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宇宙、人,乃至一切事物在诞生点和成熟之后呈现完全相反的特征,于是对事物的命名就有了困难。我们还是用宇宙来举例,宇宙最基本的特征是空间和时间,但是当我们将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名字拿到宇宙诞生点,就发现这两个名字并不合适。现代物理学显示,宇宙诞生点尺寸为零,密度极高,没有尺寸还可以叫空间吗?那时的宇宙一点也不空。同样,宇宙诞生点的时间是停滞的,停滞了还可以叫时间吗?显然有问题,这违反时间即流逝的常识。可见,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对宇宙的命名是基于常态宇宙,而不是基于包含了宇宙诞生点的整个过程的。如果我们一定要给包括宇宙诞生点的同一事物命名,就会发现,我们只能使用一些无法描绘常态的名字。空间和时间在这样的规则中可以被命名成“维”,例如我们的宇宙包含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但遗憾的是,“维”无法表达空间所表达的空旷,也无法表达时间所表达的流逝。同宇宙命名相类似的是,对人的各种命名也具有同样的问题。例如人的腿,说到“腿”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它可以支撑身体直立,可以用来走路。但是这种命名所包含的意思用到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就不成立了。很少有人会在讨论婴儿的这个部位时用“腿”这个字,而是用“小腿儿”来替代,原因就是我们本能地在将“腿”这个字和行走、直立联系在一起。如果一定要给人的这个部分起一个名字,并且这个名字一定要包含婴儿和成年阶段,或许“下肢”这个词要贴切一些。同样,找到了这样的名字,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表达“腿”所表达的直立、行走等内涵。这样的、可以包含事物诞生点的名字可以找到,但它不是平常我们使用的名字。这就叫:名可名,非常名。