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水土不服怎么办?
——环境适应心理注意

现在旅游,出差,成人们的生活常态了,从甲地到乙地,几十上百甚至成千上万公里,也是常事,但是,大多数人都有与当地水土服不服问题。

首先,我们弄清楚什么是水土。所谓水土,既包含了地理意义上的土地表面的水和土,也包括了对自然条件和气候的总称,以及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如水土保持中的水和土的混合物。

具体点说,它涵盖了土壤湿度,地下水位,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分布情况。从自然条件和气候看,水土还可以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等因素。

所谓水土不服,指人体对新的环境不适应,机体出现不适应状态或病态反应,如肠胃不适,血压波动大,心律不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身体疲倦,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晕倒,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情绪躁动等症状。在《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中有“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记载,《元典章。户部。官民婚》中也有离家万里,不服水土记载。《资治通鉴》中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的记载,足见水土不服之常见。我们还可发现,除了人体不服水土,连植物也如此。《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也有以下记载一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内地人上了青藏高原,因缺氧产生一系列不适反应,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高原上的人初到内地,同样不适应,因为醉氧也出现严重的不适,也可能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不良现象。这都是典型的水土不服,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保证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水土不服除了生理反应之外,也有心理反应,而且心理反应又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生理反应,所以,在水土不服中必须做好心理调适。

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周绍辉教授倡导并参与的一次重要的心理咨询活动中,就环境适应能力这个选题作了权威性发言。他从哲学思维角度指出,怡然的心理环境需要哲学思维。人对环境适应首先是心理适应。而心理适应的主要表现是弹性适应,其特点是接受性,忍耐性,反弹性。人的心理适应来自心理平衡,心理平衡需要懂得处事要有哲学思维。周绍辉认为,人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要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1.对环境和自身有一个正确认识

2.记住矛盾始终存在的

3.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

4.要有顺其自然的自我安慰观

5.凡事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

6.成功来自奋斗来自创造

7.要树立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艺术

8.要认为自我是可以不断完善的

看这八个方面的表述,似乎难有实际操作性,但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精神指向,它可强有力地影响个体行为方式,从而产生行为主体与客体间积极的互动,赢得个体对环境适应性心理张力,克服水土不服的生理阻力与心理障碍。

要克服水土不服,必须用好哲学思维调适好个体对环境的心理应对,以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使个体与环境保持一种和谐友善融洽的互动关系,让个体在新的气候地理饮食民俗文化等因素面前,有进退自如合理的心理和物理空间,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享受,而非被动消极地接受。

除了心理调适减轻水土不服压力之外,适当的必要的治疗也要因病情而定。长期的临床医学观察,发现水土不服由气候、环境、饮食三大原因所引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指人体在本土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肠道中菌群,能正常地健康地饮食起居。但一旦到了外地,个体肠道原有的微生物,对新环境下的气候饮食都不适应了,机体便出现各种不适。有专家说,水土不服是大家习惯性说法,准确地说来,是个体原有的微生物不服他处水土。出现水土不服症状后,马上补充水分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腹泻严重的必要时候适量使用抗生素。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严把“进口”关,注意食物洁净,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适量饮食,补充能量,提高机体免疫力。 UDt/5DdUI3d/2WkaI8C7apOkyFKqnx8zbCAwbGb6pqQMdDefT1ZNujUlU6wSlt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