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月黑杀人夜风高纵火天

——气候对人的情绪影响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很多方面都必须受自然界的制约。其中对人影响最大的恐怕要算是气候了。鲜花盛开的春天,即便是乍暖还寒的早春,人们从漫漫寒冬走过,心里跃动着新的旋律,大大利于人们创造力的产生。一些受冬天严寒威胁的病人,只要听到春天的第一声雷响,似乎健康的希望就已轻叩他的门扉了,感受与以前大不一样。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把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如倾盆大雨,电闪雷鸣,松涛澎湃,海啸声声等,把气氛渲染得十分紧张,无形之中增加了对读者观点的艺术感染力。

气候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重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关系加以科学认识。

《新民晚报》1991年6月6日第五版登载过这样一篇文章——

大热天的打孩子出气?

有句歇后语说:“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现在则有“大夏天打孩子——出出气”的趋势。

天气炎热,易使人烦躁、情绪冲动。难免干出一些在平常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过分的事情。那么,阴雨天气对人的影响又如何呢?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阴雨天,人的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与人体中的“松果激素”分泌量关系密切。松果激素通过神经纤维与眼睛相联系,当太阳光强烈时松果腺体受抑制,分泌出的松果激素少;阴雨天,光线暗淡,松果腺体则分泌出较多的松果激素。松果激素可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含量,松果激素分泌多了,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细胞就会“偷懒”,人也就显得没精打采。首先从气温、湿度等方面与人体关系来看,阴雨天比平常气温至少低2℃以上,气温的突然改变使机体处于被动防御状态,怕冷,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易感冒,各种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神经病,心理疾病等症状明显增重。其次是气压。阴雨天气压较低,人感到沉闷,压抑,血压,血沉,尿量等方面受到影响。儿童易表现出哭闹,叫喊。尤其是精神病患者,阴雨天反应更强烈。再就是湿度。一般晴天在30%左右的湿度,而阴雨天达到95%以上。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神经和周围湿度之间存在着一种秘密的电接触,雨天可能减少它们的潜在能力。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阴雨气候下人的悲伤凄凉情绪的描写特别多。如:三分春色,两分愁,更一分风雨,即使是春天,因为要离别,春光还减色不少,更何况风雨交加,把春色都抵消了。

多才多艺的女词人李清照,即使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的词句,但她对风雨飘摇的气候是十分敏感的,因为词人坎坷的遭遇与不幸的命运同凄风苦雨正相吻合

“夜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是说气候对人的心理影响是直接而又严重的。但气候与杀人放火等犯罪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据说美国有关情报机关的资料显示出这样的规律:湿度低犯罪率上升;湿度高则犯罪率下降。温度变化对犯罪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日间攻击和盗窃、夜间攻击等犯罪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云量增加使盗窃案增加。至于雨量、能见度、月圆月缺则对犯罪无影响。气象因素之所以对犯罪产生影响,主要是这样的原因:大脑调节人的情绪和控制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例如大气中的温度升高,作用于人的皮肤而引起神经冲动。这种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下的神经中枢,通过中枢内的神经联系,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官,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导致血糖、血压、消化和其他腺体一系列的变化反应,从而使情绪变得容易激动、焦躁。如果个体本身具有某些犯罪潜因,一旦与气候刺激相碰撞,犯罪的可能性就出现了。

不良气候对人的情绪与健康有不良影响。而晴空丽日,春暖花开,空气清新,对人的情绪与健康甚至工作效率、创造力都有益处。这是气候与人的机体处于一种和谐协调的运行中。一些大型体育比赛,特别是一些与气候关系密切的项目。大都安排在气候宜人的季节举行。气候条件好,致力于赛事进程的安排也有益于观众的欣赏心理与效果。更主要的一点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一些运动项目因受气候影响而不得不中断,也就是这个方面的原因。 byPhwishdOSOlD8h3xDpJmkCrBYw9a42PVOJAjKb+NQoWl55ivJFMV0R1TE+t3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