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寡头垄断市场往往是指汽车、啤酒、家电等由大企业支配的市场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垄断竞争市场属于垄断和竞争因素并存但竞争因素更多一些的市场,这类市场在实际生活中无限接近的例子就如零售业中的饮料、牙膏,地方特色餐馆等,它们的产品或因服务和原材料而不同,或因工艺而不同,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吸引并维持着一定的顾客。此时,也会出现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状况。但是,这样的需求曲线会受到对手定价的影响,出现向左或右平移。这就是同一产业内、企业数量众多的“垄断竞争”市场,其形成的条件和特点是:
●在厂商数量上,垄断竞争市场厂商数量有很多,饮料、牙膏等品牌非常多。
●在产品差异上,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差异,如每个厂商生产的饮料、牙膏成分均有所不同。
●在进退市场难易程度上,因为厂商数量有很多,所以进退也比较容易,但是进退有成本。
●在竞争手段上,属于非价格竞争,利用价格以外的因素如广告、明星代言等形式实现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可以用图2-9来表示。设想垄断竞争企业有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如图2-9a中的 dd 所示,以求利润最大化。但不论是何种市场类型,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一定是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之处决定产量,故而企业在边际收益MR与短期边际成本SMC相等处决定产量 y s 。如图2-9b所示,垄断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在短期能获得正利润,但将时间拉长一些,利润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其结果是需求曲线 dd 向左平移,一直到达图2-9b所示的利润为0的情况,就不会有新企业再加入进来了。此时,坐标( y L , p L )表示垄断竞争企业在长期均衡中的产量和价格。此时的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相切,产量 y L 比最佳生产规模 y * 小, y * - y L 就称为“过剩能力”。
图2-9 垄断竞争市场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一点与垄断市场相同,在长期由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由地加入和退出,因此其长期均衡处的利润为零,这又与完全竞争相同。
垄断竞争理论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研究既含有垄断因素,又存在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差别产品并能够决定自己产品价格的许多销售者之间进行价格和非价格(质量、服务和广告)竞争。它因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1899—1967)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于同年出版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两书而得名。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英、美经济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他的基本思想是,资本主义世界仍然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垄断只是例外现象。他的主要著作《经济学原理》(1890年)是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分析对象的,虽然其中有专门研究垄断市场的“垄断理论”一章,承认垄断组织的目的在于获得“垄断收益”,可马歇尔却否定了垄断价格的存在,认为垄断收益是通过一种“适度价格”取得的。张伯伦和罗宾逊的著作在马歇尔的理论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推进。张伯伦和罗宾逊的研究角度各异,叙述方法也不相同,但他们所论述的问题的性质却是基本相同的,故而经济学界认为他们是垄断竞争理论的共同创立者。
张伯伦在《垄断竞争理论》一书中,对当时西方经济学界流行的把竞争和垄断截然分开的两分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既不是竞争的,也不是垄断的,而是这两个因素的混合。在他看来,许多市场价格都具有垄断因素,因此企业家心目中只有垄断竞争,而没有纯粹竞争的概念。因此,在理论上把垄断与竞争这两种基本的市场力量给予明确的定义,把它们各自孤立起来考察是不够的,必须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对于市场的价格制度,他认为是由纯粹竞争市场、垄断(完全垄断)市场,以及由垄断和竞争力量相混合的各种市场(是指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两类市场)上的价格体系所组成。张伯伦的这种划分方法,为微观经济学的市场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1)规模经济。由于垄断厂商的规模很大,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其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也可能使得垄断厂商具有更低的成本。
(2)企业长期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推动企业不断设计生产新产品,进而促进垄断企业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在全球竞争中,在不违反所在国反垄断法的前提下,企业抱团垄断竞争可以比较容易打败竞争对手。
(4)采取垄断竞争的方式,比较容易实现政府产业政策的目标。例如,可以利用垄断竞争,挤垮某些行业中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通过质量、排放等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然后兼并成比较大的几家公司,便于实现国家政策的目标。
(5)对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适宜通过垄断形式培养几个对手互相竞争。
(6)垄断竞争中存在的产品差别,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要,有助于增进消费者福利。在非价格竞争中,企业必须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服务方式,有利于增进消费者的福利。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虽然低廉,但同类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无法适应多层次的消费者需求,而且,企业在创新上也缺少动力。
(1)在均衡状态中,垄断市场价格要高于完全竞争。在长期均衡中,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来说,垄断厂商没有以可能的最低成本进行生产,产品的产量也小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应该达到的产量。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2)在垄断竞争时,不但产品价格高于最低平均成本、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成本所对应的产量,而且厂商为了形成产品差别,在提高产品质量、进行广告促销等方面有着额外支出,使产品成本上升,造成资源的浪费。
(3)一切的垄断都易产生腐败,造成效率低下。
(4)垄断竞争在国内极易造成价格垄断抱团,损害消费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