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乐极为什么会生悲?
——人的几种年龄划分标准

根据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对人的年龄的划分,人有这么几种年龄——

一、年代年龄:指人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目前我们使用的都是年代年龄。

二、生理年龄:指根据个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等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各种生理活动指标来确定个体年龄。

三、社会年龄:根据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年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也就越成熟。

四、心理年龄: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程度确定的年龄,它以意识和个性为主要测量内容。

按照一般的生理学观点分析,人的生理上的发育、成熟、衰老、死亡,都是同年代年龄成正比的。个体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遗传因素不同,还因为个体的职业不同、社会角色不同出生地与生长的气候条件不同,不同的个体之间,其生理、心理年龄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从生理、心理、职业、角色、地域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来看,都是处于一种动态的过程之中,有的因素难以进行客观测量,其影响程度也难以把握。但是人的心理因素对于生理运动的影响,是直接而又严重的。“笑一笑”就能“十年少”,虽然是夸张,但它肯定了人的精神作用对生命运动的影响,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运动中唯有生命运动最高级,最复杂。既然人的心理年龄同生理年龄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心理卫生的作用,促进人的生理健康,使二者相得益彰。

人的心理因素如同一柄双刃剑,既可以对个体的生理方面的健康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对个体生理方面的健康起消极的破坏作用。这主要看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于生理方面。

凡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心理因素,如人逢喜事精神爽,对于人体生理机能的系统运行,有一种顺应的、激活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生理方面各项机能的协调作用,又可以增强机体对各项疾病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而消极的心理因素,则会形成生理机能运行的阻力,减少甚至取消机体对外界侵蚀的抵抗能力。同样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个体的适应能力不一样;适应能力不一样,又源于个体的生理、心理基础,个体对新的环境的适应过程;适应程度不一样,又直接影响到适应效果,适应效果又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健康。那么人的生理年龄差异就这样从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差异中显露出来了。不少古今中外文学著作对人们形象的塑造总是逼真而又深刻地把人物这种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描绘出来了。

要保证心理年龄上的年轻,个体正确地处理各种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很重要。

对于积极情绪要用之有度,比如,欢乐,本来是件好事,它无疑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但过分了则会“乐极而生悲”。《儒林外史》中屡试不第的穷书生范进,突然听说自己中了举了,高兴得发了狂,结果犯了癫狂病,乐极为什么会生悲呢?一是过分的兴奋会引起生理机能紊乱,带来不良后果。比如有的高血压病人情绪过分激动,会使血压继续升高,以致发生脑出血。而是人的下丘脑中好感中枢和恶感中枢只相距0.5毫米,如果刺激稍微偏一点,就可能引起相反的情绪和行为。而过度兴奋的刺激往往会扰乱这两个中枢的正常功能。使人悲极而笑,喜极而哭,甚至会使人精神失常。如何避免乐极生悲呢?关键在于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黄帝内经》中提到:“喜伤于心者为痈癫,以怒胜之,以怒解之”,就是说兴奋过了头就要用相反的情绪抑制它。从而达到心理平衡。至于消极情绪,如悲伤,沮丧等对人体健康的消极影响,它可以抑制人的生机,使功能失调、出现工作学习效率低下、健忘导致神经性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

为了以心理健康促进生理健康,我们还必须学会保证个体本身有较强的心理缓冲能力,真正做到“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这种心态已经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般人确实难以做到。但朝这个目标努力,会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一个人如果什么事情上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很难谈得上有一个健全心理,生理健康也缺乏一个重要保障。凡是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个体,很少冲动和急躁。为身心健康提供了一个“稳压器”与安全阀。 OtP4zIvnEKwegWWb87TqVpLalhvyAZ1sxhxs/z4M0Xsk670MIrTLRLq5keKI3Q3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