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群体小议
外卖小哥是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为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享受到他们的服务,另一方面他们也以辛勤劳动创造了自己的新生活。但是,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让这一特殊群体得到应有的尊重,让他们在辛勤工作的前提下,也能体面地在城市生活,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外卖小哥们起早贪黑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也不失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但是他们的境况也令人深思,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困扰着他们。
一、跑得过红绿灯,跑不过“平台算法”。
外卖小哥抢速度、超负荷、拼体力,每天收入也好不到哪里去,以x市在x年六、七、八酷热的三个月为例,每个星期都有一名外卖小哥因中暑或交通事故而死亡。数字抽象,但生命没有回程票。有人呼吁弱化“平台算法”,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让我们先看看平台算法规则与内幕。对于平台来说,每天有几十万上百万订单。这个过程中怎么调度骑手快速完成交付履约,怎么引导用户,怎么引导商户,就会需要一套算法机制来让这整个运作更高效更精确。
为什么骑手能跑得过红绿灯跑不过算法?因为平台是没有人性的,所以算法也没有人性。骑手数量有限,但订单量需要增长,平台需要赚钱,所以需要不断驱动骑手完成履约,去接单。这个过程里,平台主要做两个动作:1、不断调整算法机制,测算一个骑手完成一个订单的最快需要时间;2、增加奖惩机制,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可以有激励,完不成有惩罚。
相当于算法在激发人的生理极限,它在不断动态变化,而红绿灯是固定的规则,于是就有能跑过红绿灯跑不过算法的现象存在,最后骑手会剑走偏锋,道路逆行闯红灯之类。
算法会去测算一个外卖订单的最短配送距离,它会用这个距离去驱动骑手的履约率。
弱化算法:其实就是让平台将这个最短配送距离和最短配送时间能更弹性,而不是强硬执行。
算法=一套逻辑规则。
但是或许要问,平台为什么如此无情,它由谁操控呢?
二、群体成员越来越多,跑单数量越来越少。
外卖小哥这个特殊群体结构发生了以下变化——
1.由清一色的男性小哥变成了外卖小哥小妹组合。
2.由纯粹低学历知识结构变成了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还有博士生加盟。
3.由最初的纯农村进城人员变成也有城市人口加盟。
4.由最初的本区域人员组成变成了南北大联合队伍。
以上这些变化,由就业压力大、选择空间小引发的。但这种变化又增加了这支队伍的活力,平均文化水平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加强了。然而因疫情影响,消费水平没有提高,外卖小哥抢单压力更大了。
三、消费者素质参差不齐外卖小哥很难得到人格上的尊重。
基于长期的城乡差别,城市居民总体上自我感觉优于农村人口。夜郎自大心理使他虚幻地感到自己高人一等、优人一等。下意识地对外卖小哥持鄙视、轻蔑的态度。有的竟毫无理由地给差评,人为地加深城乡居民的鸿沟。
四、外卖小哥素质参差不齐影响队伍整体形象。
因为个体文化教养、经历不同,外卖小哥个人综合素质偏低,服务意识不强,引发纠纷。影响外卖小哥队伍的整体形象。
外卖小哥是我们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理应得到尊重。但是,上述四方面的因素困扰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从社会管理来看,有必要正视他们的生存环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中弱化“平台算法”,强化人文关怀,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无论是商家,还是平台,包括他们的管理部门,都要有这种人文关怀精神。城市发展离不开服务行业,同样是服务行业,不应厚此薄彼,应一视同仁。商家、平台要盈利,但是不应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平台无情人有情,平台以计算为手段,它也没错,但平台毕竟也是人设计的,同样不可缺失人文色彩。
作为接受服务的城市居民与提供服务的外卖小哥,除了各自提高自身素质以外,在互动关系中,有个互相尊重的问题,谁也没有瞧不起谁的天赋之权。在人格上彼此都是平等的,谁自以为了不起,最后还是要被人看不起,因为一个人的友善与否,与胸怀、与格局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