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帝是我姐夫”
——化解矛盾有益健康

人与人打交道总免不了有隔阂,有摩擦,甚至有冲突。在矛盾面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置方法,不同的处置矛盾的方法自然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人一言不合便拳脚相向,把矛盾激化了,既不利于问题与矛盾的解决,也无益于本身的身心健康。对矛盾的不同处置方法,又是由当事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所决定。不少人在剑拔弩张之际沉着应战,化干戈为玉帛,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但也有人因星星点点的小事,酿成大灾大祸。

在矛盾面前,我们要权衡一下自己所处的地位是劣势还是优势,是优势,要给人以退路,不要得理不饶人,得势逞能;是劣势,要想方设法稳定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因本身的急躁与冲动使局面更复杂化,朝更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有一个男子跛着脚到医院去接受治疗,他对住院处的护士小姐说:“小姐,请您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是一个穷光蛋。”

“难道没有人能帮助您吗?”护士小姐有些不以为意地反问他。

“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很穷,是个修女。”

护士小姐听说后,便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

“啊,上帝是我姐夫。那太好了,小姐,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我住院的账单劳驾您寄给我姐夫就行了”

护士小姐的讽刺、挖苦已经够呛人的了,若那男子也是针尖对麦芒地对着干,矛盾肯定被激化了,但是,他用幽默的方法既化解了眼前的矛盾,也使自己由心理上的被动转化成主动了。

在矛盾面前要做到冷静处理并非那么容易,但为了问题的有效解决,也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必须克制、冷静。动物心理学曾经有这样的试验,把同一种动物置于一个闭塞而又极其干燥的笼子之中,外面再施以噪音干扰。试验结果发现,特别急躁的动物比相对冷静的动物各种生理异常反应的测验指标要高许多。人也如此,人在激化的矛盾面前,心理、生理的有关系统便被紧急调动,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在这种应激状态下,人的心跳,血压,呼吸,肌肉紧张等都会发生明显改变。当然,处于应激状态时,仍可能出现如下两种截然相反的后果。一种是使活动抑制或完全紊乱;另一种是动员各种潜力,使活动积极起来,表现为思维特别清晰,明确。究竟会出现哪种可能性呢?这就要根据当时特定的矛盾情境,特别是当事人的个性特点来决定,它与当事人过去的经验和经受的锻炼密切相关。人与人的矛盾解决是如此,人与自然界或社会方面的矛盾也是如此。如农村经常传说的“鬼”,为什么那种不怕鬼的人从来见不到鬼,而怕鬼的人经常碰到鬼?也就是个人在鬼面前的应激水平不一样。传说一个从不怕鬼的人,深夜路过一片从来无人敢在晚上走过的乱葬岗时,倒背回一个鬼的故事,从此,这片乱葬岗上的鬼销声匿迹了。

化解矛盾的手段有柔和的与强硬的,但有一条原则都是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或由被动变为主动。那无钱住一等病房的男子采用的是柔和的化解矛盾的办法;而这倒背一条鬼回来的人,则是以强硬的手段化解人与鬼的矛盾。 xOI9oG3O9B6cWBTukU86xhpZe9TJUChAFugyUwLd9sE0MDrE4qbYoBwgqZQ+WS0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