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了,但内容转瞬即忘;
电影看了,情节却模糊不清;
工作中粗心大意的错误频出;
准备资格证书考试或者晋升考试,却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最近总是丢三落四,不禁担心自己是否记忆力衰退。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别担心,本书将为你介绍轻松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我特别喜欢电影,也经常观看电影。如果碰巧有朋友看过同一部电影,我们就会热烈地讨论起来。当我详细具体地提起电影中重要的台词、伏笔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时,朋友们总会惊讶地问:“你怎么能记住这么多细节?”
每当这种时候,我反而会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记不起一个月前才看过的电影内容呢?”
不仅是电影,书籍也是如此。在讨论一个月前读过的一本书时,大多数人甚至无法谈及自己的印象。如果你连自己的感受都说不出来,就好像你根本没有读过这本书一样,这无疑会阻碍个人成长。
仔细回想,我不仅记得一个月前看过的电影和读过的书,与其他人相比,一年前甚至十年前看过的书和电影,我也会记得更多的细节。
这并不是因为我天生记忆力出众,相反,在学生时代,我曾因记忆力不好而备受困扰。但正是由于这些困扰和克服困扰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不断反复试错,我意识到自己可以鲜活地回忆起书中的内容、电影的情节以及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工作场景,而这一切并不需要刻意去记忆。
我经常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看到备考的学生们疯狂地背诵和艰苦地记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有这样一种“记忆术”,可以让你在充满趣味中轻松形成深刻的记忆,无须死记硬背。
经过一年的复读生活,我考入了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院。成为医大的学生让我兴奋不已,并在最初的半年里四处玩耍。很快就到了第一学期考试的季节。当时有一本名为《考试对策》的书,里面汇集了历年的考试题和笔记复印件,每门科目大约有40~50张B5大小的试卷,我只需要背下来这些就可以了。
虽说如此,但需要记忆的内容量还是相当庞大,并不容易背下来。我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尽力去背,但考试成绩还是惨不忍睹,尽管我勉强避免了不及格。
但我的一个朋友说:“我可以在三天内把这些东西背下来,而且时间还很充裕。”
在我拼命努力学习的时候,我的同学们却轻轻松松地记住了《考试对策》的内容,分数也比我高得多。看到他们的样子和考试成绩,我心想,考上医学院的其他人,脑子的构造都跟我不一样。我领悟到如果我想跟他们比记忆力,我永远没有机会赢。
在这个小小的校园里,遍布着比我记忆力更好的人。毫无疑问,在校外比我聪明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如果在一个年级的100名学生中都没有胜算,我更无法在社会上与他们较量背诵和记忆。
这是我满怀梦想和希望进入医学院后经历的第一次挫折。不,这是第一次“意识到”。我当时想:除了单纯地死记硬背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赢过他们吗?如何用自己原创的、个性的方法,而不是背诵现有课文来竞争呢?
许多年后,我发现了一种方法,不是通过“背诵力”,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的能力,或者说“脑力”。
这是我经过20年以上的时间不断尝试和打磨的一套方法。即使你的背诵和记忆能力很差,也可以做到独一无二、抓住机遇、实现压倒性的个人成长并受到社会的尊重。
这本书是我20多年来在记忆和学习方面不断尝试和摸索的成果,内容通俗易懂。
日本的高中和大学入学考试大多要求具备思考能力,但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背诵和记忆来解决。简而言之,日本的考试制度将记忆力好的人视为“优秀”。然而,步入社会后,记忆力真的那么重要吗?
首先,记忆力真的有必要吗?
职场人生活在一个“作弊OK”的世界里。例如,如果你要为工作演讲准备材料,需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与演讲内容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以使演讲内容更加充实。你可以查看和查询任何资料。事实上,如果你不翻阅相关的重要参考材料,肯定会挨骂。在此时,根本没有“死记硬背”的用武之地。我们需要的是利用信息的能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和搜索时代。如果你忘记了一些数字或数据,可以通过在电脑或智能手机上搜索,在15秒或30秒内迅速找到“答案”。
网络世界已经成为我们的“外置硬盘”。在这样一个搜索时代,传统的背诵和记忆真的还有必要吗?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除了那些准备国家考试、资格考试或晋升考试的人之外,你所想象的传统的背诵和记忆技巧在商务人士的日常工作中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在这个搜索时代,没有必要记住信息内容本身。但是,如果不记住在哪里找何种信息,检索起来就会花费时间。
这考验的不是“记忆”本身,而是你能多快检索到你的记忆(过去遇到的信息、知识和经验)以及你能多好地利用这些记忆。
这种“信息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记忆技巧”,更准确地说,是“记忆活用术”,在当今时代是非常必要的。
在成为作家之前,我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从事了十年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即已经研究了十余年的记忆与大脑。我的博士论文也是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记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痴呆症。作为研究的一部分,我花了一些时间对数十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记忆测试”。我为此学习了不少关于记忆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受损的知识。
我还利用互联网媒体,向累计超过100万的读者传播信息,这其中包括YouTube上的约50万订阅者、X(原Twitter)上的27万粉丝、Facebook上的15万关注者。十年来,我坚持每天更新YouTube视频。而我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传播的时间已超过26年。
正如书中将详细讨论的那样,要记住想要记住的信息,关键在于全面输出。在如此多样化、全方位的媒体平台上,拥有百万级别的媒体影响力,并且持续20多年发布信息的日本人,除了我之外再无他人。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同时也是网络输出的日本第一人,我基于最新的脑科学研究等理论支撑,著成此书。我期望通过此书,传递给你实现记忆力最大化的方法,并助力你实现工作能力的最大化。
我们即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盛时期,如果能够掌握“全新的记忆活用方法”,就有可能以比别人快几倍的速度熟练工作,从而获得压倒性的个人成长速度。
无须死记硬背,也无须努力。对于记忆力不佳的人来说,效果尤为显著。
颠覆常识吧!实践此书中的内容,获得不用刻意记忆也能保留信息的“记忆脑”,改变自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