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面对灯红酒绿,我败下阵来”
——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宏观体制司原副司长李雄的忏悔解析

基本案情

李雄,男,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宏观体制司原副司长。

法庭审理查明:1993年12月期间,李雄利用担任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处长兼副主任秘书的便利条件,接受湖北省黄石康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帮助该公司在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停止受理上报材料后,被确认为进行规范化股份制试点单位。事情办成以后,康赛集团党委书记张建萍几次到北京,劝李雄买一些康赛的股票。后来,康赛集团董事长童施建打电话给李雄,说给他留了30万股康赛公司原始股票。不久以后,张建萍到北京,将两个股东账户卡交给李雄,一个卡上是20万股,一个卡上是10万股。此后,张建萍告诉李雄,康赛每股已经卖到6元,问李雄要不要把股票处理。得到李雄认可后,童施建将股票以每股6元处理,获差价款120万元。后童施建按李雄提供的两个账户各汇来60万元,共120万元。

2001年11月,李雄因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巨额贿赂,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判处有期徒刑15年。

被捕后的忏悔

在悔过书上,李雄写道:

接受了康赛的股票款后,我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混乱,原来心里坦荡,工作交流都充满了自信、可以任意发挥,心里有事后,总是被一层阴影笼罩着,总感到底气不足,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负担。

当我在拘票和捕票上签字的时候,当我戴上冰冷的手铐的时候,当我提着被褥走进监室的时候,我深切而真实地感到悬在头上的法律之剑落下来了。失去自由与艰苦的生活让我开始品尝到法律惩罚的滋味,体会到违法犯罪的代价。春节之后,同事们该回到单位上班,照例是要相互串串门、拜拜年,但我已来到看守所,一个作出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的人,让单位形象受损的人,辜负了大家信任的人,不用去面对尊敬的领导和那些曾经同甘共苦、相处融洽的同事。

我在中学入团,大学入党。这些年来,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但路子走得是正的,工作、学习中底气是足的,但后来竟然伸手窃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康赛集团上市的过程中,通过股票谋求数额巨大的金钱,走上了犯罪道路,这是我自己始料不及的,更令我痛悔不已。

1991年年初,我到国家体改委工作。环境变了,机会多了,我开始羡慕起那些经常在腰里揣着大把钞票的经理、老板来,也想尝试一番。后来遇到康赛集团上市的机会,又与康赛集团负责人建立了良好关系,就迈出了滑向泥坑的一步…

其实,我的性格和兴趣更适合在机关工作,我也知道商海无情,很可能会输得精光,但是贪欲就这样迅速膨胀起来。康赛集团党委书记张建萍(编者注:现在押)第一次来找我,第一次提出弄点股票的时候,自己还能拒绝,但终究经不起后来的再三劝诱,就答应下来,心里的贪欲冲破了道德、纪律的约束露出头来。

当时作1万股的交易,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到了1996年,从张建萍手里接过的股票已是30万股,已经到了胆大妄为、钱胆包天的地步。30万股变成120万元钱的时候,自己才感到害怕,不敢真的据为己有。其实,我有几次都深深感到道德、纪律和法律之剑悬在头上的威慑作用,一是接过30万元股票;二是童施建(编者注:现在押)要把钱汇过来;三是体改办“三讲”的时候。这几次,我本都可以收手悔过,但终因贪欲太盛,没有迈出这一步。

以前,我对搞“关系学”的人也看不惯,但近几年,自己也逐渐热衷于认老乡、交朋友,把这些关系看得比工作还重。康赛集团是湖北家乡的企业,又是朋友介绍来的,自己就非常卖力地帮助协调关系。

细分析起来,在这次事件之前,自己就对超出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的物质享受有非分之想,只不过是表现为心理不平衡,这些不平衡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整和约束,就变为对突破道德、纪律规定的冲动。康赛集团张建萍的劝说为这种冲动提供了助力。思想防线有了缺口,又没有及时补上,就为防线的崩溃创造了条件,以致后来就变成了自己的主动行为。

另一方面,自己的法律观念也十分淡薄。从根本上说,还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立场上也出现了偏差。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副司级干部,走上犯罪道路,必将在社会上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损害共产党员的形象、国家公务员的形象、体改办的形象。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村基层干部,在当地有非常良好的声誉。我曾经那样真诚地追求理想,那样严格地要求自己。但是,现在已不再严格要求自己,个人的小算盘在思想上有了一大块栖息地,自己也就具有了双重人格。在我思想领地上,个人利益像洪水一样,冲破江堤,肆意泛滥,淹没了原则,淹没了理想,也毁坏了自己。

发生了“康赛”的事情后,我的心里经常伴随着一种森冷入骨的苦恼和痛心,工作时常常会感到缺乏正义感,找不到无私无畏的感觉,理想的激励作用不那么硬气。

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的悔恨,虽然覆水难收,虽然往日不可追,虽然泪水不能洗刷我的罪过,但我还是要在这里深深地说一声“对不起”。领导、同事,还有亲友们,对我曾是那么信任,我不敢想象当他们知道我辜负了这种信任后会有多么失望!我实在不敢想象,我造的孽将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打击,我将为此终生良心不得安宁。要说的“对不起”实在太多,如果日月能倒转,江河能回流,打死我也不会走错这一步。

警示:“潜规则”使上市企业偏离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资金来源经历了政府拨付到银行贷款再到股票上市融资几个阶段。现在,企业上市融资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资金来源。企业上市的真正用意是实现企业和相关公众的双赢。然而证券业大量的“潜规则”说明,原有的规章制度已经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约束力。业内人士称,企业上市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保荐人制,在企业上市的全过程中,从券商的辅导改制、重组包装,到审计师事务所的资产审定,再到有关部门最后“点头”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发现大量的腐败行为。这种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上市公司的“变脸表演”和投资价值的难以确定。企业上市目的降低到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通过上市大把圈钱。

该案警示我们:

一是权力失控是财经公关痼疾的根源。根据证监会的规定,证监会发审委的职责是“审核股票发行申请是否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审核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为股票发行所出具的有关材料及意见书;审核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出具的初审报告,依法对股票发行申请提出审核意见”。证监会发审委员共有30余名,而每审核一家企业过会的委员为7名,委员一般随机挑选,具有很强的保密性。证监会发审委有很大的权力,这就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条件。

二是公关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育,财经公关成为一种专业的公共关系活动。财经公关在连接融资者、金融机构、媒体和投资者推动证券业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财经公关需要恪守职业道德、行业法规以及现行的制度。财经公关依托权力损害公正和公众利益的情况,将会在证券逐步规范化的前提下得到改变。从业人员也离开证监会的官员、同行人士以及在一些证券类媒体从业的人员向着既是证券业内人士,又是公关人士相结合转变。公关手段需要从主要利用制度和人性的弱点以贿赂来攻关向真正运用公关手段来为客户服务转变,那样财经公关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真正的公关。财经公关的自律和行业管理非常重要。

三是公关业必须遵守公关职业道德。李雄案给中国公关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案例课,再一次警示我们,公关是一种新兴的智慧行业,重视知名度,珍惜信誉,树立良好形象,着眼长远,着手现在,互惠互利不损害第三者的利益是其要义。道德和法律是公关行业的底线,社会公众认同和赞誉是其主要特征,失去三者支持的公关就是假借公关之名的反公关。财经公关要成为名副其实真正的公关,公关协会和财经公关行业也要充分地发挥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作用。 juB968YmEwFeSUtgT2WteVSuaDBPdCJZgFZu7zTrT29Tgoezw7vk4rfQ3Tzer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