得到了现实具体的诠释。

当然,与之相配套的新型建筑材料、黑水灰水中水分设处理系统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是支撑这个“空中菜园”+“田园社区”循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点,由此,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三生永和循环系统”科研示范区同时引起新工科、新农科和新文科领域学者们的关注,并获得了高度赞誉。

成于坚守

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三生永和循环系统”科研示范区,不是一日建成的。宋志远先生,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早年创办公司,成功涉足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在房地产业如日中天的2002年,他决定转行投身于可持续有机农业,研发投入上亿元,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经过20多年潜心研究,才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成功研发出有机融合农业、建筑和环保功能的“三生永和循环系统”。该系统示范区被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联合认定为“都市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020年、2023年先后被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授予“全球绿色示范园区”称号,获得第十五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授予的“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在2023年年底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三生永和循环系统”示范区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全球杰出人居贡献”奖。

是什么让本在房地产界闯得风生水起的宋志远突然决定把大量精力投入可持续的有机农业研发上?

始于初心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宋志远先生感慨地说:“靠着土地生长的孩子,总会对土地有着别样的情怀!”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一次房地产项目征地时,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水稻田,一望无垠,在远处和天边也接壤了起来,这让他梦回儿时和父母在田野里辛勤劳作快乐收获的时光。这让做房地产的他不断反思,房地产一栋楼接一栋楼地建,农田越来越少,怎么办?

从那时起,宋志远就开始观察周边小区的绿化,后来又先后去了欧洲、美洲、日本等地调研。但这一切都没能让他找到想要的答案,他就想自己边干边琢磨。回国后,他成立自己的农业公司——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专注研究有机农业、建筑生态,遇到问题时,也数不清多少次请教外部专业科研人员,直至攻克难关。这一干,就干成了“终生的梦想”“终生的事业”,干成了一家秉持“实现人类绿色、生态,造福世界人民”愿景和践行“弘扬科学创新,践行可循环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使命的公司。这愿景与使命引领和激励着科道与科道人,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战略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践行者。

关于“三生永和循环系统”,三生是:一扩大生产发展,具有“造地效应”,即将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搬到城市建筑的地下、墙面、空中、屋顶,实现“空中生产”蔬果、地下工业化生产畜禽、水产,并且将传统的公园、小区等各类绿化融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实现生态环境的产业化、价值化,可谓利国利民,造福社会;二打造良好生态,产生“治污降碳效应”,即创新城乡有机生活污染资源化利用模式,分离“黑水与灰水”,净化分解,产生的有机肥及沼气燃料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城乡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还可以变废为宝,用于果蔬、畜禽、水产,使其生产实现完全无农药残留,有效地保证了食品安全,同时,通过空中菜园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大大减少了碳排放;三生活便利、富足幸福。由于外墙蔬果、畜禽、水产“伸手可得”,市民足不出户即可解决一日三餐,对于百姓而言,可能不仅省了跑市场的时间,还获得了随时沉浸田园的悠然自得的感受。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访谈与公司相关公开新闻报道整理而成。

讨论题:

1.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产生并形成的?

2.企业为什么要有使命、愿景?企业的使命与愿景是什么关系?

3.科道公司的使命与愿景还可进一步提炼与完善吗?该公司应该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

在第1章中,我们介绍了战略管理的任务,就是企业在“想做、可做、能做、该做与敢做”之间达成基本共识,确定“拟做”的内容。企业采用何种战略,从根本上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理念、宗旨,以及是否朝着设定的愿景目标而努力。从开篇案例不难看出,那些能够获得长期成功的企业,无一不对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及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明确企业“想做”的,尤其是确立使命或愿景,常常成为战略管理中战略分析的第一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企业从事什么业务?企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是什么?企业所追求的宗旨是什么?愿景目标如何?战略目标是什么?本章将对这些问题涉及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与战略目标等内容逐一进行介绍。 qANpp2LNLMEB4Ls5BHV6pZWzzWHxBVawcg6Humj/MTqbwsrttSA0oEjVZkF+VQ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