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调剂个体体力与精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一种积极的休息,玩得有意义,而且适度,对个体身心健康是一种促进,然而在一种畸形消费的风气中,有的玩法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而且有害于个体的身心健康。这是我们必须加以认真防范的。
下面的几种玩法,是常见而其危害又容易被人忽视的,透过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种玩法深层的心理原因。
本末倒置,玩物丧志,有的人玩牌也好玩,麻将也好,不仅业余时间通宵达旦地玩,而且上班时间也玩,工作与生产成了搭配。这种玩法自有它存在的原因,一则因玩进入赌引起对主体的刺激,兴奋点前聚集在于玩牌,玩麻将,以赌博为主要经济来源。相形之下,辛辛苦苦上班挣来的收入有时远不及这些玩法,一夜之间玩出来的钱多。这是在只赢不输的前提下出现的可能性;另外在既赢又输的情况下,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总想把输了的也捞回来,赢得更多;在只输不赢的情况下,孤注一掷,想东山再起。基于以上几种心理在玩中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并不罕见。一些工作责任心不强,又没有坚定信念的个体,因为经不起诱惑,在外界的影响下,也有人被拉下山,最终摆脱不了这种畸形玩法的阴影。
精神空虚,寻找刺激。这类个体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残缺症状,以寻找刺激来寄托人生,精神十分空虚。有的除了本身过一种醉生梦死的生活外,还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声色犬马等形形色色的玩法,呼朋唤友,在各种刺激中满足病态心理的需求,牵着一条狼狗或拥着一只波斯猫招摇过市,以留下人们的一片议论与一串异样的目光而感到满足。有的甚至形成腐朽的人生观,在大庭广众之中挑逗异性,变态地发泄自己的情欲或快感。
逞能斗恨,玩命人生。有的人总以人生作为赌注,不是以正常的竞争心理在事业上去发挥竞技水平,而是在玩牌、赌博及其他非法活动中逞能斗狠,是一种典型的强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人生标准,这种畸形的人生观,足可导致主体铤而走险,走向玩火者自焚的悲剧。一些流氓斗殴事件,流氓性质的自弑、他杀案件也由此引发。
激情消费的玩法。使个体的生理机能超负荷地运转,心理张弛失去标准,生活节奏被打乱,从而导致身心疾病的出现,如消化性疾病精神性疾病,以及正常的是非辨别能力降低。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畸形消费的玩法,使个体形成消极的腐朽的人生观,走向自我残害,自我毁灭,给社会也造成不稳定因素。这种畸形消费玩法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具有社会性方面的,如价值导向失误,舆论诱导不利等。缺乏社会成员一种有力的道德规范;也有个体方面的原因,个体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意识方面的,如缺乏自我约束,丧失是非标准,缺乏正确的人生追求;但也不排除生理性与心理性的病因,如体力、精力得不到正当宣泄而寻找其他途径做突破口;各种刺激对神经的麻痹性;生理性与心理性互为因果的非良性循环,使主体在单位时间内获得一种满足与快感,使意志与毅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